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溝十五號》基於曹欽榮的口述史著作《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改編而成。《流麻溝十五號》的背景設定在台灣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電影中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女性政治思想犯的群像,帶來有別以往多從男性政治受難者為主體看待白色恐怖的視角,女性不再是偉大的男性英雄敘事的陪襯,這次要揭露的正如《流麻溝十五號》的英文片名 “Untold Herstory”,以女性凝視回首白色恐怖對女性帶來的迫害。《流麻溝十五號》以三位女主角為主軸,包含:捨身救妹的舞者陳萍(連俞涵飾)、一無所知的女學生余杏惠(余佩真飾)以及抱有社會主義信念的嚴水霞(徐麗雯飾),《流麻溝十五號》為女性思想犯注入了能動性,讓觀眾得以看見女性如何在國家的壓迫之中尋求生存的意志。
綠島新生訓導處群像
作為電影,《流麻溝十五號》的敘事能力有待加強,以意識流的方式進行收尾使得電影的張力略顯不足。然而《流麻溝十五號》成功地做到還原歷史,為觀眾拓寬了政治思想犯的樣貌,不是只有本省人遭受白色恐怖的迫害,同時還有外省人、孕婦、原住民、國民黨員、高級知識份子等群體,這展現了綠島新生訓導處的多元性,同時也把獄卒、當地居民的心聲納入到電影之中。這些思想犯就算身陷囹圄,但有些人依舊堅持著自身的理想,透過各種方式與外界保持聯繫,以幽微的方式在體制內進行反抗,也有人採取直接的衝突方式與官兵對立,但意外的是這起衝突並未帶來任何傷亡,展現出管理階層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精神,只要特定的思想改造KPI有達成就好。
原著中對嚴刑拷打有相當多的描繪,但在片中僅以些許篇幅帶過,反而更加強調愛國運動、反共文藝活動上,針對反共文藝的歷史背景,可以參照
朱宥勳的影片 來更加深入了解。這達成了導演與製片方希望不分老少皆能觀賞電影認識歷史的目標,因此《流麻溝十五號》比起刻畫政治思想犯做了什麼,其更側重在於呈現歷史的樣貌,以直接俯瞰的視角看待歷史與政治如何將這些思想犯困在綠島上,透過歷史與角色信念的鋪陳為觀眾帶來情緒的漣漪,嚴水霞說道:「當犧牲來臨時,我們就微笑以對,這是反抗的最高境界。」在拍攝「微笑死刑犯」照片的剎那,更是將全片的情緒堆疊到最高點。
她們各自的生存之道
《流麻溝十五號》中純真如同一片白紙的杏子曾向嚴水霞詢問:「自治是什麼?」閱歷豐富的嚴桑告訴他:「自治,就是要做自己。」在電影中每個角色對於生存都有自己的觀點,嚴桑認為「犧牲,會帶來力量」,但這不代表他是一個不重視生命之人,身為護理師的嚴桑看到平常尖酸刻薄的女性獄卒落海時,仍舊奮不顧身地為其進行急救,因為他認為在生命面前,不應該有仇恨之分。
相較於嚴桑相信的“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透過身體與監獄體制交換利益的陳萍則擔心“What if she is killed?”,兩人不同的信念衝撞,這展現出這些女性思想犯的主體性,他們並非單純受到制度的宰制,而是透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不同的方式面對強權的壓迫:有人試圖找尋阻力最小的路,也有人堅守自身的信念不願妥協,就算身體被困在火燒島,但他們的內在思想依舊是自治的,國家機器的力量未必能完全改造他們,這些女性政治受難者並不只是無知的受害者。
結語:在民主的時代正視歷史的傷疤
「台灣的人才都在這裡。」杏子如此說道,關押在綠島的政治犯擁有的專業幾乎都能組成一間台大醫院了,白色恐怖加上二二八事件造成台灣的菁英階級產生斷層,這讓台灣長期陷入對政治敢怒不敢言的狀態,談論政治成為了社會禁忌。當我們終於迎來民主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影視創作勇於去挑戰社會禁忌,將這些不能說的故事搬到了檯面上。《流麻溝十五號》上映首週獲得近700萬票房,成為該週的新片票房冠軍,從《返校》到《流麻溝十五號》的佳績來看,這都反映出歷史的電影並非沒有市場,而是在於有沒有人願意去敘說這些故事。台灣的轉型正義也許來得比其他國家慢了點,但從現在開始還不算太晚,歷史不應受到掩埋,否則在過去的傷疤都未癒合之時,我們要從何談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