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些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由程偉豪導演、林柏宏、許光漢與王淨領銜主演的熱門國片,進入影院之前其實我對這部片的劇情與主題一知半解,除了曝光度很高的電影宣傳海報之外,我不太熟悉此片的主題,但這也讓我在觀影的過程中有更多的驚喜與刺激。

從電影名稱來看,中文名字是《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而英文名稱是Merry my dead body,看完整部片經過思索後我才意識到,「家人」在這部片中也是一大重點,此片的主軸除了非常明確的性別議題以外,其中的感情線多半是親情與友情的發展,這也是現代主流影視中描寫性別議題時比較少著重的元素。但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除了愛情之外的感情連結與意義是每個性別角色都能感受的。

而整部片對性別議題的處理也挺足以稱道的,我很喜歡王淨飾演的女警被視為花瓶但實際上又胸懷大志呼攏所有人的設定,在一部以男性為主角的性別主題電影中也顧及到了女性的社會形象與困境,明確道出每個性別的所遭受的歧視與感受,還蠻讓作為女性的我不會感覺被消失在性別刻板印象的描寫中,甚至覺得挺窩心的。而電影中有很多對gay、直男以及漂亮女生在職場中遭遇的刻板印象與歧視話語,也藉由代表不同性別或傾向的每個角色之間的相互理解、互動,甚至是反轉,讓觀影者在劇情推進的過程中,隨著角色的互動消解對不同性向的人的惡意,萌生尊重。尤其在直男與同志的角色刻畫上,不會覺得導演是特意想要歌頌同志,或是踩一捧一,反而在電影情節中兩個角色的互嗆與磨合沒有任何令人感到偏頗的情景,更是忠實地呈現歧視與理解的過程,貼近真實的社會情境。描寫兩方的狀況,也更讓觀眾感受到「歧視」的無所不在。當然在描摹這些我們自然而然貼上標籤的角色時,可能也多半是依靠或多或少的刻板印象進行,但我所接收到的電影傳達主旨更像是讓人理解現實,進而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判斷甚至反應。

如同前述所說,看完電影所意識到的家人感情線也是蠻令人驚喜的,原本看到中段發現男主角毛毛的前男友對他已經無感情之後,毛毛和吳明翰在河堤的對話談論到關於結婚與愛的想法,覺得劇情太忽視家人之間的感情即使前段都有點到毛毛家人的存在與關愛,不過最後當吳明翰抓到毒梟後,和毛爸之間的對談與毛毛的回應,完美詮釋了對家人之間無條件的愛的理解,超出婚姻、也超出毛毛原本依賴的那種感情,有驚喜到。

在美術的部分,整體畫面用了對比較強烈的色調營造出誇張的氛圍,並且也比較多採取背景模糊,或是四周虛化的鏡頭,帶出有點靈異奇幻的感覺,甚至有點超現實。整體而言我認為這部片拍攝的很不錯,呈現了電影藝術對性別議題的描摹與評斷,拓展出更加多元共好以及平等包容的意涵,且沒有漏掉太多性別角色在現實中的困境與難處,對於不同性別傾向與認同各異的觀影者來說並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推推!

音樂與電影 思想與現實 這是個歡迎討論與共同激盪的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完音樂創作的本質內容,我有一些延伸的內容主要關於: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其與時代意識形態之連結以及品味個體化的現今創作喜好與時代之連結的關係。讀完上篇再點進來看看,會有更多實際的體會的~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前一篇文章<【學習手札】音樂的功能(一)>說明了功能的基礎意義,並以「藝術知覺理論」切入探究音樂所引發於人的作用來解釋功能分析之下音樂的形體結構與接觸音樂的人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一篇文章即將延伸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講解音樂的三種功能。也就是在音樂對於人會有什麼樣的作用,快點進來看看吧~   
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音樂的功能,將簡單敘述以結構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功能時,功能是甚麼,音樂有哪樣的功能,並在下一篇文章詳細說明音樂功能的深入概念。
「音樂」是甚麼? 「音樂」並不侷限於人對「歌曲」的想像,音樂的結構也不是只有前奏、主歌副歌或是調性與節奏,此文整將以結構的角度切入,主要援引王次炤老師的理論,試著解析「音樂」的本質意涵。   當我們試著理解音樂時,第一個碰觸到並且勢必面對到的課題即是音樂的本質問題,我們所要掌握的「音樂」,究竟蘊含怎
 即將在此發布音樂美學的學習手札,有幾項注意事項是我寫給自己同時也寫給讀者的,希望大家在閱讀專題文章以前可以先理解我撰寫這部學習手札的脈絡,再跟著我一起學習(或是看著我學習)~ 同時這一篇文章也會不時更新以記錄手札撰寫過程中,在音樂美學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所感受的體悟或想分享給讀者的注意事項!
閱讀完音樂創作的本質內容,我有一些延伸的內容主要關於:音樂創作作為時代精神的藝術實踐,其與時代意識形態之連結以及品味個體化的現今創作喜好與時代之連結的關係。讀完上篇再點進來看看,會有更多實際的體會的~
Do Sol Do Do Do Do~~~~~ 對創作的慾望也許是每個對音樂嚮往的人都難以克制的。在浴室裡哼的旋律,或是腦海中的節拍,甚至是你筆記本上潦草的詞句,其實音樂創作就在生活當中。但「音樂創作」到底意味著甚麼呢?用這篇簡單的文章,一起來了解音樂創作的本質吧。   音樂實踐包含:創作、欣賞、表
前一篇文章<【學習手札】音樂的功能(一)>說明了功能的基礎意義,並以「藝術知覺理論」切入探究音樂所引發於人的作用來解釋功能分析之下音樂的形體結構與接觸音樂的人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一篇文章即將延伸上一篇文章的內容講解音樂的三種功能。也就是在音樂對於人會有什麼樣的作用,快點進來看看吧~   
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音樂的功能,將簡單敘述以結構主義的角度去理解功能時,功能是甚麼,音樂有哪樣的功能,並在下一篇文章詳細說明音樂功能的深入概念。
「音樂」是甚麼? 「音樂」並不侷限於人對「歌曲」的想像,音樂的結構也不是只有前奏、主歌副歌或是調性與節奏,此文整將以結構的角度切入,主要援引王次炤老師的理論,試著解析「音樂」的本質意涵。   當我們試著理解音樂時,第一個碰觸到並且勢必面對到的課題即是音樂的本質問題,我們所要掌握的「音樂」,究竟蘊含怎
 即將在此發布音樂美學的學習手札,有幾項注意事項是我寫給自己同時也寫給讀者的,希望大家在閱讀專題文章以前可以先理解我撰寫這部學習手札的脈絡,再跟著我一起學習(或是看著我學習)~ 同時這一篇文章也會不時更新以記錄手札撰寫過程中,在音樂美學這種人文知識的「學習」中所感受的體悟或想分享給讀者的注意事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这部电影剧情很简单明了,大概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儿嗑药磕死了,女友生下这个遗腹子还和他的弟弟搞一起的故事。 仅仅八十几分钟的影片,非常克制、平淡内敛,居然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延续了欧容电影里一贯的元素,嗑药、同性恋、双性恋、乱伦,这些bug一个都没少,但是在欧容的镜头却被刻画的很温情又温柔
Thumbnail
這部戲在預告的時候,就讓我非常的有感觸 可能是我本身就是某某人的太太、媽媽、媳婦, 所以一開始不太敢看這齣戲.........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之前嘗試週更文章,但因忙錄或不知分享什麼就停擺,後來聽朋友分享不一定要有主題,想想為何當時為何要週更,也是,當時是為了練習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文字能力的練習,所以,將當天的想法或心得或感想寫下即可,不要給自己壓力。 感想一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後一幕
Thumbnail
「呵」,經典表情, 佛傑一家充滿衝突感與曖昧感的設定, 這次又會在電影院裡交織出怎樣的火花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結合同志、冥婚和辦案議題,平常鮮少在看國片的我,也被2023年上映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新穎的題材吸引。當然,我不會說這部電影毫無瑕疵,畢竟劇情確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若單純從輕鬆看喜劇的角度切入,個人覺得還是有可看性的。 電影劇情描述一名恐同男警吳明翰因一次執行任務,在地上撿到紅包,
Thumbnail
这部电影剧情很简单明了,大概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哥儿嗑药磕死了,女友生下这个遗腹子还和他的弟弟搞一起的故事。 仅仅八十几分钟的影片,非常克制、平淡内敛,居然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延续了欧容电影里一贯的元素,嗑药、同性恋、双性恋、乱伦,这些bug一个都没少,但是在欧容的镜头却被刻画的很温情又温柔
Thumbnail
這部戲在預告的時候,就讓我非常的有感觸 可能是我本身就是某某人的太太、媽媽、媳婦, 所以一開始不太敢看這齣戲.........
Thumbnail
電影《當我們混在一起》是一部描述兩家單親家庭走向多包容與和諧的溫馨家庭電影。在非洲度假的過程中,父母與小孩們逐漸互相瞭解、磨合,並終於形成一個新的家庭。影片呈現了愛、犧牲、以及原始動物生態之間的對應關係,讓觀眾反思家庭和社會的溫暖與缺失。亞當山德勒精湛的演技也讓這部片成為值得推薦的好電影。
Thumbnail
這部記錄片是在描述關於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 母親後來以牽亡歌陣的紅頭法師職業維生,姊妹們也成為歌陣的成員,過著流離的生活。 導演以這部紀錄片來探索與母親之間疏離的母女關係,與揭開兒時遭受父親侵害的傷口。 紀錄片由黃惠偵導演所拍的作品,記錄片中的故事
Thumbnail
臺劇《愛愛內含光》以大膽露骨的「性」作為亮眼包裝,實則藉此剖開角色的靈魂內核,拉出所有關於難以啟齒的創傷、慾望和情感。本文探討了主要角色對「性」與「愛」截然不同的看法以及兩代間的婚姻觀念差異。透過對比,無褒貶、善惡劃分,呈現了兩代對性、愛情與婚姻觀唸的差異與衝突。
之前嘗試週更文章,但因忙錄或不知分享什麼就停擺,後來聽朋友分享不一定要有主題,想想為何當時為何要週更,也是,當時是為了練習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文字能力的練習,所以,將當天的想法或心得或感想寫下即可,不要給自己壓力。 感想一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最後一幕
Thumbnail
「呵」,經典表情, 佛傑一家充滿衝突感與曖昧感的設定, 這次又會在電影院裡交織出怎樣的火花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