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教學現場|高中教育的意義/目的是⋯⋯

一個疑惑的開端

如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對社會有用、能解決問題、具有跨領域綜整能力人才為第一要務,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創造高教價值,讓學生有所感受『被社會需要』並樂於學習。」(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那麼她前一階段的高級中等教育呢?

把校名拿掉之後

今天(2022/12/28)在臉書牆中,看到了一位在公立高中任教的同梯,被標註在這則訊息當中:
校名拿掉之後,填入任何公、私校名、補習班都不違和。
校名拿掉之後,填入任何公、私校名、補習班都不違和。
如果把空白處的校名填入任何公私立學校、補習班,都不違和的時候,那麼只意味著一件事:
補習班的目的只有一個,而所有高中的目的皆與補習班相同。
這樣一來,所有高中老師似乎也就無法再抱怨,為何學生只喜歡去補習班上課,而覺得學校老師「很廢」了。
補習班的目的性明確、方法聚焦;高中老師美其名在達成「以陶冶青年身心,培養健全公民,奠定研究學術或學習專門知能之預備為宗旨」(國家教育研究院),一邊「陶冶性情」的同時,一邊要以學生的升學成果作為自身教學的「亮點」,變得像是伊索寓言當中的蝙蝠:裡外不是人。

高中教師應該關注的焦點

而到底高中教育的目的/意義何在?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之下,是否能夠與補習教育有所區分?又或者,不斷在叩問這些本質性的問題,會不會反倒模糊了焦點?我期待有一天,我能夠不再為學生的成績擔憂;更進一步地說,我該擔憂的不是學生的選擇題成績,而是他們在作業思辨的成熟度、言行舉止的合宜性以及對未來的想像及自信。如此,才能夠真正觸及一些「健全公民」的邊緣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國文教師。 喜好閱讀、重訓、慢跑、手沖咖啡,最近正在練習從口轉移到手的表達。常常在做其他事情時寫作的靈光乍現,但就像你常聽到的那樣,靈感總是咻~一聲地消失,只好暗罵自己蠢笨。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