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又把貼文寫得太長了,想聊聊陪著肉肉成長,作為家長,關於「陪伴收玩具」的心路歷程,也包括自己作為諮商的求助者,學習與成長的心路歷程(會有人想要看長文嗎?)
收玩具這件事,好像也隨著肉肉長大的過程,有了多次不一樣的變化
一歲以前,收玩具不太是個煩惱,因為基本上,就是我帶著肉肉看什麼書,肉肉就看什麼書
帶著肉肉玩什麼樂器,肉肉就玩什麼樂器,在探索的階段,玩完也就收完
肉肉基本上也還願意待在自己的軟墊裡,玩具、娃娃,就是在一個小區域
--
慢慢的,肉肉不再喜歡在自己的軟墊區,肉肉會爬出來,玩具開始溢出她的小圈圈
後來決定給肉肉一個城堡(圍欄),但只要沒有人陪肉肉在圍欄裡,肉肉就會生氣
也捨不得讓她自己一直在圍欄裡,陪著她在圍欄裡玩,有時候也覺得很擠
--
慢慢的,肉肉越長越大,越來越會挑玩具
尤其是到不同的遊戲室玩過後,探索得越來越廣,在學校也接觸到很多的教玩具
肉肉的口味越來越大,喵喵開始買很多收納櫃
--
剛開始,我們還會引導肉肉「玩一樣,收一樣」
我們的想法是,在學校老師會引導同學們,玩一箱,玩完要自己收回去
只要和幼兒園一樣的規則,應該滿好適應的吧!也希望能養成肉肉在家裡、在學校有一樣的好習慣
但好像這個是不容易執行的規則
因為肉肉剛開始的確可以「玩一樣,收一樣」
但肉肉開始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時,開始把不同類型的玩具組合在一起玩
說真的,真的非常有創意,而且發展出了無限可能
原本每一盒玩具本來都有各自的特性、屬性、類型,例如車車放一起,動物在一起,食物在一起,廚房用品在一起,益智類的在一起,火車系列的在一起、樂器在一起
從此,所有全部都大混雜了……
再也難以執行「玩一樣,收一樣」,因為肉肉已經不是玩一盒裡的東西了,而是跨盒、跨區,後來跨房間的都混在一起了
這時候,我和喵還是會想說,她還是個孩子
到了肉肉睡覺後,有時候是喵喵,有時候是我,我們輪流變成「整理玩具小天使」
在肉肉一覺醒來,房間會突然變乾淨,玩具又自動歸位了
--
有時候,我們也會邀請肉肉一起收拾,老實說,肉肉的歸類能力還不錯,也都能把玩具歸類歸好
但這樣跨領域的遊戲,越來越複雜
我和喵也不可能隨時陪在旁邊,也不想要禁止肉肉的創造力飛行
將玩具按分類歸類的工程也就越來越困難,我和喵就逐漸棄守,不再堅持要怎麼歸類了
我們沒有改變了肉肉,是肉肉改變了我們
--
有時候,日子一天天過去,有時候肉肉會一起收,有時候我們自己收玩具
到了三四歲之間,肉肉開始拒絕收玩具,開始耍賴
「爹地,我累了,我想睡了」,然後就說自己要洗澡睡覺,拒絕收玩具
或說:「好晚了,明天再收」,但隔天也沒有人要收
「等一下,等一下,我還在玩耶」,肉肉會不斷用「還想玩」來拒絕收玩具
收玩具變成我們之間容易出現的衝突
晚了,其實我們也累了
有時候,我會請肉肉先收一半,有時候也很想威脅她,難以堅持「不威脅不恐嚇」的原則,然後說完話自己又很懊悔,一直反省還可以怎麼和肉肉好好談
--
我們在伴侶諮商時,也跟心理師聊到這個收玩具的困難
心理師看到肉肉有「攻擊」的趨力,這是人很自然的一部分,也需要被滿足的
當我們家一切都要好好說話的時候,反而對肉肉來說,那些生氣、任性,反而容易被壓抑下來了,我們太和氣了,太小看「攻擊」的珍貴了
我也從我的專業中看到,肉肉玩具玩得一團亂,也展現她內心感受到的混亂
這個時期,無論是乾媽來,阿嬤來,奶奶來,沒有人有辦法忍受肉肉亂丟玩具又不收,因為真的四處都是地雷陣,太可怕了,肉肉不崩潰,大人都崩潰了
後來,在一次到公園玩沙的時候,
肉肉一直要把沙潑到喵爸的腳上、鞋子上
偏偏喵爸又是很有潔癖的個性,正要阻止肉肉的時候
我突然想到,我們需要含容肉肉的「攻擊」行為,何況在沙池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大人也都在
我邀請喵爸,就讓肉肉好好的潑沙,好好地攻擊,孩子總是需要有一個合適的出口的
我真的很感謝喵,因為我是不怕髒(或我很髒,哈哈),我很樂意玩沙、弄髒,但喵是不愛沙、討厭弄髒的,當這時候,喵忍住所有的不適,沒有對肉肉生氣,而是讓肉肉恣意地「野」一波
後來我們再一起沖洗,一起整理
沒想到,肉肉也就平靜了一週,不再出現這樣令人崩潰的玩具混亂
我們也一週不用再為了玩具而感到壓力
也從這裡,更自在地、一再地練習接納、含容肉肉生活中的任性、生氣、表達
--
我在個別諮商時,也跟心理師聊到這個收玩具的困難
心理師聊到,我可以和肉肉討論兩個東西
一個是「大人也會有困難」,常常孩子的改變,就是因為理解了大人的困難,讓我練習幫自己表達,當肉肉這樣做的時候,我會經歷什麼樣的困難。
以前我都會覺得,大人的困難,就大人自己討論好,自己解決就好,但沒想到,讓肉肉知道我踩到玩具真的很痛、心情很煩,我也沒有辦法每天都很晚很累了,都還有力氣有心情在那慢慢陪她收玩具。除了降低標準,竟然還可以和孩子聊聊,不收玩具如何造成我們生活上的阻礙和困難。肉肉理解後,也願意當小幫手,幫幫自己,也幫幫我們。
另一個是,肉肉後來不太在自己的房間玩玩具,反而是在爸爸們的房間、在客廳、在書房,所有的「公共空間」,都變成肉肉的遊戲室,「公共區域」和「私人區域」已經無法區分了,心理師也鼓勵我們重新和肉肉討論這個部分的概念,我想,這也帶來了一些幫忙
我原本的想法是,這本來就是肉肉的家呀,肉肉可以決定怎麼玩,在哪玩,不知不覺,原本是只有一間房間、加上客廳的一小區是肉肉的遊戲空間,竟然變成所有的空間,都是肉肉的遊戲樂園,當然我們收拾起來會充滿疲憊
無論是伴侶諮商的心理師,或是個別諮商的心理師,都在這個過程幫上我們很大的忙,看到我未曾留意的盲點
--
在我的觀念中,除了一般的人際技巧我盡可能不把我諮商的方法、技術用在我孩子身上,因為孩子要的是「爸爸」,要的不是「心理師」
我也不想要回家後,還要維持專業的工作態度,這樣真的太累了
這一年,我也在和吳熙娟老師學敘事治療
剛開始,我有些排斥老師的說的,「把敘事實踐在生活裡,實踐在家人關係裡,實踐在平常的對話裡」,因為,我覺得我的生活需要界限,我想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分開,因為我平常太自然地在生活中也排滿了工作
但其實,這是不一樣的概念,我突然理解,對呀,Satir原本是心理治療的對話,但可以好好回到生活中練習一致的溝通,對呀,Rogers本來是心理諮商,但也用在教育上,用來人與人的關係上,那社會建構論又有何不可呢?我如何把社會建構、敘事的精神用在生活中呢?而不只是專業的治療對話中呢?如果,長期以來,我從敘事對話中,獲得很多療癒,也常常在和當事人、和學生、和督生間,讓別人感受到力量的同時,也讓療癒了自己。那麼,為何不直接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呢?難不成喵喵和肉肉,不想要在我們平日對話中,感受到能量和力量嗎?
直到了最近,我開始試著把敘事對話用在家庭的日常對話中,常常也用不出來,使不上力,因為自己一直極力避免像在諮商室裡一樣地說話,想維持一種自然的態度
沒想到,突然出現了前一篇貼文這樣的對話
剛才,再讀了一下,我在過程中,有肯定的態度、民主的態度、鼓勵的態度,還給肉肉主權、指出我和肉肉的互動循環、真誠地表達我自己、貼近孩子對自己的欣賞、發展孩子的自我認同、提供影響性的問句,也不失作為家長的引導
感受到,當家長,未免太太太太不容易了!
真的再一次體會到,喵在「愛是我們仨」影片中說的,「一定會遇到困難的事情,會一直發生,這個過程,我們也就是一邊做,一邊學當爸爸吧」 照片:肉肉收玩具前,東西又是散亂的,但沒以前這麼亂Before (After在前一篇貼文) #同志家庭 #正向親職 #教養 #玩具 #敘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