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十八冊編號No. 911有《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一文,也是佛經中難得的風水文章,這是唐朝上都大興善寺沙門慧琳依《蘇悉地》《蘇婆呼》《玉呬耶》《大毘盧遮那成佛》等諸大乘經典所集的作品。「建立曼荼羅」五個字的意思就是「建立道場」或「建壇」。
原文頗長,而且文字艱澀,無法用原文及白話語譯對照將全文寫出,暫擇精彩片段列舉並詮釋之。
《蘇婆呼經》雲:「行者,若欲持誦真言速成就者,應於諸佛曾所住處,或於菩薩緣覺聲聞所住之處,作曼荼羅,速得成就。」本句指要想速成就的修行人,應該選擇諸佛、或菩薩等住過的地方,建立道場,就可以迅速得成就。因為這些地方的能量很強,對修行人有加持作用,所以可得速成就。
修行地點的好壞對修行的成就有極大關係,像孟母為何要三遷,就是在找理想的環境,所以《蘇悉地經》也分別列出修行地點的三種不同等級處所。
第一種是最好的稱為「最勝」的「上等悉地」。經中說:「若求上品悉地,應於如來八大塔處、菩薩生處、修苦行處、高山頂上、海島名山、大海岸上、深山谷中、舍利塔前有形勢處、自愛樂處、多花果處、大林藪中大龍池邊、大河潭上清淨泉池、無憒鬧處大湫岸邊、深山蘭若多香木處、迥獨大樹影不移處、多聖跡處,如是等處名為最勝,力能成就上等悉地。」
第二種稱為「殊勝」的「中品悉地」。經中說:「若於大蓮華池、大河洲渚、深巖窟中、花園林中、足乳木處,往昔菩薩所遊履處、清淨蘭若多泉池處、無苦寒處、無苦熱處、迥獨高臺、無諸猛獸多麋鹿處、山腹有水無人到處、吉祥軟草遍布地處、大河岸上清淨伽藍大佛、殿中或林木茂盛多花果處、周匝有水土餘賸處、國土人盛多慈悲處、城邑聚落多人信敬奉佛教處、往昔曾經轉法輪處、或自所居宅舍清淨之處,如是等處名為殊勝,力能成就吉祥,增福息災,敬愛等中品悉地。」
第三種就比較普通,經中說:「若於曠野、神靈所居大塚墓間、屍陀林中最高山頂、諸大靈山執金剛前、大龍池邊諸天祠中、大神廟中祠大祓處、阿修羅窟諸仙洞中、大陂大澤十字大路、大衢道邊山巖龍窟、大盤石上佛塔處、土地有靈多聖跡處,如是等處,力能成就金剛部法辟除鬼魅,損壞怨敵,摧伏天龍,諸曼荼羅等速得成就。」
《玉呬耶經》提到要作道場的地方必須乾淨,也教我們「淨地之法」,就是要在七日前開始處理,先掘除地裡不佳的土壤以及雜物,然後打平此地,用各種香水撒淨,並且持誦,在三天以前也要用咒語及香水持誦,方法還蠻複雜的。
經中說:「七日已前,往於其處,如法護身及護弟子,供養地神及護其地,方起穿掘除去地過,若不去其地過而作法者,必難成就。是故當須除其地中骨石、灰炭、樹根、蟲窠、髑髏、毛髮、及瓦礫等,盡去令淨,應當細擣所掘之土,還填其處,打令堅實,復以牛液及諸香水散灑,令潤澤已,還打極令平正,猶如手掌,即以香水調瞿摩夷,從東北角右旋而塗,復於曼荼羅中心,穿一小坑持誦五種穀及五種寶五種香五種藥,安於坑中築令平正,如是置寶及淨治已,次應當作受持地法,三日已前,各用本部辨事真言,持誦香水,於日沒時用灑其地,以右手按地,持誦曼荼羅主真言,以受持此名受持地法也。」
在《毘盧遮那經》中也有提到去除地裡穢物的規定:「彼揀擇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髏、毛髮、糠糟、灰炭、刺骨、朽木等,及蟲蟻蜣蜋毒螫之類,離如是諸過,遇良日晨定日時分,宿直諸執皆悉相應,於食前時,值吉祥相,先為一切如來作禮。」
除此之外,這一則還提出「擇日」的觀念,這是學佛者很難相信的事情,一般認為「擇日」是迷信,其實在《毘盧遮那經》另一處經文中也有提到要建立道場,先擇地外,就是要擇日,才能建立:「凡欲建立曼荼羅,先擇其地,自量本所求願,擇取相應之處,先須從師稟受加持之法,心無疑滯,然後善擇其時,取良日吉辰,方可建立。」
所以,不相信佛經裡有風水及擇日的人們,至此應該了解了!除了這兩個令一般人驚訝的觀念之外,還有祭拜之禮,對作道場當地的土地公(地神)要焚香,《毘盧遮那經》教我們:「修行者至誠焚香,啟告賢聖及以地神,言:『仰啟一切如來、諸大菩薩、緣覺、聲聞、五類諸天、堅牢地神、及此處靈祇等,我某甲依持明藏教,受持某尊真言,為求無上菩提(若求別事一一具陳),欲於此地建立曼荼羅,精修念誦,我所求事願速成就。
唯願地神憶本所願,許我建立曼荼羅,護助於我,勿令天魔及惡鬼神作諸障難。如本師釋迦如來坐菩提樹,降伏眾魔,我今亦爾。若有障難,願諸佛菩薩示其先相,令我自辨善惡之肇,唯願本尊及諸明王護念於我,勿使鬼神乍現其相,誑惑於我。若無障難,願見吉祥殊勝境界。』如是啟告已,便於置壇處西邊,如法護身,靜然安坐,誦本所持真言一千八遍。」
要怎麼唸,寫得一清二楚,我們只要照著唸就好了。
除此,還有分辨土壤味道以知好地壞地的方法,如果土有臭味就不適合作壇,若是辛辣只能算中等地,【必須要沒有土味或是有甘味及香氣的地,才是風水寶地】,可以成就最佳道場。《毘盧遮那經》上說:「又須嘗其土味,辨其善惡。土味苦澀及以臭穢,其地不堪。其味酸鹹,或有辛辣,當知其地,只堪建立金剛部中推壞曼荼羅,不堪成就吉祥等法。其味淡薄,無諸惡味,此處和善,性兼緩慢,久乃成就。若土味甘美及香氣,最為殊勝,能成一切最上悉地大曼荼羅。」
還有,還要看土壤的顏色才能決定是否可建立道場,《毘盧遮那經》說:「又須觀其土色與所求事,相應方可建立。」
怎麼看呢,經上當然有教:「其土白色,與息災成就相應。土若黃色,堪為增益。土若青黑,唯堪降伏。土若赤色,即與鉤召敬愛相應。餘如《蘇悉地經》中廣說,修行者如前觀其境界及土虛實色味善惡已,若如前說,皆悉相應堪建立者,即以不動尊母捺羅(二合)真言一百八遍加護其地,然後總掘。」
也就是說土質白色之地可以建立與息災相應的道場,土質黃色有幫助可以用,土質青黑色,可以當做降伏類的道場,土質赤色是好地理。不同顏色的土壤有不同的相應道場,所以也要講究。得選擇之後,就要頌真言一○八遍,加持該地,然後才可以開挖。
這也和我們在工程動土之前先祭拜天地,請道士念經,然後才動土的方式完全一樣。不過《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原經文中寫了很複雜的各種方法,今人要閱讀到了解都很困難,所以在此不表。
總之,這兩篇《梵天擇地法》及《建立曼荼羅及揀擇地法》讓我們知道佛經中也有很複雜的選擇地理的方法,不能說是迷信,因為裡面所言符合土壤乾不乾淨居家生活基本要求,何況是要當做道場使用,更是要講究了。
《梵天擇地法》原文及其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