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做人很累,不會做人更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天介紹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的一本職場相關書籍,在2020年2月所發行,內容是關於在職場上認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如何與職場上可能接觸到的人相處與維持關係。


作者開頭就指出,如果你想在現在職場取得成功,光把工作做好、表現傑出或提出創新的想法還不夠。當別人因為忌妒、恐懼或純粹心懷不軌,設法擊潰你的時候,你需要強大的共識關係來保護自己。


本書用意是在透過檢視不同類型的職場交情來增強你的能力,了解每一種職場交情、各種關係帶來的益處與隱患、可能面臨到的各種人際關係挑戰,以及如何善後。同時也會探討工作領域以外的朋友會如何影響你的職業和人生。


首先,我們需要先知道,職場上五種人要面對,分別是同事、上司、下屬、客戶與供應商。


你可以與同事維持積極的共事關係,共同創造互惠互利、積極向上的氛圍。與新同事相處時,要有友善、稱職、謙恭,但同時也要保持警戒。若有需要,你可以分享一下手邊工作和有關自己的情況,但要注意別人的和善是不是為了自己的利而犧牲掉你的陷阱。


對於上司,你會希望上司能喜歡你、指導你、培訓你、提拔你,但這並不表示你們必須成為朋友。事實上,與上司交朋友可能會有適得其反的結果,一般來說,與上司建立共識關係,會好過友誼關係。


如果你和上司的關係不太好,你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可能原因:

  • 上司有權威性人格,喜歡指使下屬該做甚麼事情。
  • 缺乏安全感的上司,會因忌妒心裡,擔心能幹的下屬會危害到他們的地位。
  • 上司可能害怕改變。
  • 有些上司習慣與下屬時時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傾向公事公辦。
  • 若下屬的年齡與上司的父母相仿,上司可能很難將他們視為下屬,反而刻意保持距離。


對於下屬,為了保護上司與下屬之間的良好共識關係,你必須牢記工作是首要,其次才是共事關係。有些時候,共事關係有機會演變成友誼,譬如下班後一起參加社交活動,特別是有家人陪伴的情況,這可能會讓兩人關係發生變化,這種關係有好也有壞。


其次是客戶,一名業績很好的推銷員指出,我經由與消費者打交道的方式來做生意,他們是朋友嗎?當然不是,可是很多消費者都是我因生意往來認識的朋友,他們的陪伴讓我感到愉快,也能填補全職工作帶來的社交空虛感。當然,不是每個企業的業務都有辦法與消費者打交道,至少也要做到待人友善的程度。


對於供應商,與他們交朋友也可能加快他們提供服務的速度,尤其是當你手上有緊急訂單需要處理的時候。嘗試花點時間記住他們的名字與相關資訊,盡量培養共事關係,甚至在節日時寄張具個人套色的賀卡,往後他們如果有即時留意你的需求,就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幫到你。


要建立共事關係,必定是會先從陌生人發展到點頭之交,然後才建立起共事關係。每一段共事關係都是先從有交集開始,然後進展取決於兩人的互動頻率、友善程度、共同的工作相關經歷、培養關係的意願。


作者在書裡列出了良好關係的十大準則,與不友善人打交道的七點建議,五點你可能被討厭的原因,化敵為友的五種方法,與十三點幫你與他人維繫關係的參考要點,都具有很實用參考價值。


作者在書中也建議,在職場交情中,有四種共事關係舉足輕重,能幫助你的事業扶搖直上,分別是人生導師、擁護者、研究者與開拓者。


人生導師會很關注你的事業與進展,很賞識你,也希望你成功,通常是多半識途老馬,多半比你年長。也許是上級指派人生導師來指導你,或是你請你心目中的楷模指導你,他們是無私奉獻的同事或上司,他們覺得啟發同事或員工學習、發揮強項是一件光榮的事。


擁護者是能激勵你達到更高水準的人,他們不像是教練,比較像是啟發你充分發揮潛能的人。擁護者的角色與技能無關,他們不會指點你竅門,他們更像是啦啦隊員,可能會寄給你勉勵信,甚至在關鍵時刻提供關鍵的協助,或引薦重要人脈。


開拓者不是爭強好勝的人,他們很喜歡為你樹立榜樣,不斷推動你前進,或許你已經是別的同事眼中的開拓者角色。開拓者會透過以身作則的方式改變其他人得生涯規劃,進而影響別人的事業。


至於研究者是能幫助你即時掌握消息,或者引導你理解更廣泛的商業內涵,以積極正面態度蒐集與分享資訊,並不同於八卦者。你可能可以透過他們得知重要年度大會的舉辦地點、你所待的領域有哪些暢銷書、誰是辦公室裡的主力、誰是生意上的主要餐與者。他們讓你感到與世界接軌,變的更有見識。


在書的後續章節,作者分享了在職場上可能碰到的一些人際關係問題,譬如,和同事交朋友好嗎?與異性相處的地雷?我和同事起衝突了怎麼辦?共事關係結束了該怎麼面對?與你可能遇到的十四種敵人、二十六種人格特質、與倍增職場人緣的三十個建議。


以上這些細節就留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閱讀了。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14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85會員
383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2025/04/24
前年無意間翻到一本書叫《精準投資》,光看書名以為會是一本教你如何買低賣高,精準進出場的一本書。但翻了敘論與目錄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有系統、有邏輯、有執行方法的一本財務規劃書籍。內容相當有價值,不知不覺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這兩位作者,洪哲茗與邱茂恒,分別都是財務顧問,這次由幸福文化出版社
Thumbnail
2025/04/24
前年無意間翻到一本書叫《精準投資》,光看書名以為會是一本教你如何買低賣高,精準進出場的一本書。但翻了敘論與目錄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有系統、有邏輯、有執行方法的一本財務規劃書籍。內容相當有價值,不知不覺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這兩位作者,洪哲茗與邱茂恒,分別都是財務顧問,這次由幸福文化出版社
Thumbnail
2025/04/17
許多人都有拖延症,一件事情總是要拖到截止日快到了才開始處理,甚至毫無頭緒不知從何開始。在有限的時間裡,加上截止日的壓力,常讓事情變得潦草處理,不僅任務可能無法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品質不佳,草草了事。 這本由幸福文化出版的《哈佛日曆快十天》,作者是韓國的河知銀,他是生活顧問專業教育企業的執行
Thumbnail
2025/04/17
許多人都有拖延症,一件事情總是要拖到截止日快到了才開始處理,甚至毫無頭緒不知從何開始。在有限的時間裡,加上截止日的壓力,常讓事情變得潦草處理,不僅任務可能無法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品質不佳,草草了事。 這本由幸福文化出版的《哈佛日曆快十天》,作者是韓國的河知銀,他是生活顧問專業教育企業的執行
Thumbnail
2025/04/10
周末即將結束,星期一對你而言是藍色憂鬱的星期一,還是另一個充滿活力的星期一呢?有的想到要上班就感到哀怨,有的人卻迫不及待進公司一展長才。工作對你的意義是甚麼?你又有多重視職場發展的潛力與機會呢? 職場發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論是想要升職加薪,或僅只是想在職場好好生存,又或是
Thumbnail
2025/04/10
周末即將結束,星期一對你而言是藍色憂鬱的星期一,還是另一個充滿活力的星期一呢?有的想到要上班就感到哀怨,有的人卻迫不及待進公司一展長才。工作對你的意義是甚麼?你又有多重視職場發展的潛力與機會呢? 職場發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論是想要升職加薪,或僅只是想在職場好好生存,又或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今天介紹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的一本職場相關書籍,在2020年2月所發行,內容是關於在職場上認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如何與職場上可能接觸到的人相處與維持關係。 作者開頭就指出,如果你想在現在職場取得成功,光把工作做好、表現傑出或提出創新的想法還不夠。當別人因為忌妒、恐懼或純粹心懷不軌,設法擊潰你的
Thumbnail
今天介紹這本書,是由樂金文化所出版的一本職場相關書籍,在2020年2月所發行,內容是關於在職場上認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如何與職場上可能接觸到的人相處與維持關係。 作者開頭就指出,如果你想在現在職場取得成功,光把工作做好、表現傑出或提出創新的想法還不夠。當別人因為忌妒、恐懼或純粹心懷不軌,設法擊潰你的
Thumbnail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冷漠,但這可能是職場中最好的交友狀態了。但是不是只能上班的時候看起來很好,下班之後就不能聯絡了? 經過了幾年職場的歷練之後,我終於看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職場中,不能把交友當作前提來看,但為什麼我們會想在職場裡面找朋友呢?難道職場上不能有真的朋友嗎?在問這
Thumbnail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冷漠,但這可能是職場中最好的交友狀態了。但是不是只能上班的時候看起來很好,下班之後就不能聯絡了? 經過了幾年職場的歷練之後,我終於看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職場中,不能把交友當作前提來看,但為什麼我們會想在職場裡面找朋友呢?難道職場上不能有真的朋友嗎?在問這
Thumbnail
如何在對外關係中獲得利益趨吉避凶,也是身為老闆主管的人,應該要認真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如何在對外關係中獲得利益趨吉避凶,也是身為老闆主管的人,應該要認真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在看本書前我需要請你好好思考兩個問題: -你是誰? -當你遇到問題時,可以向誰求助? 若你能夠馬上回答出答案,那我恭喜你甚至可以不必看下去了,若你和我一樣似乎第一次思考這問題,那請讓我誠摯地邀請你看完接下來的三篇文章。
Thumbnail
在看本書前我需要請你好好思考兩個問題: -你是誰? -當你遇到問題時,可以向誰求助? 若你能夠馬上回答出答案,那我恭喜你甚至可以不必看下去了,若你和我一樣似乎第一次思考這問題,那請讓我誠摯地邀請你看完接下來的三篇文章。
Thumbnail
你必需尋求利益一致的戰友結盟,才能彼此互通信息,互相保護。
Thumbnail
你必需尋求利益一致的戰友結盟,才能彼此互通信息,互相保護。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
Thumbnail
圖片 職場上除了工作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到底怎麼樣才能做個高情商的職場能力者?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最難的不是經營人際關係,而是搞懂自己的處世風格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進入了最基礎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圖片 職場上除了工作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到底怎麼樣才能做個高情商的職場能力者?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最難的不是經營人際關係,而是搞懂自己的處世風格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進入了最基礎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圖引用自pexels 本篇文於2009/8/6號寫作,重新於方格子上架。 絕大多數的人都要上班,而上班的環境-辦公室,就是我們每天待最久的地方。這個工作環境其實不是單純的人際交友環境。因為整個辦公室就是一個整體,一起接受領導,為了公司或共同的目標打拼。因此,這個環境是需要每個成員彼此互相合作、鼓勵的
Thumbnail
圖引用自pexels 本篇文於2009/8/6號寫作,重新於方格子上架。 絕大多數的人都要上班,而上班的環境-辦公室,就是我們每天待最久的地方。這個工作環境其實不是單純的人際交友環境。因為整個辦公室就是一個整體,一起接受領導,為了公司或共同的目標打拼。因此,這個環境是需要每個成員彼此互相合作、鼓勵的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Thumbnail
《專注做事、精簡做人的極簡工作法》這本書就是在講關於職場四個面向的關係,我想透過閱讀作者自身的經歷,期望從中獲得一些技巧或啟發。
Thumbnail
《專注做事、精簡做人的極簡工作法》這本書就是在講關於職場四個面向的關係,我想透過閱讀作者自身的經歷,期望從中獲得一些技巧或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