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大戶走,從集保戶股權分散表獲得超額報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也可以追蹤我的粉專,上面有未在方格子公布的短文

因子投資在台股fcdo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首先這個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

簡單來說是,短期看中實戶跟散戶,長期看大戶

接下來,我們必須證明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集保戶股權分散表將持股分級分為15個等級,我們將持有10張以下的股民定義為散戶,持有100張以上的股民稱作市場大戶

根據周依晴(2020)的研究,當持有10張以下的散戶變多,會對股票未來的月報酬、季報酬及年報酬造成負面影響。

然而,同樣根據此研究,當持有100張以上的大戶變多,將會對未來股價的季報酬及年報酬產生正向影響。

比較有趣的是如果再細分100張以上的大戶,持有100-200張的股民稱作中實戶。當一支股票的中實戶增加將會對月報酬也產生正面影響。

也就是說,短期股價主要是中實戶及散戶的影響,但以長期股價則看中實戶及大戶的影響。

因此如果要運用此指標作為策略使用,則可以將大戶比例是否上升以及散戶比例是否下降作為參考指標喔

講完結果,我們接下來進入理論的部分,如果不想聽論文相關的東西可以先離開了。

理論

股價的趨勢是否能夠持續主要是依賴群眾的認知是否一致,根據Yu, J. (2011)、Atmaz, A., & Basak, S. (2018)及Li, Y., Liang, C., Huynh, T. L., & He, Q. (2022).的研究,投資人之間對股價的看法歧異度(Belief dispersion)越高,其發生均值回歸的時間更快也更強,也就是說當籌碼集結至中實戶及大戶手上可以消除投資人之間對股價的看法歧異度,進而使上升趨勢可以持續。

至於是否能從集保戶股權分散表以外的方式衡量投資人之間對股價的看法歧異度(Belief dispersion),以及Belief dispersion與動能策略的關係,我們之後有空再講。

raw-image


資料來源:

Yu, J. (2011). Disagreement and return predictability of stock portfolio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99(1), 162-183.

Atmaz, A., & Basak, S. (2018). Belief dispersion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Journal of Finance, 73(3), 1225-1279.

Li, Y., Liang, C., Huynh, T. L., & He, Q. (2022). Price reversal and heterogeneous belief.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82, 104-119.

周依晴. (2020). 台灣股市超額報酬與集保股權持股比率之研究.

余宗穎. (2017). 集保總人數變動與股價報酬之關聯性分析 (Doctoral dissertation, 余宗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CDO的沙龍
783會員
58內容數
因子投資在台灣是一直被低估的學問,藉由本專欄可以進一步利用因子投資的知識來改善自己的選股,或者打造自己的量化策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系統。
FCD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7
MSCI是一家全球性的指數提供商,其指數被廣泛用於投資組合管理和投資分析。MSCI指數的成分股是由MSCI公司定期進行調整的,以反映市場變化和公司業務的變化。當MSCI調整其指數的成分股時,這些成分股的價格通常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2024/03/17
MSCI是一家全球性的指數提供商,其指數被廣泛用於投資組合管理和投資分析。MSCI指數的成分股是由MSCI公司定期進行調整的,以反映市場變化和公司業務的變化。當MSCI調整其指數的成分股時,這些成分股的價格通常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2023/05/28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因子投資在台股 先說結論,有的。並且在排除營收動能及價格動能的影響,其對於股價的正面效果仍舊存在。 在此引用顧廣平. (2022)的研究。 本研究發現以單月營收對最高營收比率建構之營收創新高策略,可獲得1-12個月的顯著正報酬。
Thumbnail
2023/05/28
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因子投資在台股 先說結論,有的。並且在排除營收動能及價格動能的影響,其對於股價的正面效果仍舊存在。 在此引用顧廣平. (2022)的研究。 本研究發現以單月營收對最高營收比率建構之營收創新高策略,可獲得1-12個月的顯著正報酬。
Thumbnail
2023/05/21
通常我們在衡量企業的獲利能力時,我們會有以下的指標能夠參考: (1)GPA: 毛利/資產 (2)ROE (3)ROA (4)CFOA:現金流/資產 (5)GMAR: 毛利 (6) ACC: 營業現金流/淨利 而GPA、ROE、ROA是較為常見來衡量獲利能力的方式
Thumbnail
2023/05/21
通常我們在衡量企業的獲利能力時,我們會有以下的指標能夠參考: (1)GPA: 毛利/資產 (2)ROE (3)ROA (4)CFOA:現金流/資產 (5)GMAR: 毛利 (6) ACC: 營業現金流/淨利 而GPA、ROE、ROA是較為常見來衡量獲利能力的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對於許多具投資經驗的精明投資人來說,存股族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群不太可能獲得超額報酬的人。然而,事實上他們所使用的方法中確實具有產生超額報酬的潛力。今天就來解析其中的奧秘。
Thumbnail
對於許多具投資經驗的精明投資人來說,存股族在他們的印象中是一群不太可能獲得超額報酬的人。然而,事實上他們所使用的方法中確實具有產生超額報酬的潛力。今天就來解析其中的奧秘。
Thumbnail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umbnail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umbnail
大股東籌碼增加,等於股價上漲的保證? 雖然聽起來很合理,當籌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籌碼集中了,變得容易拉抬,但實際上去回測和股價的關係就會發現,事情不一定是這樣的。 我們來觀察一下幾個範例。 反過來說,也有另一種相反的情形,也就是大股東籌碼賣,但股價一直漲的,例如以下的例子。 神秘金字塔
Thumbnail
大股東籌碼增加,等於股價上漲的保證? 雖然聽起來很合理,當籌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籌碼集中了,變得容易拉抬,但實際上去回測和股價的關係就會發現,事情不一定是這樣的。 我們來觀察一下幾個範例。 反過來說,也有另一種相反的情形,也就是大股東籌碼賣,但股價一直漲的,例如以下的例子。 神秘金字塔
Thumbnail
市場的方向是集體決策的結果,不同投資人的決策觀點若出現分岐,會藉由買進與賣出相互抵銷,使得股市波動趨勢不明朗,直到雙方勢力消長而使某一方出現明顯的趨勢。
Thumbnail
市場的方向是集體決策的結果,不同投資人的決策觀點若出現分岐,會藉由買進與賣出相互抵銷,使得股市波動趨勢不明朗,直到雙方勢力消長而使某一方出現明顯的趨勢。
Thumbnail
在股市是透過股票和鈔票表達意見。市場裡有各式各樣的投資者與投機客,各自對股價或企業價值有不同的看法,少有單一股勢力能夠主導股價走勢,必須有多數市場參與者的共識,才足以讓股價形成趨勢
Thumbnail
在股市是透過股票和鈔票表達意見。市場裡有各式各樣的投資者與投機客,各自對股價或企業價值有不同的看法,少有單一股勢力能夠主導股價走勢,必須有多數市場參與者的共識,才足以讓股價形成趨勢
Thumbnail
多數股票齊漲齊跌的時候,不需要選股能力也可以受惠於股市行情而獲利,當個股分歧表現時就得要對個別股的優劣有選擇與判斷能力,才能找尋機會並避開風險,避免指數繁榮而個股套牢的情況
Thumbnail
多數股票齊漲齊跌的時候,不需要選股能力也可以受惠於股市行情而獲利,當個股分歧表現時就得要對個別股的優劣有選擇與判斷能力,才能找尋機會並避開風險,避免指數繁榮而個股套牢的情況
Thumbnail
股票齊漲齊跌的現象,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來自於投機客的特性,投機客在意的是股價價差,什麼股票會漲、什麼族群熱門,投機客就會去追價,行動的方向受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影響
Thumbnail
股票齊漲齊跌的現象,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來自於投機客的特性,投機客在意的是股價價差,什麼股票會漲、什麼族群熱門,投機客就會去追價,行動的方向受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