幸福是辣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了:幸福很簡單,就是「有人等你、有人陪你、有人懂你。」

關於幸福,我沒有任何創見,只能拾人牙慧,轉述一個故事和幾種說法,分別有關於:錢,得失,味道。

【錢 ~ 人生有兩種悲哀】
以前見過一篇報導:樂透在美國已經二、三十年了,這些年下來,社會學家做過調查,中了樂透頭獎的人們,平均在七年以後把獎金花盡歸零。幾十年來,不管他贏了多少錢,不但平均在七年以後歸零,而且有一半以上活不到七年就死了。
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帝夫.丹尼許(Steve Danish),曾經研究一系列的樂透得主,追蹤這些發了「橫財」的人,一生受到甚麼樣的影響。結果發現許多得主中獎後,人生並沒有圓滿的結局。美國作家阿比吉爾‧亞當斯把這些悲慘故事寫成一本書,叫做「十大恐怖樂透」。書中的人物都在中獎幾年後散盡千金,而且非常落魄。
不勞而獲,很難說是一種幸福。天才橫溢,少年得意如英國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 )的後半生非常痛苦。他有一句話令人永遠難忘:「人生的悲哀有兩種:一種是你所渴望的卻得不到;另一種是得到了。」
既然得到了,怎麼還會悲哀呢?
還記得金庸小說裏的獨孤求敗嗎?他那求一敗而不可得的無敵劍術,當然並非不勞而獲,然而獨步武林的他,結局又如何呢?「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得與失 ~  You won’t get it, yet you can be it  】
呂正惠教授曾經援引精神分析學家佛洛姆的說法:人或者to be ,或者to have 。前者是一個人逐步從A變成B,這就要有所作為;後者則是這個人本身並未改變,而只是擁有。換句話說:人以各種佔有來滿足自己,每天想的都是擁有、達成、擁有、達成、更多的擁有和達成,卻缺乏存在價值的思考與自我想像的追求。
一位富人想告訴他的兒子什麼叫「貧窮」,於是就把孩子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這孩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在回城裡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你覺得怎麼樣?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别嗎?」
兒子回答:「很棒!」,然後做出了以下的比較。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他們家有個大池塘,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
6.我們使用瓦斯爐、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用柴火煮的飯要好吃得多。
7.我們家四周都是防盜設施;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8.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不足!」。
幸福有價,但不昂貴。雖然,在極度匱乏的生活中,很難感受到幸福。然而,幸福卻又絕對不是價高者得的奢侈品。或者,應該這樣說:沒有人能擁有幸福,你只能省察自己是不是個幸福的人。
明朝理學家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得失寸心知。幸福,不在你的心外。
圖片來源http://images.takungpao.com/2013/0417/20130417074214384.jpg
【味道 ~ 幸福是辣的】
您愛吃辣嗎? 您知道嗎: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吃辣的時候,舌頭上的神經被啟動了,一種相當於被燙到的感覺傳送到大腦。此時,大腦感受到的不是愉快而是痛苦,所以全身反應驟起:唾液與汗水分泌增加,心跳加快。然後,重點來了:為了緩解這種痛苦,腦內開始釋放一種(相當海洛因)的物質[內啡肽],吃得越辣就分泌越多,給人帶來特殊的快感。於是,愛吃辣的朋友非但不怕辣,反而享受著這種痛快。
幸福的味道是熱辣辣的痛快。你先是被燙著了,嚐盡生活的鹹甜酸苦,走過艱難險阻。這時,你感受到的不是愉快而是痛苦。痛過了,你的腦袋教你回想起一切,給你帶來特殊的快感。於是,你以苦為樂,或是離苦得樂。
這就是我以為的幸福,是個老掉牙的說法了。不是嗎?
原載於UnBiggie-小人物雜誌 Vol.09
avatar-img
6會員
36內容數
個性丟三落四,年紀坐五望六,無一門深入,且樣樣稀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沙發上的行者 的其他內容
俗話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年輕人在找到合於個人未來發展的專業志向之前,常不免在職場叢林之外眼花撩亂,逡巡迷途。像我這樣幸運,從小就很想當個電視節目導播,長大確實能夠得遂所願的人,可能少之又少吧?
俗話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年輕人在找到合於個人未來發展的專業志向之前,常不免在職場叢林之外眼花撩亂,逡巡迷途。像我這樣幸運,從小就很想當個電視節目導播,長大確實能夠得遂所願的人,可能少之又少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Thumbnail
你認為什麼是幸福呢? 你認為要獲得幸福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或是反過來想,你認為什麼是不幸呢? 很多鳥事充斥在我們生活當中,老是讓我們覺得人生好難,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你有沒有好好想過,幸褔其實就在你身邊。
Thumbnail
幸運與幸福是要靠主動積極的爭取,但爭取的方式由內而外是- 給予的心、周全的準備、縝密的行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過去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是「吃苦當作吃補」,勉勵我們想要成功就必定要經歷過艱辛的階段,也因此有些人深信做某一件事肯定要讓自己很痛苦才能嚐到收穫的果實。 但這樣的思維難道沒有自虐的成份存在嗎?甚至有些人還不斷宣揚自己過去慘痛的經歷來凸顯自己現在的成就,並且告訴大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以及佛教思想如何幫助我們平衡這種狀態。它提醒了我們學會享受當下,並放下過去的遺憾與未來的期待,從而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幸福讓理論:誰幸福誰讓路,因為擁有的多反而害怕失去。根據成本比較原則,誰的成本過多誰就退出。幸福的人擁有的多,因此更加害怕失去。
Thumbnail
你認為什麼是幸福呢? 你認為要獲得幸福是一件容易的事嗎? 或是反過來想,你認為什麼是不幸呢? 很多鳥事充斥在我們生活當中,老是讓我們覺得人生好難,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你有沒有好好想過,幸褔其實就在你身邊。
Thumbnail
幸運與幸福是要靠主動積極的爭取,但爭取的方式由內而外是- 給予的心、周全的準備、縝密的行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在討論幸福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幸福?」而今天這本《打造你要的人生》則是從人類天性的論點出發,討論幸福的迷思。本文分享了作者的幸福科學研究和教學,從三種營養素可以觀察,享受、滿足、目標裡,我們都無法避免不快樂的情緒產生。下一篇文章將分享獲取幸福感的祕訣,在於全然接受不快樂、學會如何管理不快樂。
Thumbnail
電影「終極追殺令」裡瑪蒂達問:「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   很多年前,作家張愛玲接受某個採訪時曾說:「人生是在追求一種滿足,雖然往往是樂不抵苦的!」   我不太清楚張愛玲說這話的背景,但是卻讓我想到鹿橋所著未央歌書中女主角藺燕梅的話:「人生實在甜
Thumbnail
過去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是「吃苦當作吃補」,勉勵我們想要成功就必定要經歷過艱辛的階段,也因此有些人深信做某一件事肯定要讓自己很痛苦才能嚐到收穫的果實。 但這樣的思維難道沒有自虐的成份存在嗎?甚至有些人還不斷宣揚自己過去慘痛的經歷來凸顯自己現在的成就,並且告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