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抄襲影響政治生涯?數據看臺灣政治醜聞對候選人形象的影響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當選舉期間,無論是政見、政績,抑或是個人在過去無論是公領域、私領域的生活,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皆會被放大檢視。2022年底的地方大選落幕,國民黨獲得大多數縣市長席次,民進黨得到空前的落敗。其中,許多名嘴與時事評論員直指「論文抄襲」等情況,民進黨無法在此次選舉中好好處理才導致落敗。
因此,我們好奇,在臺灣的政治醜聞可能有哪些?而這些政治醜聞如何影響候選人形象?

臺灣一年來的政治醜聞:論文事件、貪污、工程弊案

政治的極化現象加速了政治醜聞的產生,且醜聞的揭發本質上常常存在政黨競爭,因選民並不了解政治人物,因此若政治人物出現醜聞事件,很可能使得另外一方(政黨)受益。
過去的國外研究當中針對「政治醜聞(political scandals)」有相當多的定義,包含違反法律或倫理道德、濫用公共職權獲取直接或間接的物質、媒體將其宣傳為政治的緊迫問題、日復一日被展示和報導等。根據先前研究,本篇粗略且廣泛定義政治醜聞為:
  1. 政治人物的個人(不當)行為
  2. 存在法律瑕疵
藉此標準,我們透過 Dcard API 爬梳一年來(2021/10/10~2022/11/1)所有Dcard時事版文章,並將該論壇中挑選前四分之一討論最為熱烈(以留言數計)的文章,一一進行人工標記,看Dcard貼文中通常講述哪些臺灣的政治醜聞。

人工標記內容分析:所有醜聞中,「論文事件」在Dcard時事版論壇上討論最為熱烈。

我們發現近一年來,有關論文相關事件(抄襲、造假...)高達211篇,其次為貪污(31篇)與工程弊案(29篇)。
紅點為最多貼文的數篇,這些大多內容談及並非僅論文爭議,而會牽涉到其他政治醜聞,如貪污、工程弊案等。但多為攻擊/反對民進黨(泛綠)的言論。
論文相關事件幾乎佔滿整個論壇版面。林智堅、蔡英文為討論事件核心。
另外,工程弊案主要提及新竹火車站、新竹棒球場與桃園八德體育館屋頂坍塌爭議,大多討論集中在2022下半年。
三大政治醜聞討論度比較

政治醜聞與政治人物形象

接著,我們透過七點量表問卷,詢問民眾認為這些政治醜聞是否嚴重,及這些政治醜聞是否影響人們對於該政治人物的形象(因問卷投放因素,僅能觸及年輕族群(20-30歲左右))。
其中,政治人物形象的評估指標分為「政治人物的做事能力、品德認同、性格與親和力、經歷與成就」四大面向,最後我們將四個指標的分數平均,計算出候選人形象分數。我們詢問民眾:
問卷中的醜聞嚴重與否問題:
  • <某個政治醜聞>事件的嚴重程度。(1~7分)
問卷中的政治人物形象問題:
  • <某個政治醜聞>事件會影響我對於該政治人物能力上的認同。(1~7分)
  • <某個政治醜聞>事件會影響我對於該政治人物品德上的認同。(1~7分)
  • <某個政治醜聞>事件會影響我對該政治人物個性上的認同。(1~7分)
  • <某個政治醜聞>事件會影響我對該政治人物經歷上的認同。(1~7分)
最終,我們回收258份問卷,發現這些政治醜聞確實嚴重,且某種程度上影響政治人物形象。
其中「論文抄襲」人們認為最不嚴重、政治人物形象影響最少,「貪污」人們認為最為嚴重、且影響政治人物形象最多。(具有統計顯著性)
人們認為政治醜聞的嚴重程度越高,政治人物形象影響也越多。
橫軸為填寫問卷的群眾之七點量表平均值。可以發現論文抄襲爭議,人們認為嚴重程度約在5.2分,形象分數仍可維持在近3分,但整體而言嚴重程度分數仍偏高、政治人物形象分數仍偏低。

研究限制

  1. 我們將問卷發放在Dcard與台大臉書交流版上,因此抽樣上僅能找到年輕族群,但無法代表所有年齡層的群眾。
  2. 本次研究取得Dcard一年內的資料,且僅限於時事版當中,因此也僅能知悉一年內臺灣所發生的新聞時事。
本篇是【網路時代的政治傳播】課程團體期末報告。並非個人獨立完成,新聞所上的好友王薇、蔡明翰也參與期末寫作與分析。
本文重新擷取部分報告結果,並加入 Dcard 數據分析,完成此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75內容數
加入沙龍追蹤 CT 更多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T 的其他內容
本篇盤點了目前選前幾家優質的新聞媒體,目前已經完成的一些互動專題或數據分析專題,不妨也可以來看看、玩玩這些資料與圖表,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爬梳歷年國慶演說可以發現,各總統皆在國慶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臺灣」,每年強調的程度與頻率不一。此外,近年來少強調「兩岸」,更重視「發展」、「經濟」等詞彙。
透過分析 Dcard 陽明交大版、交大版,看近期陽明交大合校之風風雨雨,以及以學生會過來人的觀點,談談合校這回事。
從「類型」作為出發點,輔以加以針對 Netflix 台灣站與韓國站做比較,也確實看出一些不同之處,包含其實 Netflix 韓國站確實有相當多實境與綜藝內容,而韓國群眾也喜歡使用 Netflix 收看,個人就覺得這個相當有趣的。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本篇盤點了目前選前幾家優質的新聞媒體,目前已經完成的一些互動專題或數據分析專題,不妨也可以來看看、玩玩這些資料與圖表,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爬梳歷年國慶演說可以發現,各總統皆在國慶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臺灣」,每年強調的程度與頻率不一。此外,近年來少強調「兩岸」,更重視「發展」、「經濟」等詞彙。
透過分析 Dcard 陽明交大版、交大版,看近期陽明交大合校之風風雨雨,以及以學生會過來人的觀點,談談合校這回事。
從「類型」作為出發點,輔以加以針對 Netflix 台灣站與韓國站做比較,也確實看出一些不同之處,包含其實 Netflix 韓國站確實有相當多實境與綜藝內容,而韓國群眾也喜歡使用 Netflix 收看,個人就覺得這個相當有趣的。
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而接種疫苗也幾乎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度「大規模」施打疫苗的行動。各家疫苗陸陸續續通過各國訂定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標準,多數疫苗皆需施打兩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 司法界選舉機關官員法官與律師之中,其辦案實務上,並不是遇到專業性質的案件就非得要相應專長的幹員檢察官法官來承辦,而是若需專業方面的考量,得委託該專業之專家學者作出鑑定報告,提供意見,供檢察官法官斟酌,則縱使[選票驗偽統計]已面世四年以上,但全國只有極少數人曾關切過,學術界中,政治,選舉,統計方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2024年1月13號,是臺灣總統大選的日子,選舉結果一如各家傳統民調公司封關前的結果,由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當選。然而關於選舉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他們當選,以及另外兩組候選人承認落選後而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關於選務人員的開票瑕疵,甚至是關於選舉作票的討論充斥著各大社群平臺...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站在命理的角度,這次台灣選舉後我選幾篇落敗文章,用人性的角度為出發點,為何脆弱執政黨還是能夠贏得政局,取得558萬的選票。我先從無黨籍于美人的落選宣言為起,後續再談論民眾黨柯文哲被檢討的主因,最後再由月初跟我聊退休的理髮師,以實際的案例探討人性。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1. 司法界選舉機關官員法官與律師之中,其辦案實務上,並不是遇到專業性質的案件就非得要相應專長的幹員檢察官法官來承辦,而是若需專業方面的考量,得委託該專業之專家學者作出鑑定報告,提供意見,供檢察官法官斟酌,則縱使[選票驗偽統計]已面世四年以上,但全國只有極少數人曾關切過,學術界中,政治,選舉,統計方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2024年1月13號,是臺灣總統大選的日子,選舉結果一如各家傳統民調公司封關前的結果,由賴清德與蕭美琴組合當選。然而關於選舉的討論並沒有因為他們當選,以及另外兩組候選人承認落選後而結束,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關於選務人員的開票瑕疵,甚至是關於選舉作票的討論充斥著各大社群平臺...
2024年大選後,國民黨人在台灣社會引起許多爭議和反彈。在社會議題上表現強勢、無責任的態度,並將責任推給中央政府。並提出許多含政治目的的爭議法案。此外,國民黨員屢次訪問中國,令人擔憂其親中態度。這一系列事件都令人對新政府的未來擔憂,在施政上恐陷入混亂。希望人民應與真心為國效勞的人一銅守護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近日“台灣民主”在網路上成為熱門話題,覺得好像可以借這個機會介紹一本好書,大家出版的《臺灣總統選舉:臺灣認同的成長與爭奪》,作者小笠原欣幸是東京外國語大學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 這是一本學術著作,作者系統性地分析1996到2020的七屆總統大選,對年紀和我一樣或比我大的讀者朋友而言,內容都是自己親
Thumbnail
❙臺灣❙ 當局有很多舉措總是令人不明所以。 說了多少遍 ❙臺灣❙ 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  ❙王志安❙ 得以擾攘 ❙臺灣❙ 總統大選一事又再次令人匪夷所思。
站在命理的角度,這次台灣選舉後我選幾篇落敗文章,用人性的角度為出發點,為何脆弱執政黨還是能夠贏得政局,取得558萬的選票。我先從無黨籍于美人的落選宣言為起,後續再談論民眾黨柯文哲被檢討的主因,最後再由月初跟我聊退休的理髮師,以實際的案例探討人性。
Thumbnail
臺灣選舉延續了民主之路。未來路況或更顛簸,選舉結果呈現臺灣政治多樣性,地方勢力對政治構成影響。傳統藍綠立場受到挑戰,新興勢力開始受到民眾注目,民進黨未來如何行銷政績展現形同重要課題。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