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閱讀」嗎?SQ3R法讓你聰明閱讀

你會「閱讀」嗎?SQ3R法讓你聰明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閱讀原文書的時候,你也有以下的疑惑嗎?
- 為甚麼有人讀書可以讀那麼快?
- 為什麼我讀完書之後,記不住書裡的內容?
- 怎麼樣可以快速掌握書中的重點?
- 遇到不會的單字我該一個一個查嗎?

raw-image
本篇重點:
1. 了解什麼叫聰明閱讀及聰明閱讀的重要性
2. 學習當個主動閱讀者
3. 了解SQ3R內容,並實際運用

註:本篇內容為參與台大教發中心與EMI教學資源中心合辦的「E 英語閱讀力工作坊」的整理筆記。


許多人在閱讀原文書有以下困擾:單字量不足、專有名詞多且難記、看不懂文章脈絡掌握不到重點、讀書速度太慢、句子結構複雜、沒耐心沒信心...,經過調查最困擾大家的是「看不懂文章脈絡掌握不到重點」。

我們常用的方法是「read to learn」,但是我們缺乏「learn to read」的知識。意思是我們知道如何從閱讀中學習書中的內容,但卻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解構一篇文章,在短時間內抓到重點(input)並產出(output)。


主動閱讀者 vs. 被動閱讀者

當我們跟著作者的脈絡,從頭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並吸收裡面的內容時,我們是一個被動閱讀者。如果剛好很幸運的,你閱讀的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邏輯能力強,文章架構寫得清楚易懂,那閱讀這本書就很容易。主動閱讀者同樣會跟著作者的脈絡閱讀,但不同的是,主動閱讀者會去思考段落跟段落之間的關聯,並且在閱讀該段落前會提出一個想問的問題,從閱讀文章中「尋找答案」。

你是主動閱讀者還是被動閱讀者呢?
以下這些問題可以引導你成為主動閱讀者。

  • 我從頭第一個字開始讀
  • 我有認真思考文章標題的意涵
  • 我有先快速瀏覽前言
  • 我有先快速瀏覽結論
  • 我有想過文章內各個粗黑體小標題之間的前後邏輯關係
  • 我有想過文章內各個粗黑體小標題之間的上下層次關係
  • 我有快速閱讀圖表
  • 我有試著把粗黑體小標題轉成 Wh-的問題(如what, why, how等)
  • 我會預期 what 的小標題是在說明「定義」
  • 我會預期 why 的小標題是在說明「原因」
  • 我會預期 how 的小標題是在說明「方法」
  • 我會根據 Wh- 的問題,在該段落中找答案
  • 我會回頭修改 Wh- 的問題以符合閱讀的內容
  • 我會思考小節內各段落內容與小節標題之間的關係
  • 我會思考小節內各個段落之間的關係
  • 我會簡要寫下各小節 Wh- 問題的答案
  • 閱讀每小節後,即使不看答案,我也能看著Wh-問題回想答案內容
  • 閱讀每小節後,我會回想Wh- 問題與答案間的關係
  • 我知道當想不起 Wh-問題的答案,我應該要再次閱讀該小節的內容
  • 我會再次閱讀每個小節的內容,以確認Wh-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
  • 讀完全文後,我會回想全文邏輯架構、Wh- 問題與答案三者之間的關係
  • 讀完全文後,我會確認自己是否還記得每個小節的內容
  • 我知道當想不起來全文邏輯架構、Wh- 問題與答案三者之間的關係,我應該要再次閱讀
  • 讀完全文後,我會記得文章的主旨

    看完這些你有比較了解主動閱讀者跟被動閱讀者的差別嗎?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用SQ3R的方式,練習當一個主動閱讀者吧!

SQ3R

內容出處:SQ3R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Q3R總共包含5個步驟:
Survey瀏覽、Question提問、Read閱讀、Recite背誦、Review複習

1. Survey瀏覽】

  • 瀏覽標題 & 瀏覽文章介紹或重點摘要。文章標題是本篇文章的核心,掌握每一個出現的名詞便有文章大致內容的方向
  • 瀏覽次標題。分析大標題與小標題主從的邏輯關係,有邏輯有架構的文章,段落與段落間的順序是不能改變的(ex. 依照時間發生先後的邏輯)。
英文文章會依據IMRD的方式寫
Introduction:提出問題意識,Why? What?
Method:講解方法。
How? Results:回答問題
Discussion:大方向綜合整理,ex. compare / contrast
  • 瀏覽文章中圖表。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精華。
  • 瀏覽頭尾。看 introduction 是要找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Why)及探討的問題是什麼(What);看conclusion是要瞭解是否解決了問題?
Introduction / abstract 大致會依照這樣的順序寫
1) 眾所周知的大前提,提出一個文章的大方向 Why?
2) 小前提(與眾所周知不一致之處)Why?
3) 研究問題 What?
4) 研究設計(如何解決問題)How?
5) 研究結果(回答研究問題)Whether or not?
6) 研究貢獻(呼應小前提)What?

2. Question提問】

  • 將每節標題改為Wh- 問題
    What:目的在介紹、定義
    Why important:目的在提出為何重要
    Why:目的在說明原因
    How:目的在說明方法
    Whether or not:目的在說明結果是否回答研究問題
  • 將 Wh-問題記錄在該小節標題左上角幫助記憶,以及跟其他小節之間的連結

3. Read閱讀】

  • 找 Wh- 問題的答案
  • 如閱讀後發現無法回答,則回過頭修改 Wh- 問題
  • 加入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的新Wh- 問題
  • 不要讓小細節絆住閱讀的流暢性。除非某個生字出現太多次影響閱讀再查,不會的單字經由上下推敲得出,不要一看到不會的單字就查

4. Recite回想】

  • 閱讀完每一個章節後回想寫下的問題與段落內容的關聯,看是否能回憶起答案是什麼
  • 若是不能回想答案,再看一次段落內容

5. Review複習】

  • 閱讀完文章後,複習寫下的問題與段落內容的關聯,看是否能回憶起答案是什麼
  • 回想全文邏輯架構、全文重點


當然學習如何閱讀是一門大學問,但知道 Study smart 比 study hard 還重要是很大的第一步驟!

avatar-img
Ruby Cheng的沙龍
60會員
38內容數
台大心理系學生,在腦神經文獻、fMRI影像中心流轉後,覺得離「人」越來越疏遠。從新定位自己喜歡心理的原因後,以更貼近人性的UX為自學目標,此專題整理我在YouTube、edX、coursera上的課程,以及過去大學課堂上的內容,希望透過輸出,更進一步參透這個結合設計、心理學、美學、統計學(?) 的神祕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uby Ch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現代職場中,如何有效地與上司和同事溝通、增強自身的工作表現,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大人學破局思考》這本書的 8 個精華,從溝通技巧、工作職責的主動性,到提升在職場中的能見度,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實例,幫助讀者改善自身的職場技能,使得在專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 junior 在面試前做的準備。包括如何應對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你有類似的經驗嗎?」和「你為什麼想來這裡?」作者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個人的準備策略和心得,並分享了在面試前的資料蒐集及模擬面試的做法。
在現代職場中,如何有效地與上司和同事溝通、增強自身的工作表現,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大人學破局思考》這本書的 8 個精華,從溝通技巧、工作職責的主動性,到提升在職場中的能見度,書中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實例,幫助讀者改善自身的職場技能,使得在專業發展中更具競爭力。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 junior 在面試前做的準備。包括如何應對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你有類似的經驗嗎?」和「你為什麼想來這裡?」作者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個人的準備策略和心得,並分享了在面試前的資料蒐集及模擬面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