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就是和自我的相處。
每個人在和自己相處時,都會尋找一個途徑讓自己感知這個世界,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是透過文字書寫閱讀和手作下廚,原來自律從這裡開始的。
想起今天剛好讀到的一段很有意義的文字:「簡單樸實的生活,在漫長的孤獨裡與自身的對話,是充滿『意義』的事。透過一種極為浪漫的執著,設法面對現實,沉默抵抗世界。如此信念好比,工作不僅止於工作,更重要的是生活和態度,是做人與做事,是善意與信賴,是自重與互敬,是用盡一輩子的時間做好一件事。」
一杯咖啡 。串起了二十二年前的時光片段。一頓餐食。接續了後來的我們。這一篇章被寫得很久很長……
原來。心裡過往的空缺這麼大,這麼深,這麼久。大到要一個50坪的空間來純然安放;深到要親赴溝壑涉入橫渡;久到要找回5歲時被拋下的失落與無助;才能慢慢將自己緩緩牽回,再穩穩地往前走。
想再多認識自己。這幾年下來,開始拍下自己每個時期的模樣,或豐腴或清瘦,頭髮或長或短或捲或直,開心的,受傷的,難過的,失落的,悲傷的,溫暖的,期待的…….
然後,練習喜歡自己。試著往照片裡的內在讀取,看看讀到了什麼?皺眉的、思索的、憂愁的、想念的、靦腆的、開懷的……
曾經一度關閉個人臉書的閱讀權限為只限本人,僅以經營的粉絲頁與大多數的一群人進行單一的對話,保持著禮貌的距離。
我們對完美充斥著不實際的過度期待與想像,對座標方位上的X軸與Y軸精準掌握有限,面對隱身在手機背後的對話既相信又存疑。
關於中年的叛逆,洄游的少女,不是鮭魚返鄉,是帶點倦鳥歸巢的落定感。於是漸漸地把議題拉回自己身上,這一程帶回了尊嚴與尊重。
開始為自己預備一個可以隨時回去的「家」。
家裡頭住著我愛的和愛我的一切。我有自由進出的鑰匙,完整自理的空間,自己的書房和臥房。
廚房裡飄出恆定的飯菜香。餐桌上傳來溫暖有品質對話。
回望366個精煉淬後的每一片日子,縫隙皺褶裡捲入了訴不盡的人情冷暖,冬暖夏涼,天高地寬。
謝謝你,在瀰蓋天地的黑暗之中,成為我的亮光,帶著我走向一起看得見的遠方。
就這樣一起好好過日子。
一起好好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