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攀_玉山後四峰(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Day2 2/6(一) 圓峰山屋-南玉山-圓峰山屋

昨晚吃湯圓時,8人在山屋閒聊,談到各自的行程。
有2+1+1=4人,是三天行程,今天第二天去鹿山,明天第三天走完南玉山之後,直接下山,這行程較趕,體能要好。
我跟另外3人則是四天行程,今天前往南玉山,所以8個人兵分二路。
南玉山路途較短,我+3,天快亮了才出門,鹿山組則早一個多小時出發。
一早,霧氣白濛濛的,兩旁箭竹露水很重,我上了雨褲,但疏忽掉雨衣,結果兩三個小時後,霧氣轉霧雨,我的化纖外套半濕,中層衣濕了1/3。
整路白牆,能見度不高,省下了欣賞跟拍照的時間,又因為濕冷,不能久停休息,所以一直走,三小時許登頂,比預定時間快,開始回程。
霧雨中登頂南玉山
玉山小南山就在路邊,我上去看了看,這裡是個單面山的地形,視野絕佳,但我無福消受,環繞我周圍的,只有白霧與水氣。
一片白茫茫的玉山小南山
我的鞋子、襪子、雨褲、長褲、外套、中層衣、羊毛底層、頭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潮濕,手套最慘,沿途一直擰水出來。
回程上大陡坡時,因石頭濕滑,踩點變得不穩且更少,讓我不得不降速再降速,小心翼翼過地形,因此回程比去程更花時間,來回共七小時許。
這天,我在戶外,就只拍了兩張照片,分別是南玉山跟玉山小南山的登頂照,除此之外沒了。
雖然霧雨讓我難受,我卻樂觀看待,因為這些狀況,都在考驗我的應對、裝備與身體適應力,凡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一級一級往上打怪適應,比越級打怪要安全多了,我要安全,而不需要輕鬆。
進山屋後,我換上備用衣物,濕衣物能甩的盡量甩,能晾的盡量晾,但我心裡知道,少了中層衣跟化纖外套後,我的保暖不夠了,夜裡睡覺會冷,問題在於冷多少而已。而鞋子保證不會乾了,所以濕襪子不用擰,擰了也沒用,明天只能濕襪子、濕鞋子硬穿去鹿山。
今天南玉山來回路上,不會口渴,只有停下來短休時會冷,我才喝熱水,總共喝了500cc。進山屋後,我瘋狂補水,反正瓦斯帶大罐的,不怕用光,一直煮各種茶、湯、美祿來喝。
天黑後,準備就睡,我煮了1000cc熱水裝耐熱瓶,放睡袋裡當暖暖包。夜裡12點多,有點冷醒,補了些卡路里,然後又煮了1000cc熱水當暖暖包,這才一覺到四點。

Day3 2/7(二) 圓峰山屋-鹿山-東小南山-玉山南峰-圓峰山屋

最近半年裡,我的生活圈新增許多山友,舍哥便是其中之一。舍哥的玉後四,因天氣關係撤退,獨獨缺了鹿山。當他在小群,看到我的行程後,就說要與我同行鹿山,我說好,他看排雲還有床位,馬上就申請了。
這天,我跟舍哥約五點圓峰山屋見,一起前往鹿山。我四點起床準備,想說早點起來等舍哥,等久一點也沒差,反正都在山屋裡,舍哥比較辛苦,要摸黑從排雲過來。
4點20分,我泡麵才剛好,舍哥就進來了,我有點驚慌,雨褲、鞋子等都還沒穿戴啊。舍哥也沒有催我,他只是覺得錯估時間,走太快了。4點40分,我準備就緒,出發。
我的體能差舍哥一截,自然是舍哥在前面領路,我在後面跟,比較省力。
黑暗中,過三叉峰那段,風大又碎石坡,身體還沒熱,鞋子是濕的,走起來感覺很差。
總算撐著撐著,也就過了,6點初天快亮時,我們剛好抵達「最高點」,從這裡開始一路下坡,下1000多公尺,就會抵達鹿山,我們在此小休,順便等日出。
日出
接著,我一路下一路想,回程慘了,上坡會上到天荒地老。8點20分抵達毫無展望的鹿山,欣慰的是,天氣很棒,下坡時左側的玉山東峰壯麗非凡。
我與舍哥
回程開始上坡,我不好意思拖舍哥後腿,所以使出110趴的速度跟,根本是爆發小宇宙,但儘管如此,舍哥還是常常回望、等待,然後我才會出現。
到了叉路口,是分離的時候了,我要去東小南山,而舍哥要到塔塔加登山口。他擔心我,要陪我去東小南山,我說他的路程比我遙遠,況且我不缺獨攀的經驗,也有準備,他被我說服了,我們相約雪山西陵見。
離開舍哥後,我終於可以降速了,不再110趴,而是用90趴的速度走,時不時的,還怠速一下,坐著休息。
望東小南山
東小南山
過了水源地後,沿途大景,可以看到剛剛去鹿山的連綿山脈,非常壯闊,只是陽光不強,感覺差了些,拍起來也不夠漂亮。東小南山山頂,看得到雲海,我待了一會欣賞。接著,回程路上,登頂玉山南峰,此時天色轉陰,風急又冷,實在扛不住,不敢多待,趕緊離開。
玉山南峰
這天夜裡,睡覺肯定不冷,因為我所有衣物,包括鞋子,都在白天,用體溫蒸乾了,人體烘乾機再現!

Day4 2/8(三) 圓峰山屋-排雲山莊-塔塔加登山口

本來想說睡到天亮的,但四點多醒來,再也睡不著,便東西收一收,下山了。
avatar-img
72會員
129內容數
這是一個背包客的探索之旅 更是一個英雄的成長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努力想完成一件事情時,好運一直發生,就像命運之神鼓勵我勇敢向前一樣,祂會為我去除荊棘的。
我獨享著「台灣島最高一人」的稱號,把所有人踩在腳底下....
獨攀是對自己的一次壓力測試。
北大武的鐵杉、雲海與夕陽,不斷呼喚著我。三年了,我終於來了。
為什麼叫「大」景?為什麼叫雲「海」?因為景色遼闊到看不到邊界,所以稱大,所以叫海。
陵線上廣布的綠色草原,讓湖泊成了一顆鑲在綠織布上的珍珠,顯得清新脫俗。
當我努力想完成一件事情時,好運一直發生,就像命運之神鼓勵我勇敢向前一樣,祂會為我去除荊棘的。
我獨享著「台灣島最高一人」的稱號,把所有人踩在腳底下....
獨攀是對自己的一次壓力測試。
北大武的鐵杉、雲海與夕陽,不斷呼喚著我。三年了,我終於來了。
為什麼叫「大」景?為什麼叫雲「海」?因為景色遼闊到看不到邊界,所以稱大,所以叫海。
陵線上廣布的綠色草原,讓湖泊成了一顆鑲在綠織布上的珍珠,顯得清新脫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第三天行程遇到了本次行程最艱難的挑戰,但在隊友們同舟共濟的努力下,終究克服了重重難關。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大雪山稜線等山上的景觀和名稱的由來。在這二天的山行中,山行者經歷了許多充實的挑戰,也越挫越勇。第四天則是相對輕鬆的行程,也展望了接下來的行程。感受到山行的辛苦付出後,將會得到更多的美好。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05/16/2014 為什麼?玉山   七個星期來,第四次上玉山。 雖然愛山,但是次數太多,也不是自己心理上所能負荷的了。 上個月就已決定了,這團帶了之後,暫時封團了。 要去爬自己的山了。   換上了雨鞋,正式宣告著雪季的結束。 前幾次都直接穿著登山鞋。 因此中巴到達上東埔停車場
10/19/2013 慵懶的雪山 才在雪山散漫了三天回來,隔了一週又緊接著回到雪山。 四天三夜雪山下翠池的活動。 第一天的行程,完全由夥伴們自己安排的。 我的身份不是領隊,只是一個遊客。 其餘的三天,登上雪山再下翠池,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行程。 但雪山的登山活動,由武陵農場的富野渡假村揭
06/08/2012 玉山的輕與重   出發去玉山前,台北市下著大雨。 有朋友在臉書上寫著"下雨天,就是考驗裝備和EQ的時間。" 我回覆著"等會,我就要去玉山考驗了。" 語氣中,帶著一絲的無奈。 這次出門,我沒有提早準備登山的行李,以前都會興奮的提前準備。 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出發
04/28/2008 登頂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相同,自己上過幾次玉山.每次登頂的感覺也都不同. 但當嚮導以來,每次上玉山.登頂不僅是我自己的事,也是和我一起上玉山的夥伴的事. 因為對大部份的夥伴來說,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惟一的一次.   零晨三點,由排雲出發時,幸爸抬頭看了看天空,跟我說,今天天
04/06/2008 久違的玉山 上次登玉山是去年的六月.是該再去一次了.   這次上主峰也帶給我一次難忘的經驗.每次登山都在宣導,登山不要獨行.結果 上主峰時,我是自己走上去的.   一如平常的,帶著夥伴們由登山口,走到排雲,半夜登頂. 有個夥伴走到 七百公尺 右右,身體不適而想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第三天行程遇到了本次行程最艱難的挑戰,但在隊友們同舟共濟的努力下,終究克服了重重難關。此外,文章也分享了大雪山稜線等山上的景觀和名稱的由來。在這二天的山行中,山行者經歷了許多充實的挑戰,也越挫越勇。第四天則是相對輕鬆的行程,也展望了接下來的行程。感受到山行的辛苦付出後,將會得到更多的美好。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05/16/2014 為什麼?玉山   七個星期來,第四次上玉山。 雖然愛山,但是次數太多,也不是自己心理上所能負荷的了。 上個月就已決定了,這團帶了之後,暫時封團了。 要去爬自己的山了。   換上了雨鞋,正式宣告著雪季的結束。 前幾次都直接穿著登山鞋。 因此中巴到達上東埔停車場
10/19/2013 慵懶的雪山 才在雪山散漫了三天回來,隔了一週又緊接著回到雪山。 四天三夜雪山下翠池的活動。 第一天的行程,完全由夥伴們自己安排的。 我的身份不是領隊,只是一個遊客。 其餘的三天,登上雪山再下翠池,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行程。 但雪山的登山活動,由武陵農場的富野渡假村揭
06/08/2012 玉山的輕與重   出發去玉山前,台北市下著大雨。 有朋友在臉書上寫著"下雨天,就是考驗裝備和EQ的時間。" 我回覆著"等會,我就要去玉山考驗了。" 語氣中,帶著一絲的無奈。 這次出門,我沒有提早準備登山的行李,以前都會興奮的提前準備。 這真的是我第一次,出發
04/28/2008 登頂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相同,自己上過幾次玉山.每次登頂的感覺也都不同. 但當嚮導以來,每次上玉山.登頂不僅是我自己的事,也是和我一起上玉山的夥伴的事. 因為對大部份的夥伴來說,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惟一的一次.   零晨三點,由排雲出發時,幸爸抬頭看了看天空,跟我說,今天天
04/06/2008 久違的玉山 上次登玉山是去年的六月.是該再去一次了.   這次上主峰也帶給我一次難忘的經驗.每次登山都在宣導,登山不要獨行.結果 上主峰時,我是自己走上去的.   一如平常的,帶著夥伴們由登山口,走到排雲,半夜登頂. 有個夥伴走到 七百公尺 右右,身體不適而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