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是不是長大後才比較感性

有沒有一種感覺是突然什麼都明白了,無論是書、影集、電影或是音樂等等,以前明明就沒什麼感覺,現在再看一次,再回想一遍,一切好像就不一樣了。
感性與理性,每個人的分配比例都不同,有大於小於,也一定會有等於,但若感性與理性處於相等狀態,當感性觸發時,理性也隨之而來吞噬,那我們的大腦還會感覺到什麼呢?又或者是他們相互拉扯,帶來的刺激會引發情緒產生?感覺蠻有趣的。
你有沒有過一種感覺,當投入在看一幕畫面、一段特定的故事情節,回過神來發現,已不知不覺落淚?
當我發現我開始產生這樣的情緒與轉變,我便回想了一下,之前的我本來就會這樣嗎?其實沒有,一直以來我都是理性大過於感性,很多時候一樣的劇情,旁人已哭得淅瀝嘩啦,但我卻還依然冷靜,有時候會想,我是不是太冷血了,還是大腦自動幫我平衡了過多情愫。
好像越長大,就開始變得越感性,我最近時常這麼想。
前陣子才把《初戀》看完,看完的當下我能理解為什麼它會在榜單上持續了一陣子,而我雖然沒有太過平靜,但也就是,啊~看完了。
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一部劇,但沒想到它的後勁正強烈的發酵。不知不覺我會一直回想起一些情節,把自己帶入這些故事,去想想這些錯過與相遇,去想會不會我的生命中也有這麼一個人始終惦記著我,依然為我悸動,為我流淚,只是我忘了。有時候不只是想想,也會希望真的能有這麼個人存在。
最近也把《黑暗榮耀》追完,不禁思考起校園霸凌、社會黑暗面等議題。當十幾歲的心靈遭受強烈破壞,他還能順遂的成長嗎?
回想起我的校園生活,突然覺得很幸福,身旁的人、知遇的人,給予的都是良善,當然也會有些比較亂的群體,但很慶幸的是我並沒有身在其中。出了社會多少也理解了些運作形勢,而我並沒有跨過黑暗面的界線,沒有捲入所謂的勾心鬥角、層層回扣,也是蠻幸運。
然而,社會新聞中的少年們,又是為什麼會走上這條路,為什麼會成為主角,我想跟他的成長歷程很有關係吧。因為一部劇,讓我想到這些種種,思緒感到有些複雜,有些難過。
之前,看了一部迪士尼電影《魔法滿屋》,直接深深感動了我,心繫家人的他就算沒有魔法,也能靠自己拯救所有人,把不可能變可能。因為平凡才能造就不平凡,沒有魔法的他沒有任何依賴、任何氣餒,生活的瑣事也能無奇的感到快樂,擁有一顆繫掛家人的心,為了家人,絕不放棄任何希望,勇往直前。
我們應該都有過朋友重於家人的年少時期吧,當時的我們會想著跟家人的相處時間這麼長,跟朋友的相聚時光總是短暫,自然而然地容易有朋友比較重要的想法。而現在呢,清楚明白了沒有所謂的永久,無論是家人或朋友,時間到了都會離去,只能好好把握住還存在的時光,用盡全力的記下那些曾一起的美好。
是不是長大後才比較感性?我想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經歷,成長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事,想法也會漸漸不同。感性的觸發可能是因為我們曾有過一些相同際遇,堆疊在自己的情緒中,所以感性比理性先起跑了。
如果在沒有經歷過感情、社會黑暗、家人逝世的時期,看了這些劇,我的心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浮動,只會明白他們所要訴說的事。而現在的我,卻會感到如此觸動,進而深入換位思考,我想真的是因為成長了吧!
並不是所有劇情都會觸發我的感性,我發現只有在我比較在意的特定種類才會,因為這些故事重疊了畫面,才讓我的感性越發奔放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