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也是2023二二八連假的最後一天,感覺難得有一點點生活空檔,寫一下關於這學期修課的一些想法。
這學期實在沒什麼東西好修的,除了兩位日本史老師都在愉快放假中這個原因之外,儘管Vanderbilt有亞洲研究系,不知為何關於亞洲方面研究所程度以上的課開很少,只好加入德國史老師Helmut Walser Smith的「黑暗歷史(Dark History)」。
這堂課讀的內容都蠻沉重,還好每次上課都會搭配老師的可愛狗勾(每次老師都會帶狗來上課真讚)跟披薩撫慰人心,不然真的是念不下去。黑暗歷史少不了猶太人大屠殺、大西洋奴隸貿易、美國內戰、文革⋯⋯等等。這禮拜介紹了一個由南加大Shoah Foundation所建立的影像資料庫,保存各種事件的證詞(Testimony),包括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亞美尼亞、盧安達、南蘇丹、瓜地馬拉種族屠殺⋯⋯。不過很可惜的,沒有關於台灣的資料(也沒有維吾爾、圖博、文革的資料!開始感覺有問題了)。
關於二二八,周婉窈老師的兩篇臉書文章(
【二二八事件前夕 感思】、
【你真的要知道:國安局如何「協助」賴澤涵、馬若孟、魏萼撰寫二二八英文專書】)已經寫了不少,也看得出過了76年,我們仍然缺乏二二八及白色恐佈的歷史研究,也缺乏傳達「二二八及後續白色恐佈統治是國民黨政府系統性屠殺台灣人民」的明確訊息。當然這方面的研究絕對遭到國民黨以及親國民黨意識型態人士打壓,在這70多年間,國民黨政權利用文化、教育、社會各種制度所建構的敘事也不是那麼好解決的。譬如《悲情城市》,儘管美學層面有其價值,但這個電影作品加強「二二八就是台灣流氓勾結共產勢力殺外省人的全島暴動,用軍隊鎮壓是不得已的做法」這種洗白國民黨恐怖統治以及淡化屠殺台灣人史實的記憶改寫,就是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再者,如周婉窈老師所提的,很多過去的二二八研究也必須質疑,如同
A Tragic Beginning一書,由親國民黨美國學者、三民主義研究員加國民黨文工會副主任所寫的二二八英文專書,跟洋五毛加中國學者再配一個共產黨宣傳部幹部一起寫一本六四研究專書有什麼兩樣?
二二八該如何記憶,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更別說記憶史正夯,是當代歷史研究的熱門關鍵字,很期待看到未來在英文世界有一兩本關於二二八及白恐的記憶史作品,其實不只記憶史研究取徑,光檔案研究可能也就做不完了。二二八不能只留在島內討論,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招募更多研究。
這堂Dark History所列的書單,兩本有中文版稍微介紹一下。
這本書其實偏離史實的地方不少,而且或許可以說是有點過度美化德國的轉型正義,主要還是因為作者是美國人,試圖用德國的案例來反省美國內戰後的南北意識形態分裂以及種族議題。確實,美國(尤其是南方)至今很多地方還是不願意面對白人對黑人的迫害私刑虐殺,因此,儘管美國內戰已經過了超過150年,轉型正義也是只有做到一點點而已。作者認為,德國在認錯道歉賠償紀念這點上做得比美國好太多了,值得美國學習。台灣在轉型正義的方面則是距離德國還很遙遠,我認為可能原因在於「畢竟德國是戰敗國」,而中華民國是戰勝國,實在很少看到戰勝國會檢討自己在戰爭期間的種種罪行,而二二八又是二戰與中國內戰的綜合因素,徹底檢討更加困難。
我個人覺得這本非常好看,有很多關於德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的比較。日本有向德國學習的歷史,日本的國家制度可以說是德國翻版沒錯,然而,這樣就足以解釋日本與德國兩個民族之間微妙的相似感嗎?雖說日德之間有相似處,都有想征服世界的野心,不過兩者間的巨大差異還是很多的,比如說德國人講話直來直往,日本人就迂迴委婉。德國勇於承認自己就是發動二戰的侵略者(或許也有一點驕傲的成分?),日本則是很明確知道戰爭就是結束在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卻不想明確承認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為,也不認為日本敗給中國。
近代史總是離不開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東亞歷史就是日本、中國大概各佔三分之一份量,近代臺灣史是可以充分跟這兩個歷史傳統對話的。在上課過程中也感覺到一些奇妙的地方,比如談到「紀念碑」就想到,臺灣的戰爭紀念碑為什麼這麼少?什麼事件應該要被大眾記憶?國定假日只是方法之一,紀念碑也只是方法之一,建構台灣為主體性的歷史記憶,不要跟著中華大敘事走,應該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及必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