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時事6--地球擠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聯合國於11月15日宣布全世界人口達到80億了。這是值得重視的事件。
1.世界人口變化圖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我在小學課本就已經讀過「人口爆炸」一詞。從維基百科「世界人口」的統計折線圖推估,彼時全球人口可能只接近而不到目前的一半。半個世紀以來,雖然戰爭、飢荒、傳染病、天災、各種汙染導致的大量死亡,從不間斷,但似乎阻滯不了人口膨脹的腳步,每天都在持續「爆炸」。
[毛澤東]曾說「人多好辦事」,其實地球上人太多卻不是好事。現在人類總數已經超越地球的負荷能力,災難有的已經發生,有的則即將來臨。人口爆炸帶給人類或地球甚麼災難呢?我想得到的有以下可能:
2.孟加拉.達卡街頭人群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生物種類減少或消失--那麼多人口為了存活,為了脫貧致富,而捕獵生物或侵占其棲地,使得水中魚源枯竭,雨林中的物種滅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倫敦動物學會在今年10月13日發布報告,指出在1970年至2018年間,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數量平均已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
資源匱乏--能源礦產、珍稀金屬、淡水、可耕地逐漸稀少,需要使用這些資源的生產活動,成本日益昂貴,將使更多人消費不起其產品。
環境汙染惡化--霾害、汙水與塑膠微粒在大氣與海洋中擴散,長久之後進入人體傷害健康;碳排放增加,致使氣候暖化,又引發頻繁的狂風、暴雪、洪水、乾旱、酷熱種種災害。
3.擁擠的印度街市 (圖片取自網路)
飢荒危機--由於吃飯的嘴巴不斷增多,糧食填不滿每個肚子,因此飢荒的國際新聞屢見不鮮,尤其當有疫情、戰爭、旱澇等情事發生,問題更為惡化。聯合國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在今年5月說:全球共有1.93億人口遭受飢餓之苦。將來只怕更多。
人權受損,社會趨於危險動盪--人口越多,貧富差距更形惡化,產生更大量的貧民。赤貧者更容易被奸宄之徒欺凌、剝削、奴役,台灣發生詐騙集團囚禁求職者並有人致死,便是怵目驚心的案例;而無以為生的處境,逼著他們冒險偷渡,集體死亡事件不斷發生,對接納國則產生社會衝擊;無可立錐的窮人也常被黑幫、軍閥吸收為徒眾,形成社會動盪挑戰法律的亂源。部分非洲與南美國家正步入這般境地。
從維基百科的統計折線圖預測(圖1紅、黃、綠三曲線),世界人口,最樂觀情況,將在本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極大值;最悲觀情況,則到本世紀末,人口仍繼續爆炸。這意味著上述災難即將陸續發生或惡化,身為地球人的我們必須有所覺悟,我們受到的影響也許大小不同,但恐怕無人可以躲避。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1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義(R_Z_)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什麼問題,大家不都公認月亮是白色的嗎?沒有錯。擁有一點文藝氣息的人會說「銀色」,因為月光總是溫柔地照下來,沒有日光的炙烈。有一首歌謠叫做{在銀色月光下},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地溫柔;明晚又是滿月,若是沒有長雲蔽天,讀友們不妨到戶外體會。而具備細察精神的人,會進一步指出,當月亮初昇或將沉,浮在地平線
上個月染疫了,前兩三天倦怠昏沉,躺床睡好睡滿,遂做了兩個怪夢。 一夢-- 游泳池8個水道起點的岸上,站著8個比賽的選手。裁判槍響後,只有一個跳下水,其他7個縮在岸上瑟瑟發抖。那下水的過了片刻浮出水面,開始游動。岸上7人同聲對池內的人喊說:「怎麼游那麼慢?快點快點,再快一點。」 主審裁判連忙把所有裁判
那天,在偏僻的煤鄉,邂逅一位黑色的孫中山。我繞轉一匝以表敬意,他或許會有些意外欣喜吧,畢竟這來來去去的芸芸過客,有多少人會投以注視的目光? 藝術家沒有給他手腳和肚腸,只賦予他酷酷的面容和炯炯的眼神,這樣已足夠讓我們辨認他扮演的角色了。不知是有人時常為他擦拭,抑或是漆料發揮良好效用?雖然塗得一身黑,卻
河洛語有句俗話:「王祿仔嘴,糊累累」,形容一個人滿嘴膨風,給了很多承諾,卻沒有多少是事實,沒幾項能做到。 「王祿仔」是甚麼?說穿了,就是走江湖的推銷團。我小時候在鄉下頗為常見,年輕的朋友或許就陌生了。為什麼他們的嘴「糊累累」?且容我道來。
天下文化出版了很多台灣人物的傳記,實在該感謝他們這份心,但我想其目的當在為台灣留下史料,而非提供休閒讀物吧。建議最好找歷史學者來寫,設若沒有學歷史的人願意執筆,起碼也要找專家對重要事件查核,以免貽誤讀者。
又到了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假使你經過稍欠管理的山坡地或田園,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綠毯上,撒著細碎的白,如霜似雪。此情此景,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簡直是噩夢。 小花蔓澤蘭是外來種,台灣沒甚麼生物吃它,難以剋制。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其擴散就像大海嘯一般恐怖,勢不可擋地淹沒大地。十多年前,這物種在台灣西部還
這是什麼問題,大家不都公認月亮是白色的嗎?沒有錯。擁有一點文藝氣息的人會說「銀色」,因為月光總是溫柔地照下來,沒有日光的炙烈。有一首歌謠叫做{在銀色月光下},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地溫柔;明晚又是滿月,若是沒有長雲蔽天,讀友們不妨到戶外體會。而具備細察精神的人,會進一步指出,當月亮初昇或將沉,浮在地平線
上個月染疫了,前兩三天倦怠昏沉,躺床睡好睡滿,遂做了兩個怪夢。 一夢-- 游泳池8個水道起點的岸上,站著8個比賽的選手。裁判槍響後,只有一個跳下水,其他7個縮在岸上瑟瑟發抖。那下水的過了片刻浮出水面,開始游動。岸上7人同聲對池內的人喊說:「怎麼游那麼慢?快點快點,再快一點。」 主審裁判連忙把所有裁判
那天,在偏僻的煤鄉,邂逅一位黑色的孫中山。我繞轉一匝以表敬意,他或許會有些意外欣喜吧,畢竟這來來去去的芸芸過客,有多少人會投以注視的目光? 藝術家沒有給他手腳和肚腸,只賦予他酷酷的面容和炯炯的眼神,這樣已足夠讓我們辨認他扮演的角色了。不知是有人時常為他擦拭,抑或是漆料發揮良好效用?雖然塗得一身黑,卻
河洛語有句俗話:「王祿仔嘴,糊累累」,形容一個人滿嘴膨風,給了很多承諾,卻沒有多少是事實,沒幾項能做到。 「王祿仔」是甚麼?說穿了,就是走江湖的推銷團。我小時候在鄉下頗為常見,年輕的朋友或許就陌生了。為什麼他們的嘴「糊累累」?且容我道來。
天下文化出版了很多台灣人物的傳記,實在該感謝他們這份心,但我想其目的當在為台灣留下史料,而非提供休閒讀物吧。建議最好找歷史學者來寫,設若沒有學歷史的人願意執筆,起碼也要找專家對重要事件查核,以免貽誤讀者。
又到了小花蔓澤蘭開花的季節,假使你經過稍欠管理的山坡地或田園,很容易看到一大片綠毯上,撒著細碎的白,如霜似雪。此情此景,對於關心台灣環境的人,簡直是噩夢。 小花蔓澤蘭是外來種,台灣沒甚麼生物吃它,難以剋制。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其擴散就像大海嘯一般恐怖,勢不可擋地淹沒大地。十多年前,這物種在台灣西部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威脅地球生態系統及人類生存。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快出35至100倍,主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及集約化養殖加劇危機,並增加人畜共通病毒的風險。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世界人口日】 今天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億,聯合國將這一天命名為世界50億人口日。 1989年,聯合國建議國際社會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旨在喚起人們對人口過剩問題的關注。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基於生育率已是世界倒數第一名,而政策效果還是敵不過現實的需求,新生兒數量依舊逐年的下降,加上2025年7月5日,南海海溝菲律賓段發生嚴重海底火山爆發,塌陷的海底板塊,造成東太平洋的超大海嘯,直接造成亞洲千萬人流離失所級別的災難,死傷者不計其數,人口數進一步的流失。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中國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2023年的人口資料在各方面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威脅地球生態系統及人類生存。物種滅絕速度比正常快出35至100倍,主因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與棲息地破壞。過度開發、污染及集約化養殖加劇危機,並增加人畜共通病毒的風險。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世界人口日】 今天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億,聯合國將這一天命名為世界50億人口日。 1989年,聯合國建議國際社會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旨在喚起人們對人口過剩問題的關注。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基於生育率已是世界倒數第一名,而政策效果還是敵不過現實的需求,新生兒數量依舊逐年的下降,加上2025年7月5日,南海海溝菲律賓段發生嚴重海底火山爆發,塌陷的海底板塊,造成東太平洋的超大海嘯,直接造成亞洲千萬人流離失所級別的災難,死傷者不計其數,人口數進一步的流失。
  「世界上的人口超過80億人,百分之九十在北半球。」雖然我們都知道北半球的陸地比南半球多,但即便如此,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差異還是大到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亞洲的人口密度是大洋洲的20倍左右,而台灣又是其中人口密度特別高的國家。單就數字上的比較,澳洲每個人平均分配到的生活空間是台灣人的200倍左右。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中國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2003年,中國總人口為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2023年的人口資料在各方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