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我叫他,爺爺 / 王健壯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個人相當欣賞的新聞媒體人 王健壯 所書寫,對其父親的回憶錄。其父親為國共內戰撤退來台之國軍。文章內容陳述了部分國共內戰之經過,國軍在台眷村的生活樣態,台灣光復初期的社會發展,以及最重要的,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思念。
我的父親生於1945年,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火與日據,但卻在台灣建設最辛苦的時期成長。直到現在2023年,見證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生活。雖然身體因為中風而行動不便的痛苦著,但父親堅韌的生命力,不向病痛屈服,以近80歲高齡而能日行健走1小時,體貼關愛妻子與孩子們的心,在我每次返回屏東家探視父母後須北上板橋時,我總是欣慰著父親依然健在,但也為未能陪伴在父母身旁而感到慚愧與不捨。
敬愛的父親,我願意為你終生茹素,只願你平安健康。
2023.02.11 01:52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據說,當年有指令,如果父親「要逃跑」,可以將他射殺。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我常常思量,老爸給我的遺產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還是心性吧!正如同老爸,我也曾被認為是個「爛好人」; 我同他一樣「安分守己」,一個工作做到退休。 我同他一樣「孤單」,也沒什麼朋友,但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七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父親17歲,甫從培元中學畢業。要知我父親之所以會心高氣傲昂然彷若不可一世,是有他的時代背景。當時識字者稀,更何況父親來自鄉村,以民生農校學歷已是村中翹楚,更何況來到泉州進培元讀中學,試想當時的農村能有幾未如此,雖還未能進大學之門,也幾近取得門票。如
    Thumbnail
    六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七七事變,中日戰起,那年父親9歲。1945年8月14日昭和天皇發布終戰詔書,至此中日戰止,那年父親17歲。父親很幸運,即使在這樣的戰亂時代,窮鄉僻壤的福建丘陵山區,因無地利可圖又非重要軍事據點,反而僥倖地只有在戰事方萌的1938年5月廈門廈門一度淪陷,泉州吃緊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Thumbnail
    據說,當年有指令,如果父親「要逃跑」,可以將他射殺。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我常常思量,老爸給我的遺產究竟是什麼? 我覺得還是心性吧!正如同老爸,我也曾被認為是個「爛好人」; 我同他一樣「安分守己」,一個工作做到退休。 我同他一樣「孤單」,也沒什麼朋友,但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七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父親17歲,甫從培元中學畢業。要知我父親之所以會心高氣傲昂然彷若不可一世,是有他的時代背景。當時識字者稀,更何況父親來自鄉村,以民生農校學歷已是村中翹楚,更何況來到泉州進培元讀中學,試想當時的農村能有幾未如此,雖還未能進大學之門,也幾近取得門票。如
    Thumbnail
    六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七七事變,中日戰起,那年父親9歲。1945年8月14日昭和天皇發布終戰詔書,至此中日戰止,那年父親17歲。父親很幸運,即使在這樣的戰亂時代,窮鄉僻壤的福建丘陵山區,因無地利可圖又非重要軍事據點,反而僥倖地只有在戰事方萌的1938年5月廈門廈門一度淪陷,泉州吃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