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長勝心態》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

〔前言〕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在追尋著被定義出來的標準,來獲得名次與獎項,進而獲取「成功」。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只能以輸贏來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嗎? 《長勝心態》的作者是領導力教練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她曾經是奧運划船選手,代表英國國家隊參加三屆奧運與六屆的世錦賽。她發現在過去比賽的生涯當中,很多人會將眼前的比賽當作唯一求勝的標準,如果沒有拿下勝利,自己似乎一文不值。然而作者認為,我們應該用「長勝思維」來看待人生,關注長期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不只重視結果,也要關注過程的學習與成長。
看到這邊讓我想起《無限賽局》這本經典好書的作者Simon Sinek說過,我們不會說我們打贏了「健康」、完勝了「教育」,因為這些項目本身不是用來贏的,而是我們可以一起追求的願景,哪怕這輩子不一定能完全實現,也值得追尋。

書中提供了三個關鍵行動,幫助我們建立長勝心態看待世界
一、想清楚目標和意義
清楚知道什麼東西對「自己」是最重要的,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才不會因他人言語而患得患失。比起過去我們看重的是一些狹義的衡量指標,像是獎金多寡、KPI、競賽名次,習慣將這些短期目標列為終點,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我們可以試著重視廣義的衡量指標,像是健康、幸福、價值觀,更重視執行的過程,哪怕需要犧牲短期結果。
若我們每天醒來只想著要贏過別人,那麼我們的動力可能會忽明忽滅,因為今天贏了別人,明天可能再次輸了。比較的過程,會讓人迷失自我,贏了也換來了一陣空虛,誤以為自己需要再投入下一個目標才能感受到自己活著。
體壇領袖 Sue Cambell 說過:「沒有人會為了 KPI 而起床!」
二、持續學習的態度
我們過去可能為了追求效率,只學習快又有效的內容,只想速成。事實證明,人生是一趟旅途,不是短跑,我們每天都會有新的挑戰,就得每天都持續學習。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走,學習到的東西,記得的變成知識、不記得的變成氣質,持續保持自主學習,而不是讓離開學校成為了學習的終點,擁有優勢的關鍵就是學習。
三、建立人際連結
人際關係的盲點,就是認為只要有人,就得要有人贏、有人輸。然而我們可以透過「長勝思維」看待一切,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或許我們都對,一起追求共贏,互補彼此不擅長的地方,同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創共享更大的結果。

〔後記〕
看完《長勝心態》之後,覺得我們過去可能長時間無意識的追求別人告訴我們的標準,而讓我們每天起來都毫無動力,因為找不到使命感,每天就像跑老鼠籠般的努力,被別人評價著,用一時的成績斷定了我們的優劣,這讓人感到沮喪。若我們從今天起,學會跑一段沒有終點的慢跑,在過程中不斷追求人生使命,願世界因有我們而變得更好

以下是哲維的社群媒體
不定期更新歡迎追蹤我唷~~
⭐️ Instagram(@s210428)
⭐️ Youtube(哲維說書)
⭐️ Podcast(OHMYBOOK|哲維說書)
Apple
Oth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