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精準投資

今天要推薦一本由財經傳訊出版的理財書,書名叫「精準投資」,但這本書並不是要告訴你如何精準的抓到股票買進賣出時機點,而是精準的知道你的目標能不能達成,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錢,要花多少時間準備。
這本書主要也是用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方式作為主要投資方式,書裡介紹的理念與我的想法非常的接近,著重的重點也與我的觀念相同。這本書不在告訴你投資的技巧,而是更高層面,你應該如何管理、規劃、執行與檢視你的財務目標,非常建議各位可以買來閱讀。
這本書強調的一個重點是,投資不應該是依據你的風險承受度來決定投資商品, 而是先確定你的財務目標,需要的目標報酬率,還有多少時間需要達成,才來決定你的資產配置與你的投資標的,然後了解你需要承擔的風險有哪些。
實行目標導向投資系統,剛開始會覺得把投資的很麻煩,甚至還要調整現有的支出習慣,但隨著一段時間適應,我們抵抗市場波動與人生變動風險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也會發現我們離設定的財務目標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有信心可以達到。
有兩段我想特別提出來介紹,在投資前,我們應該要先診斷現有的投資模式是否能達成目標。診斷就是讓我們知道財務上真正的病因在哪裡,而且是可以將嚴重程度量化出來的,我們知道錢不夠,但我們該清楚的知道到底差多少才夠。
診斷有幾個方向:
第一,我的財務目標有哪些。假設我預計5年後要買一台現值100萬的車,加計2%的通貨膨脹,我的目標就是5年後要準備好110.4萬元。
第二,我的錢怎麼來。如果收入來自於薪資,那麼我的收入在支付生活花費後,能夠存下多少錢。
第三,錢怎麼用。除了日常生活花費外,固定要繳的勞健保與稅也都要一併計算,夠除花費後能留下多少錢,我的日常花費能不能再做調整。
第四,錢怎麼長大。有明確的財務目標與現金流後,依據現有的投資方式,估算長期投資報酬率,可以知道每年存下來的錢將以怎樣的速度成長,能不能在期限內達到目標。
第五,突然要用錢時怎麼辦。如果碰上突如其來的大筆花費,手邊有沒有足夠的備用金可以支應,能不能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額度夠嗎。
以上幾個診斷問題,就可以協助我們量化財務的問題程度。投資並不是萬靈丹,大多數人在未來有用錢需求時,譬如要買車、生小孩或買房子等,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想辦法賺更多錢與更用力省錢,但常常是因此而犧牲了更重要的事情,或冒更大且無意義的風險,卻又達不到目標。
作者在這本書也提供執行的觀念,首先,要做好預算管理,先存後花。設計好投資計畫後,要開始每個月有紀律的投入市場,此時最重要的是先存後花的原則,打造金流,自動做好預算分配。我自己也是用規劃消費預算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支出,透過每日記帳來觀察我的消費符不符合預算規劃。
第二,依照目標時間選擇資產配置。作者這一點方式也與我的觀念相同,一年內需要動用的資金,建議就先以存款作為使用的金融工具,不需要進入股市承擔波動風險。隨著目標時間越長,可預期的目標報酬率也會越高,而股債配置的比例,目標時間越長,股票佔比也會越高。作者區分的投資目標時間,最長為10年,目標報酬率最高7%,可以接受100%持有股票資產。
這一段也與我的想法一樣,即使是進入退休階段,除了保留2~3年的生活準備金外,其餘資金也必須要在投資市場中,而且要保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比例,因為股票才是長期打敗通膨的選擇,若完全不持有股票,可能會讓資產成長的腳步跟不上通膨。
我們的財務目標不會只有一個,同時會有好幾個期限不同的目標,譬如5年後要買車,10年後要買房,30年後要退休,針對不同時間目標的資產組合比例都不一樣,如果要分開管理將會顯得困難且耗時。我們可以用大水庫理論,將各種需求加權平均其整體股債比例,同時管理即可。
大部分人都在追求投資賺錢,但很少人會往更高層去想,為什麼要賺錢,需要賺多少錢才夠,我現在在做的投資是否真能幫我達成目標,而我所設定的目標到底合不合理,這本書可以給你更清楚也有架構的想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會分享書本介紹與讀書心得,讓你快速了解這本書的重點,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購買來閱讀完整內容。這個專題不須付費,但也歡迎贊助。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