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欄的誕生-談「輸出」學習

    對於一個很少探索自我內心世界的人來說,除了考試外的寫作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痛苦與緩慢的過程。在自媒體爆炸發展的年代,充斥著各種「不做自我行銷就等著被淘汰」的聲浪。
    就如同「安靜就是一種力量」書中所訴說的:這個世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所有喜愛展現自我、熱情、熱衷分享的「優越人種」所佔據,不擅長、喜愛表達自我的種族,似乎就會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被淘汰。
    但為何開啟了這個專欄?除了做個人行銷之外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
    希望更快速的成長。
    在有限時間與資源下,「輸出」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會是一個能產生高效率成長的作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將我們聽到、看到、讀到的資訊,透過自身的咀嚼、內化,或是跟自身經歷結合後,再將這些資訊做「產出」,包括簡報、寫文章、發表等形式。透過資訊的內化整合,資訊產出者本身也能夠獲得更高得學習效益與效率。
    第一次接觸到「輸出學習」概念是在「Output最高學習至用法」這本書,裡面提到了在傳統升學教育中,單方面的接受資訊是普遍學生所體驗到的學習方式,舉凡看書、講台下聽課、看影片,都是。對於將知識標準化、考試化的體制來說,可能是一個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對於更需要仰賴「應用」與「變通」的專業技能、應用知識來說,卻是相當低效率。因此,很多人在出社會後發現,過往習慣十幾年的學習方式,無法讓人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發揮作用,反而成為進步的絆腳石。
    而這事實上是一件很好理解的事情:離開學校之後的所有生活、工作中的難題,鮮少是簡單明瞭的1+1=多少,而是在一個錯綜複雜、資訊不足的情況下,一步一步透過問題假設、擬定計畫、執行檢討、重擬計畫等反覆的過程,慢慢一步步摸透面對的難題。甚至,更多的時候,不會有「標準答案」,只有「最適合」的解法,這也是我在剛出社會頭一兩年才慢慢理解的事情。
    扯遠了,總而言之,透過文字將所吸收到的資訊輸出時,腦中會開始將資訊與自身經歷做結合,這時這個片面的資訊,才能夠有效的成為知識架構的一環,成為解決問題時的一把利器。
    因為單方面輸入的片段資訊,如果無法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得以被應用、實證,這些學習到的知識或資訊吸收率是相當低的。在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imid)的概念中(圖),能發現人類對於說、寫、做出來的資訊,記憶效果是遠大於讀、聽。 總結來說,在這個專欄中,無論是整理關於訓練上的知識、閱讀與課程心得、任何隨筆,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在於進行資訊的統整,加速知識的內化,以及理清複雜訊息的脈絡與邏輯。
    而我認為,同樣的資訊在不同人眼中都會是不同的呈現方式,因為每個人都有它獨特的經歷與視角,這也是我認為輸出學習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一個單一的資訊透過不同人不斷的整合、概念化後,都能夠在衍生出更多不同精彩的內容。
    學習金字塔式
    學習金字塔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