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推薦】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書名:共病時代:醫師、獸醫師、生態學家如何合力對抗新世代的健康難題

作者: 芭芭拉‧奈特森赫洛維茲(Barbara Natterson-Horowitz)、凱瑟琳.鮑爾斯(Kathryn Bowers)
譯者: 陳筱宛
出版社: 臉譜
出版年份:
中文第一版2013/10/04(已絕版,但買的到二手書)
中文第二版2019/03/07(此版仍有新書販售中)
分類: 自然科普
原文版本:
ZOOBIQUITY:What Animals Can Teach Us About Health and the Science of Healing (2012/06/12)

閱讀難度:

輕鬆易讀/略有深度/很難吃/教科書等級/論文等級

推薦程度:

不推薦/普通/不予置評/推薦/超級推薦/收藏用
理由:
中文書名雖然嚴肅,但實際書本內容卻充滿相當有趣的各種動物行為、疾病的知識。

簡介內容架構(目錄)

書本的架構部分
  • 第一章是作者開始發現醫學許多現象不分人獸,有時不只相似,源頭上更是相同的。
  • 第二章則是關於壓力對於心臟、昏迷的影響。
  • 第三章 各種人類與動物的癌症
  • 第四章 性行為與受孕相關
  • 第五章 上癮問題
  • 第六章 猝死的心臟,包含嬰兒猝死
  • 第七章 肥胖
  • 第八章 自殘行為
  • 第九章 暴食/厭食
  • 第十章 性病
  • 第十一章 青春期

📷
照片太小可以點開看相簿

推薦哪些人可以看

  • 人醫、獸醫
  • 對動物行為以及生理、疾病有興趣的人
  • 家裡有養寵物的人
  • 有自殘、減不了肥、厭食等無法控制的人,也許可以從書中動物們做出類似行為的原因,找到放下責備自備

覺得重要的內容(筆記)

第一章、第二章
捕捉性肌病(capture myopathy)
動物被掠食者逮到瞬間,血流腎上腺素會猛烈上升,對肌肉產生毒性,過多的壓力激素損害心室功能,使心室虛弱無力無法有效運作,嚴重會致死。
人類有一種 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此種病人冠狀動脈大部分健康,但是左心室有類似燈泡的異常鼓脹,導致心室無法正常運作。發生原因往往是得知巨大的痛苦後(例如家人愛人死亡),導致心臟的這種變化。
雖然獸醫及人醫對這疾病症狀使用的命名不同,但實際上本質都是相同的。
昏倒,也是源於強烈情緒壓力以及高濃度的腎上腺素,但是卻是心跳下降、血壓也急速下降,導致大腦為了自我保護決定關機。這種驚嚇導致的心跳變慢,在獸醫稱為 恐懼誘發的心跳徐緩(alarm bradycar dia)。這種狀況下可以幫助動物裝死,欺騙掠食者。
受到驚嚇或強烈壓力時,有些人會覺得強烈噁心、想吐、頭昏眼花,是因為迷走神經的反應。
而接近昏厥卻還有意識的情況,有時也會釋放糞尿,或是如鼩鼱受到驚嚇也會釋放強烈臭味來嚇跑敵人。也有一些性犯罪防治教育會教導婦女可能發生性侵時,要排尿或嘔吐,也許能讓對方喪失興趣。
人類上也有因為這種方式逃過納粹大屠殺而生還的人。不過實際上這種昏迷常發生在產房那些昏倒的父親身上,或是注射抽血時候的暈針。
第三章
越常餵母乳的動物,罹患乳腺癌的機率就越低,例如乳牛、山羊,而人類也有相似的情況,一生哺乳越多次,罹患乳癌的風險就相對越低。
不過值得吐槽的是養小孩花的錢就相對可觀耶XDDD
寵物的犬隻鼻竇癌研究發現,室內燃燒煤或使用煤油暖爐,與家犬罹患鼻竇癌有著強烈相關。而且狗狗的鼻子越長,罹癌的機率越高,可能是因為鼻子表面積較大的關係。
家犬常見的膀胱癌與惡性淋巴瘤兩者都與殺蟲劑相關。逛胖的母狗罹患膀胱癌的風險也較高。曾經在越南服役的軍犬罹患睪丸癌的比率出奇的高。
與吸菸者同住的狗也容易罹患肺癌,但是肺癌本身並不是犬隻常見的癌症。而犬隻盛行結紮的國家,母狗乳癌則是很罕見,但是大部分未結紮的國家,母狗乳癌則是普遍現象,在人類身上也是如此,卵巢切除與卵巢早衰的人乳癌機率也較低。
第四章
對動物來說視覺也是重要的性刺激,是可以影響授精的成功率以及幼雛幼獸的品質。
例如摩洛哥研究 波斑鴇(Chlamydotis undulata)這種瀕臨絕種的鳥的人工繁殖,但是發現人工授精的母鳥孵化率不佳,後來他們進行實驗,不再只是單純把精子注入母鳥體內,而是先讓母鳥觀看公鳥的求偶表演影片,再來進行人工受精,發現這樣的措施下孵化率增加了,幼雛也變得更健康強壯。
因為母鳥觀看求偶畫面,會使但中增加額外的高固酮,讓蛋中的幼鳥能更強壯。
在種豬身上,同樣如果母豬在人工授精前能接受公豬的求偶接觸或是氣味,就能大幅提高受孕率。
所以作者提出,人類的女性人工授精應該也要像是男性的採精室一樣放滿各種視覺鼓勵,看能不能增加受孕的幫助XDDD
第五章
南加州曾經在某年二月,有八十多隻雪松連雀 (Bombycilla cedrorum)因為吃了發酵的巴西胡椒木果實,酒醉撞上大樓玻璃死亡(窗殺)。
第六章
曾在1991年1月18,波斯灣戰爭期間的一家產科病房中,監測即將分娩的胎兒心跳,卻發現當空襲警報出現時,胎兒的心跳出現驚人異常的筆直跳落,從正常的每分鐘100~120下降到40~60,這種心跳維持了大約兩分鐘後才恢復正常狀態。
推測是因為警報聲導致,或是母親聽見警報聲的壓力進入胎兒體內的原因。這種現象指出,人類還在母體中就已經有這種防禦掠食者的本能措施。
嬰兒猝死症 常見於一個月大~一歲的嬰兒主要死因,研究上死因仍然不明。
書中推論是,當嬰兒面朝下俯臥,血液從大靜脈湧入,心房飽脹的時候,裡面的神經覺得壓力增加,於是活化一系列的自發反映,例如降低呼吸慾望,同時降低心跳速度。
盡管這樣的狀況不至於致死,但是當突然的聲音讓嬰兒受到驚嚇時,也同時會再次造成心跳下降。
比利時 布魯塞爾兒童大學醫院,曾經研究,如果用襁褓包住嬰兒,並且讓嬰兒趴睡,接著撥放一個突發的噪音(實驗室用三秒鐘的90分貝白噪音,大約是吹風機切到強的時候,或一台摩托車呼嘯而過的程度),結果發現,不管是趴睡或仰睡,只要受到襁褓包裹的束縛,就會出現更早更劇烈的心跳延遲反應。
就結果來說,除了噪音外,襁褓包裹的束縛會創造出致命的第三層次的心跳遲緩。
襁褓一般狀況下對嬰兒無害,也能提供嬰兒身體與情緒上的安全感,但是如果 襁褓+趴睡+突如其來的聲響,三者結合一起的效應造成可能就會導致嬰兒猝死。
第七章
在野外覓食的時候,腸胃與心靈很少是分離的,為了得到食物必須做一些運動。
但是動物園環境卻限制天生的本能,容易取得的食物讓動物失去了原本覓食該做的運動與滿足感,少了運動也變得容易肥胖。
人類在這方面卻也滿相似的。
對一些動物來說,胖瘦是根據外在季節環境來調控,例如動物園的短吻鱷,到了每年秋天十月左右停止進食,直到隔年四月才開始恢復進食。
養殖動物的肥育也會利用光線調控,例如處在昏暗照明的肉雞,體重會比處在光亮照明的雞多出70公克。近代人類經常靠著電燈在晚上仍持續活動,是否也不知不覺造就了更胖的體重呢?
動物的腸道長度是可以調控的。
例如某些小型鳴鳥腸道,會在遷徙前數週就增加25%的長度,讓自己能快速增胖。某些鸊鷉跟涉禽的腸道表面雞也會增加為原來的兩倍,直到他們增胖到足以負荷這長途飛行之後,腸道會再次縮短。
魚類、蛇類、蛙類、松鼠、田鼠等也能看到這種腸道伸長縮短的能力。人類的腸道由平滑肌控制,發現當死亡時平滑肌失去作用,腸道會比生前長了50%,所以也許有些人因為藥物、賀爾蒙、壓力增胖,是因為腸道的關係。
第八章
自殘,只要做出引發疼痛的行為,身體就會用平靜與舒服的感覺做為報償,心跳也會從興奮快速變成突然放慢。
人類經常處在 釋放-放鬆 這個循環,常見就是摸摸頭髮、挖鼻孔、摸臉頰等梳理行為,當警張不安的時候,這些方式都有鎮靜效果。(在動物身上有個名詞,稱為 安定行為。例如狗狗會舔自己嘴巴)但是當過度的時候,就會產生自殘的情況,拔毛、摳傷口、過度咬指甲、拿刀切或咬傷自己。
對於動物來說,常見自殘三大要素是:壓力、孤立、無聊。解決方法通常是提高環境豐富度,還有覓食行為複雜化。
厭食
對動物來說,覓食同時伴隨危險與壓力,若當自己被捕時的風險過高,動物可能會決定暫時停止覓食。
或是對環境有高度壓力的養豬場豬隻,可能因為環境變化或是受同類排擠地位低下而喪失食慾暴瘦。有趣的是受到霸凌的小豬如果緩解焦慮藥物,就能客服自己絕食的傾向,但是對於成豬效果不彰。
不過當提高豬舍的溫度,並給予更多睡臥的墊草保溫,能改善這種情況。另外發現溫暖環境也能減少禁食大鼠在滾輪上跑的頻率,甚至翻轉體重下降的情況。可能跟下視丘有關連。
下視丘的早期創傷可能導致後來出現的神經性厭食,反過來說這種神經性厭食也可以導致下視丘功能失常。
暴食
當有壓力時會選擇容易消化高熱量的食物
蚱蜢被迫與天敵共處的時候(實驗室環境),會放棄吃富含蛋白質的草,而優先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植物。
這代表當有壓力的時候,掠食威脅會讓蚱蜢加速代謝,會選擇狂吃醣類。
研究飲食障礙的精神病學家注意到,容易飢餓的暴食者很少會過量攝取蛋白質或綠色蔬菜,大部分都會選擇醣類以及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大量攝取。
對某些動物來說,光線可以增加/抑制食慾。例如夜行性的老鼠跟蠍子,在有光環境下,進食的時間會減少,吃的更少而體重下降。
第10章
馬隻性病的 馬媾疫(dourine),染病後常會發燒、生殖器腫大、缺乏協調性、麻痺,甚至死亡。但紀載卻發現,當馬媾疫出現在馬群中,種馬的性慾會特別高昂。
馬媾疫感染早期的母馬,通常陰道分泌物會使尾巴根部週危險的潮濕,而保持尾巴略上揚,可能是為了減輕潮濕的不適感。
在一般來說,母馬揚起尾巴代表接受交配的暗號,當尾巴揚起的時候,獄馬者稱為陰戶眨眼(winking),動作由陰戶收縮/放鬆造成,通常出現在母馬發情的時候。
當感染馬媾疫的母馬身體不適而產生的外觀狀態及行為反而像極了發情接受交配的狀況,吸引種馬,讓病菌得以嘗到甜頭散播出去。
另外性病經常會摧毀宿主的生殖力,導致不孕及流產。對病菌來說,成功繁衍的重點是宿主性行為活躍,當阻斷懷胎功能,宿主可能就會比已經懷孕的其他同類更加頻繁從事性行為。
因此導致宿主流產或是干擾懷孕周期,對病菌來說可以就此獲益。例如有些鹿跟有蹄類的性病,會使染病雌性永遠處在發情期。
鳥類會進行 泄殖腔輕啄(cloacal pecking),也就是公鳥在騎乘母鳥隻前,會輕啄母鳥的泄殖腔開口。研究人員推測,泄殖腔開口周圍的蓬鬆羽毛以及突起的唇狀物,可以做為評估對方健康的部位。
許多鳥類及動物在性交完成,會進行積極的清理生殖器與體毛,可能是為了減少傳播的病菌。
第11章
許多動物的青春期是展開冒險的階段,同時也是學習加入族群的階段。
但在此階段中,動物例如捲尾猴,也會因為加入不良幫派而受到捲尾猴社會排擠。
例如加入了全雄性幫派的「小精靈」(研究員幫他取的名字),在經歷多次打架與失敗求偶,這個八隻捲尾猴的幫派,一直不斷流浪、恐嚇附近鄰居,也沒辦法在其他混年齡混性別的穩定家族族群中安頓下來。受到其他捲尾猴社會排擠,最後那個小精靈死亡,沒機會在較大的社群中爬上有用的社會地位。
如同加入幫派的青少年,許多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大多數社會的歧視與不接納。

其他(推薦相關書籍或網站、額外補充心得等)

其他網站的書本內容節錄
其他人的讀書心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青莢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是少數針對帶有氣味的台灣原生植物去進行介紹的書籍。
對於想知道英國料理到底有多黑暗的好奇寶寶來說,這是本不錯的書!
可以輕鬆閱讀,看各種日本人孔蓋圖樣設計、簡單了解各種人孔蓋圖案的緣由。
全彩,教學內容非常紮實。縱使不打算畫鳥,我認為光是內容解剖學部分的詳細度就已經是值得收藏了。
大本全彩的鳥類百科全書,範圍廣闊。推薦給鳥控們。
介紹書本的格式大綱草稿,未來看情況可能會稍微更改,總之先這樣吧~
這本是少數針對帶有氣味的台灣原生植物去進行介紹的書籍。
對於想知道英國料理到底有多黑暗的好奇寶寶來說,這是本不錯的書!
可以輕鬆閱讀,看各種日本人孔蓋圖樣設計、簡單了解各種人孔蓋圖案的緣由。
全彩,教學內容非常紮實。縱使不打算畫鳥,我認為光是內容解剖學部分的詳細度就已經是值得收藏了。
大本全彩的鳥類百科全書,範圍廣闊。推薦給鳥控們。
介紹書本的格式大綱草稿,未來看情況可能會稍微更改,總之先這樣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寵物醫院就醫的經驗,提出了人與寵物在當代社會中的關係,以及對於養育方式和照護方式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和觀察,闡述了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和共情。文章剖析了現代社會對於寵物的態度和寵物商機的興起,並提出了對於養育寵物的適當方式和生活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我一直不知道作者茱莉亞的解剖書系列有台灣出版社引進,好驚喜也非常開心!我會認識到她的作品是因為日本有出版她的《食の解剖図鑑》,因為我很喜歡看美食插畫,所以有採購到公司,看了實體書之後覺得好讚,後來去年也發現日本有出版另一本《自然界の解剖図鑑》...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熟齡毛孩因為體力衰退、慢性病或其他因素,照顧方式和環境常需要調整。這裡想介紹幾本很不錯的書(非業配),有需求的家長們不妨到書店翻翻看,希望能幫助到在照護上感到疲憊的家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近年來,動物權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對於動物的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也逐漸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本文透過一則動物園內的故事,以及救援與安樂死的抉擇,探討人類應如何幹預與尊重自然循環。另外,人類不必將所有生物的生死套上自身的濾鏡,同時強調人類和其他生物之間形成一種關係,應尊重並堅定自己的信念。
Thumbnail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寵物醫院就醫的經驗,提出了人與寵物在當代社會中的關係,以及對於養育方式和照護方式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親身經歷和觀察,闡述了人與寵物之間的連結和共情。文章剖析了現代社會對於寵物的態度和寵物商機的興起,並提出了對於養育寵物的適當方式和生活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我一直不知道作者茱莉亞的解剖書系列有台灣出版社引進,好驚喜也非常開心!我會認識到她的作品是因為日本有出版她的《食の解剖図鑑》,因為我很喜歡看美食插畫,所以有採購到公司,看了實體書之後覺得好讚,後來去年也發現日本有出版另一本《自然界の解剖図鑑》...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熟齡毛孩因為體力衰退、慢性病或其他因素,照顧方式和環境常需要調整。這裡想介紹幾本很不錯的書(非業配),有需求的家長們不妨到書店翻翻看,希望能幫助到在照護上感到疲憊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