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2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G美照引來殺機?台灣人應該關注美國愛達荷大學四人命案

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四點,四名美國愛達荷大學學生,暗夜中被利刃刺死在房間裡。他們合租有六個房間的一棟校外宿舍,其中兩位是情侶,兩位是女性好友,分別死在宿舍的二樓跟三樓。四位死者分別是二十歲、二十歲、二十歲與二十一歲。
住一樓的兩位室友,醒來察覺不對勁,發現屍體後報警。命案震驚美國,也讓愛達荷大學學生悲傷與驚駭。兇手是否就是校園裡的同學?是否住在已經七年沒有發生過命案的大學城「莫斯科」(Moscow)小鎮?犯案動機是什麼?為什麼針對這四人,放過另外兩人?
動機不明、沒有明確線索、媒體陷入瓶頸一陣子後,就有美國犯罪專家指出,這可能是一件源自於「非自願單身情意結」(incel complex)的犯罪事件。
十二月三十日,在蒐集足夠的證據後,嫌犯Bryan Kohberger在他媽媽家被逮捕。近日美國媒體傳出,嫌犯在IG上追蹤三位女性死者,並且曾反覆傳送訊息給其中一位。加上目前對嫌犯個人生活的一些報導,美國FBI專家又對媒體表示,嫌犯很可能是incel。
台灣社會應該提高警覺,這類型的犯罪,未來也可能會發生在台灣。其實應該早就發生過了,只是我們沒有incel的概念,不知道什麼樣的犯罪型態可能出自「非自願單身情意結」。
對一般社會大眾,尤其年輕女性與家長們,這命案最讓人警惕的是:犯罪動力可能來自公開的IG美照,受害者的「沒有回應」造成兇手的自戀性傷害,鎖定目標後嫌犯從社群網站知道另外兩位同住女生的帳號,追蹤她們。有媒體報導,嫌犯曾到其中兩位女生打工的餐廳觀察她們,命案發生前曾接近她們住處十幾次。社群網站暴露過多的個資,一旦被鎖定後,許多傷害就很難避免。
這些incel情意結的兇手,常常不會因為可能會被逮捕、毀掉一生而退卻。他們要顯示的是對女性生命的操控與主宰,雖然會做好犯罪準備,但內心也渴望有一天全世界都知道他幹了這件不尋常的駭人大事。這些兇手常在命案現場被警方槍殺、逮捕,或不久後因證據逐漸浮現而落網。
諷刺的是,愛達荷大學命案嫌犯目前正攻讀華盛頓州立大學犯罪學博士,去年底正申請在校園所在地的警察局實習。但他並沒有花許多時間營造「完美犯罪」,現場留下許多兇手的生物特徵,他開的車被警方列入追蹤,以車追人、埋伏監視、最後從他離命案地點十五分鐘的住處掌握許多關鍵DNA證據。當然,如果從三位女性死者在IG網站上被追蹤的記錄追查,鎖定兇嫌也是遲早的事情。
對台灣社會各領域的專家來說,更棘手的是,這些有厭女傾向的incel們,在成長過程中常遭遇罷凌、排擠、被同學邊緣化、被各種網路輿論嘲弄。這些人只有極少數人會變成殺人兇手,絕大多數要承受長期的社會壓力,導致出現憂鬱、焦慮症狀。
以台灣有限的資源,要如何「接住」這些因為社群網站更加惡化的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又要如何預防萬一有一天轉變成想要對女性復仇的敵意?因為IG、抖音日漸增加的青少年自殺率,已經讓專家們感到棘手,現在又出現incel議題,台灣各縣市的心衛中心要更頭痛了。
當美國媒體記者採訪嫌犯過往同學,博士班同學覺得他健談、喜歡社交,提到他對「法醫心理學」的高度興趣;高中同學卻講出不同面貌:兇嫌高中時因為肥胖的身材與笨拙的社交技巧被嘲笑、曾被學校風雲女生嘲諷後遭受罷凌、有些女同學會對他丟東西。他很聰明,功課很好,喜歡唸書,但在高中時代,沒有女生會想跟他約會。
這讓人想到近日熱門韓劇《黑暗榮耀》:曾經的罷凌、被排擠,即使成人後看似功能良好,還是有可能埋伏著黑暗復仇的力量。
而歐美國家興盛的incel社群裡的偏激人士,會把昔日的屈辱導向厭女文化,合理化對無辜女性的暴力攻擊,把因為發動暴力行為被逮捕、坐牢當成「殉教」。
以上所說關於愛達荷大學命案的推測,不見得都是事實,或許還有其他尚未被挖掘的真相。不過,美國專家接二連三提到incel情意結,表示他們很關切與重視incel情意結可能帶來的黑暗面。在歐美國家,類似的多人命案或隨機殺人事件頻繁發生,台灣也應該要開始注意這些問題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