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港星張國榮想起熊掌

真是老電影了,張國榮還在,袁詠儀還年輕……。
真是老電影了,張國榮還在,袁詠儀還年輕……。
再過不久到四月一日,港星張國榮逝世就滿二十年了。最近便注意到臉書上有緬懷逝者的貼文。我不是張國榮粉絲,卻也能舉出不少他的電影作品,足見其人身為「偶像」(Icon)的擴散效益。
近年購讀(或起碼購而待讀)不少歷代筆記,對其中記載的吃食特別留意。前人食譜,知名的如《隨園食單》、《雲林堂飲食制度集》、《食憲鴻秘》等也陸續收藏了來。是以,當下提起張國榮電影,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一部怎麼樣都稱不上代表作的賀歲片《滿漢全席》。
真是老電影了,張國榮還在,袁詠儀還年輕,對各自影迷而言十足秀色可餐。但我掛念的始終是熊掌,以及這次回顧才發現反派角色烹煮熊掌使用了的鱘鰉魚,還有就是反映地方風土的湯品。
《滿漢全席》對烹調手法的展現和食客品味時的反應,大抵是「小當家」式的浮夸。倒是若干罕見食材可以從文史角度約略談談。清人梁章鉅《浪跡續談》提及「熊掌味洵美」,又引《茶餘客話》治熊掌之法:「熊掌用石灰沸湯剝淨,以布纏煮熟,或糟尤佳,曩見陳春暉邦彥故第牆外,磚砌烟筒高四、五尺,上口僅容一碗......以掌入碗封固,置口上,其下點蠟燭一枝,微熏火一晝夜,湯汁不耗,而掌已化矣。」
文中未及「湯汁」之調,單是「掌已化矣」就教人垂涎,比台語「滾爛爛」更上一層。但這引人垂涎之處,與其說出自食材殊奇,不如說繫於烹調工夫耐煩耐熬,方能使食材呈現最誘人狀態。所謂「無味使之入」,重點在「入味」的人力心力,至於食材,卻是「乏味」得很。袁枚就說:「不知豆腐得味,遠勝燕窩。」這是從反面立論。可惜,梁章鉅在甘肅買了十副熊掌,寄了兩副回福州家裡,卻被家裡人糟蹋了,白白肥了蛀蟲。
清代《調鼎錄》有道「代熊掌」:「將烝熟雄蟹剔出白油,配肥肉片、脂油丁、松菌、蘑菇、醬油、薑汁、雞湯膾,味媲熊掌。」從雜七雜八的用料也能反過來看出熊掌本身的「乏味」。我猜,這道菜在口感上最貼近熊掌的地方,多半是袁枚稱為「廣大教主」的豬肉那種肥膩。
電影反派烹調熊掌時用了鱘龍魚為輔。而鱘龍魚,應即鱘鰉魚。繁瑣的名目考證就不談了。值得提的是,這種魚在清代是重要貢品。何新華《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在介紹東北貢物的時候詳細說明過,並引了康熙御詩,大讚「水寒冰結味益佳」。
鱘鰉魚還惹出了清代世情小說《紅樓夢》一段版本公案。賈府所收的東北地租包括鱘鰉魚,但有版本寫數目是「兩個」,有的寫「兩百個」。其實,清廷的鱘鰉魚歲貢也不過十多尾,賈府收到兩百尾也太誇張了。
至於電影一筆帶過的湯品「清補涼」,小時候看大概不覺如何,現在倒深感香江風情。手邊一冊《王亭之談食》,敘港粵吃食甚詳,時亦別出機杼,如以「湘蓮、百合、去核紅棗、桂圓肉燉冰花」而成一品「摩登清補涼」。姑妄寫之姑讀之,浮想連翩。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