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十三章】十八般武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了解土壤,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了解土壤,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光是採樣就得在同一塊田區取3~4處的土壤,來混合為1公斤的樣品,再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來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並且作為施肥的參考,難怪常常聽到農夫說,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幾位學員圍在一起,看文昌老師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

幾位學員圍在一起,看文昌老師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


將土壤的樣品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可以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與作為施肥的參考。

將土壤的樣品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可以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與作為施肥的參考。


您是否幻想過有一處靠近山邊的鄉居菜園生活、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照顧好土壤,下午我們來到卡莎&蝦蝦開心農場,一座讓夢想成真的世外桃源農場。

位於山邊的卡莎蝦蝦開心農場,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

位於山邊的卡莎蝦蝦開心農場,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


農場主人卡莎帶著大家一邊散步,一邊解說園區規劃,兩隻黑羊不時地靠過來討拍。當我們走到靠近山邊的蓮子田,卡莎說道原本是種茭白筍,因為山豬會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離山下最近的茭白筍,就成為山豬Buffet大餐,改種蓮子之後,被山豬吃掉的機率降低很多。

因為山豬常常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卡莎只好把這塊靠近山邊的水田改種蓮子,降低作物被吃掉的困擾。

因為山豬常常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卡莎只好把這塊靠近山邊的水田改種蓮子,降低作物被吃掉的困擾。


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像是架瓜棚、簡易木工、農機修繕樣樣自己來。這天,蝦蝦準備讓學員協助搭出一個隔間,讓原本只有隔出育雛室的雞舍,再多一間中雞室。首先從打樁開始,往下深度大約30公分,芽管插進去可以很穩地立住,再來是架横向的芽管,利用固定夾來固定,骨架成型後再來是安裝大門還有圍網子。光是打樁這件事就讓學員們敲到手酸,體會到要維護一座農場的不易啊!

學員協助農場的雞舍,大樁隔出中雞室。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簡易木工、農機修繕,都得有所涉獵。

學員協助農場的雞舍,大樁隔出中雞室。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簡易木工、農機修繕,都得有所涉獵。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慢島生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24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2023/01/24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2023/01/24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2023/01/24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2022/09/03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Thumbnail
2022/09/03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Thumbnail
「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Thumbnail
我換上雨鞋,想著今天要做什麼。先生說:「到了田裡不要急著工作,先去觀察園子看整體。」腳踩進田裡,白鷺鷥從草叢裡飛出來..
Thumbnail
我換上雨鞋,想著今天要做什麼。先生說:「到了田裡不要急著工作,先去觀察園子看整體。」腳踩進田裡,白鷺鷥從草叢裡飛出來..
Thumbnail
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
Thumbnail
上個月課程回顧: 課程的開始,老師一樣先引導大家回顧上個月的課程,有什麼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 .上個月大家在我的小農場挖集水溝,除草時,同學丸仔收集了許多藤類要做陶藝品的防撞包裝。感謝丸仔的發現,不然我平常都把他們當作「雜草」看待而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生態系中的重要位置。老師分享到:每種生物、植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Thumbnail
在祖輩們奮鬥的那個年代,農作物的收成攸關一家幾十口的生計,如今,經歷過「家家即工廠」的自我剝削經濟奇蹟,許多區域也逐漸轉型成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工業區,從前赤腳踩踏的農田、跟著溪流順勢而下的手作紙船、和鄰居姊姊在田野裡摘採小黃瓜,然後一溜煙的跑去廚房抹上鹽巴,再用挑戰金氏世界記錄的速度「毀屍滅跡」。
Thumbnail
在祖輩們奮鬥的那個年代,農作物的收成攸關一家幾十口的生計,如今,經歷過「家家即工廠」的自我剝削經濟奇蹟,許多區域也逐漸轉型成以加工出口為主的工業區,從前赤腳踩踏的農田、跟著溪流順勢而下的手作紙船、和鄰居姊姊在田野裡摘採小黃瓜,然後一溜煙的跑去廚房抹上鹽巴,再用挑戰金氏世界記錄的速度「毀屍滅跡」。
Thumbnail
住在鄉下,卻不以務農維生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當一個田園方寸間的守護者,不用過於在意作物的收成,但仍可以感受時節的變化。
Thumbnail
住在鄉下,卻不以務農維生的好處,大概就是可以當一個田園方寸間的守護者,不用過於在意作物的收成,但仍可以感受時節的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