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會想挑戰寫論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又到了研究所招生的季節,不知道大家現在還會想挑戰「寫論文」嗎?

身為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畢業生,這篇文章除了幫忙宣傳一下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招生中,想順便聊一下關於「論文」這個最近最火熱的話題。

(看到這份簡章,感覺速率決定步驟應該是推薦信吧?!我以前是考進去的好像沒有推薦信這個環節,本來還想說一下考試不難,原來現在已經不需要⋯⋯)

一篇論文為什麼會前後不一致有時真是難以解釋

一篇論文為什麼會前後不一致有時真是難以解釋

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或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簡單來說是用社會科學的方法研究科學與科技。關於STS是什麼與不是什麼,郭文華教授的文章〈從跨領域人才與組織發展看STS研究〉值得參考。另一篇〈從零到一:由人文領域出發的 STS 跨領域學習經驗〉也透過自身在研究所的學習經驗,提到運用STS方法可以探討科技爭議。真正實踐跨領域研究。

那STS領域可以討論「論文抄襲」、「論文造假」嗎?沒問題!這篇部落格文章〈科學家的生涯結構與研究組織變遷:John Walsh讀書會場記(下)〉看得出來關於「學術不端」的問題,已經有學者在研究。

該文提到根據組織社會學的「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什麼叫學術不端,沒有絕對標準,而是由「組織中社會控制者(social control agent)判斷」。我們的「社會控制者」是誰,很值得再進一步思考。

比如最近多位政治人物論文案,以及2016台大醫學論文造假案,社會控制者似乎並非單一機構,而是形成網絡。在查驗論文是否存有抄襲,「相似性比對軟體」扮演重要角色,也成為現在研究生的必備工具。而醫學論文案中「學界同行審論平臺」(PubPeer)作為糾舉造假的利器,然而,另一方面來說,PubPeer網站也因其匿名性質受到質疑,認為可能被當作毀謗、黨同伐異的工具。

「相似性比對軟體」的演算法為何,使用哪裡出產的軟體,資料庫有多大,在各類論文抄襲爭議中值得思考。而比對結果「多少百分比算抄襲」,「不當引用是否算抄襲」,則沒有一定答案。有些討伐甚至刁鑽到討論引用或出版格式是否正確,在台灣社會竟然能成為重大辯論議題,又是另一個現象。值得詢問的是,台灣民眾真的在乎知識產出的結果嗎?真的是在「守護學術倫理」嗎?或者這種對特定政黨人物(基本上通常就是針對綠營政治人物,連小英總統都無法倖免)的學術產出進行嚴格審視,而學術機構作為主要的社會控制者,他們的作為究竟是「守護學術倫理」,還是「淪為政治打手」,可能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充分檢視。

扯得有點長,總之科學科技與我們所處的社會原本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共同形塑、共同演化,科學影響社會、社會也影響科學。科學本來就是混雜不純的,絕對不是某市長說的「照SOP就好」。當一些理工人振振有詞地說自己「相信科學、支持真理」,其實他相信的是「在某個時空社會脈絡之下產生的某種科學概念所認定的真理」。正如同前文提到的,「STS四不」:STS不是科普、不是科學與人文的對話、不是搞環保運動、科學與社會不是兩種文化。STS這個領域可以從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各種不同角度切入,科技與政治的關係也可以是研究的內容,誰說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ngyi Tsai的沙龍
4會員
5內容數
Lingyi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28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也是2023二二八連假的最後一天,感覺難得有一點點生活空檔,寫一下關於這學期修課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3/02/28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也是2023二二八連假的最後一天,感覺難得有一點點生活空檔,寫一下關於這學期修課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2/11/25
看到吳釗燮大使在BBC談2758決議文,有點感觸,雖然我不是UN專家,但認識這條決議文也過了15年,想隨性聊一下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在美國歷史所念的硬核內容。
Thumbnail
2022/11/25
看到吳釗燮大使在BBC談2758決議文,有點感觸,雖然我不是UN專家,但認識這條決議文也過了15年,想隨性聊一下一些自己的看法與在美國歷史所念的硬核內容。
Thumbnail
2022/11/25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加拿大的已經過了),想來感恩一下,推薦謝金蓉老師的英文寫作課。
Thumbnail
2022/11/25
今天是美國的感恩節(加拿大的已經過了),想來感恩一下,推薦謝金蓉老師的英文寫作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科技部在今年9月頒佈,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學術研究不端行為(acadamic misconduct)懲戒制度。新法當中,首度將專門接case,不止為研究者們修正英文文法,還可以幫研究者撰寫學術文章,捏造數據,甚至連 submit 給期刊都包在一起幫你弄到好,江湖人稱 ”學術文章農場(paper mi
Thumbnail
中國科技部在今年9月頒佈,目前為止最完整的學術研究不端行為(acadamic misconduct)懲戒制度。新法當中,首度將專門接case,不止為研究者們修正英文文法,還可以幫研究者撰寫學術文章,捏造數據,甚至連 submit 給期刊都包在一起幫你弄到好,江湖人稱 ”學術文章農場(paper mi
Thumbnail
又到了研究所招生的季節,不知道大家現在還會想挑戰「寫論文」嗎? 身為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畢業生,這篇文章除了幫忙宣傳一下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招生中,想順便聊一下關於「論文」這個最近最火熱的話題。 (看到這份簡章,感覺速率決定步驟應該是推薦信吧?!我以前是考進去的好像沒有推薦信這個環節,本來還想
Thumbnail
又到了研究所招生的季節,不知道大家現在還會想挑戰「寫論文」嗎? 身為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的畢業生,這篇文章除了幫忙宣傳一下陽明交大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招生中,想順便聊一下關於「論文」這個最近最火熱的話題。 (看到這份簡章,感覺速率決定步驟應該是推薦信吧?!我以前是考進去的好像沒有推薦信這個環節,本來還想
Thumbnail
運動科學逐漸走向跨領域的發展,傳統運動領域分類已逐漸打破固有邊界,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等領域的跨領域整合,也就是利用不同的科際整合的優點來創造出不同進路的知識取向,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究進展......
Thumbnail
運動科學逐漸走向跨領域的發展,傳統運動領域分類已逐漸打破固有邊界,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以及運動生物力學等領域的跨領域整合,也就是利用不同的科際整合的優點來創造出不同進路的知識取向,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究進展......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說如何獲得國科會的「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這個獎學金每個月可以領四萬元,且近年通過率不低。作者以得獎者身分,分享如何更容易成功申請到此獎學金。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說如何獲得國科會的「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這個獎學金每個月可以領四萬元,且近年通過率不低。作者以得獎者身分,分享如何更容易成功申請到此獎學金。
Thumbnail
台大國發所抄襲案透露人文社會研究成果不能過度類似,與自然科學研究期待結果雷同相反。本文就此討論“人文事實”與“物理事實”的差別。文中亦介紹今日的“後真相時代”,時代精神本身沒錯,卻為政治騙子提供了靈感與理論根據。
Thumbnail
台大國發所抄襲案透露人文社會研究成果不能過度類似,與自然科學研究期待結果雷同相反。本文就此討論“人文事實”與“物理事實”的差別。文中亦介紹今日的“後真相時代”,時代精神本身沒錯,卻為政治騙子提供了靈感與理論根據。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因為我們設計師的工作是創意發想,很重視點子的原創性(但其實少且不容易)及改良程度大或小(有分radical and incremental)。特別是改良式創新多會站在前人的好基礎上做更好的創意發展。這需求換成了產出研究文章也是一樣的。 在1999年下半年某一天的故事.......
Thumbnail
因為我們設計師的工作是創意發想,很重視點子的原創性(但其實少且不容易)及改良程度大或小(有分radical and incremental)。特別是改良式創新多會站在前人的好基礎上做更好的創意發展。這需求換成了產出研究文章也是一樣的。 在1999年下半年某一天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