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前行,發出叩隆叩隆的聲響……
你的記憶中是否曾響起這樣的聲音呢?
那時你在遠行,還是正要回家?
《でんしゃにのって》講述小女孩うららちゃん一個人帶著土產,出門搭電車去奶奶那的故事。這本36頁的繪本,不僅讓讀者看著小女孩和動物乘客們的互動,還能感受到車子慢晃晃地前行;這本書圖文安排的巧思,也讓我在閱讀中聯想到自己的乘車經驗。(
書訊點這裡)
擬聲語與乘車畫面的結合
使用大量的圖像傳遞訊息是繪本的特色,而文字在繪本中不囿於劃定的、與圖完全切割的版面,它的功能不僅是傳達字詞上的意義,還傳達畫面、聲音,甚至是觸感。而日文有許多描述聲音的字彙,稱為「擬聲語」,在書中,有列車前行的ガタゴト(近似「叩隆叩隆」)、開門的シュー(音近「咻」)、關門的ガタン(音近「嘎它」),作者不單將這些聲音字使用與對話不同的字體,還將它們或放大、或打散、或傾斜,嵌入了圖中,從乘客聆聽的角度,視覺化聲音的大小和走向。
電車到站廣播──站名的兩個意涵
「下一站……下一站……」
大眾運輸有,而私家車沒有的東西,或許可以提及常在朦朦朧朧間入耳的到站廣播吧!書中在うららちゃん抵達前,僅藉電車廣播的內容,說明車子正開往哪裡,這樣更確實地還原車內的狀態,因為乘客通常不會緊盯車內或外面的看板,而是聆聽廣播,來確認是否即將抵達自己的目的地。
書中除了うららちゃん的目的地外,站名的字面意義大多是動物的名稱,並且在該站上車的乘客會對應站名,例如わに是日文的「鱷魚」,在わに站上車的清一色是鱷魚,而うららちゃん的目的地ここ,則是日文「這裡」的意思,到ここ站時,廣播並沒有以「接下來」開頭,強調小女孩獨行的目的與旅程的終點。
「打擾了」、包包放腿上──打造為他人著想的共乘空間
在書中每當乘客上車時,牠們都會說:「はい、おじゃましますよ(打擾了)」"就像來到別人的家裡一樣。
我從未在上車時聽到類似的話,我自己上車時也不會說,也許是因為文化差異(在台灣最常聽到的應該是想要穿過人群時的「不好意思,借過一下」吧);也許是因為在許多人的認知中,車廂屬於公共空間(電車是「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的說法沒有什麼爭議),自己並沒有進到特定人的私密空間,所以在讀到這段文字時會覺得有些突兀。然而,細想這句話的使用情境,書中或許想要表達,在公共空間裡同時也存在數個個人的私密空間。在車廂中,除了本身需要一個空間或坐、或站,我們還會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可以)不想和不夠親密的人毫無距離的貼近,正因為仍保有距離,在沒有隱私的公共空間中,我們無法看清眼前的人,也無法聽清附近的聲音。上下車必然造成的人員移動,對在車上的人來說,也許會打攪這樣的安適感,上車的人說出「打擾了」也許是體貼的展現,讓在車上的人做好私人空間變動的準備。
うららちゃん上車的時候車廂還沒什麼乘客,後來經過幾站,上來的乘客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滿員」的狀態,うららちゃん也從行駛間轉頭看著窗外的景色,轉而低著頭護著腿裡的包包,她騰出了一些空間,讓其他乘客也能舒適乘坐。而上車的動物乘客們,也和うららちゃん一樣將包包放在腿上,面向對邊安靜地坐著,甚至在沒有座位坐的時候,大象邀請小白兔坐在牠的腿上,而蛇則是往上捲至行李置放區,讓大家都有位置可以坐。
「到哪呢」、「這裡呦」──粉碎獨行者不安的溫柔
獨自搭車時,總是會怕一個恍神就坐過了站,來到預想之外的地方(我每次坐過站時,腦袋一開始浮出的畫面都是荒郊野外,這大概就是非常焦慮的表現)。書中後段,うららちゃん在電車搖晃的行駛中沉沉睡去,險些過站,抵達ここ站時,一聲宏亮的「這裡呦!」劃破了車內的寧靜,原來是先前和うららちゃん搭話的大象,牠知道她的目的地到了,於是出聲提醒了她,讓她可以即時下車,和在月台等候的奶奶相見。此處うららちゃん露出了有些驚慌的表情,不在平日最熟悉的環境,過站的恐懼和焦慮圍繞著獨行的她,然而,缺乏旅伴的獨行者,在旅途中有幸遇到溫暖友善的陌生人,化解了對未知的不安。
記憶中的ガタゴト~區間車與文湖線捷運
書中多次出現的ガタゴト,是指堅固且稍重的物體相觸發出的聲音,常用於描述列車緩緩前行時,車廂連接軸的碰撞,或是車體摩擦鐵軌的聲音。
前幾周因為面試,我曾獨自搭台鐵區間車去汐止,也曾搭捷運一次繞完北段的文湖線。雖說目的地都是社會人的面試,但搭車總是讓我想起還是大學生的時候,一個人拖著行李廂,大包小包從沙崙站搭20分鐘的區間車回到學校,當時因為課最多只有4天,所以回去的火車不會坐滿。
而,文湖線有個神奇的地方,由於幾乎都是高架段,其他捷運線很多時候往外看一片烏漆嘛黑,再加上呼嘯聲,總感覺自己的五感都被剝奪,但搭非上下班時間的文湖線感覺更像在搭區間車,在舒適的搖晃中,五感被舒展,聽著稍微笨重的敲擊聲,因離開家而焦慮的內心被撫平了,也做了些許迎接未知的準備。
回家的雀躍藏不住,然而離家的徬徨卻往往只能自己知道。適時拿出些許關心,也為彼此撐起一小片天地,成為帶給自己和他人舒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