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文系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就本科系立場發了一篇勸阻新生進入相關學系的文章。那時候我重度憂鬱,也懶得去看怎麼發酵的。到現在AI發展出現進展,我的立場並沒有太多變化:沒錢沒背景不要讀文組。特別是掛上文學、中文等字眼的系所,當然也包含台文,華文。我懶得去爭論什麼文化之辯。我不喜歡只談美好一面而遮蓋黑暗面的社會風氣。這也是我發這篇文的主要動機:以我本身的挫折和觀察分享給尚未進入社會或準備就讀大學的新人。這裡是台灣,但本文將通稱鬼島。其次,本文基本上新生通用,不論入學還是畢業。

認清現實

首先,你出社會將面臨的對象可不見得是新創或是開明的二、三代,更多可能是:將履歷拿出來時,面試官不見得問你話,而是先看你的性別,其次看學校和系所,接著用系所當作專業,一般最常見的就是看系所就刷掉。出社會幾年後會減輕?沒啥減輕,除非你的特殊專長有強大的光芒能壓倒一切,而且有證照(作品還不見得接受)。
「中文系能幹嘛」大概是我目前遇過最多的問題。坦白講,這個問題拿去問鬼島普查,大概也問不出個所以然,既然難以定位,更別講什麼社會地位。講什麼文化傳承的、文學研究、學校教師的,我都抱著關愛的眼神⋯⋯在心底關愛。
其次,別想著跟本科系有關的職業。你的紙面競爭力是從負數起算。考教師、公職那種很浪費時間生命(有資本當然可以去試,但我沒有資本,目前最希望的就是獲贈一台時光機)。而文書行政也只在女性機會優於男性,但不限中文系。換句話說,你的科系不足以幫你找到相對應的職業。這很廢話。中文系本來就是大學專業科系,不是技職科系,但現實管你這麼多?沒飯吃,天大的事。而實際上我追蹤的結果,不論前輩後輩還是同期,跑去其他領域的多得是。餐飲服務業、設計、國營事業到志願役都有。

別把希望掛在AI上

還是老話那句,別只講漂亮話。有誰演講有誰評論根本不足以動搖整座島。以目前資訊來看,只有尖端那群在關注並實戰投入AI作業。想看看現實有以下方法:打開電視(沒錯就是電視,不是youtube和Facebook),不必看頭條,抓時事就好,再看看社論在罵誰。第二,去逛街,偷聽路人店員在聊的內容。第三,在面試時就現場測試(要藏,不能太直接喔)。第四,發起普查,如果你有錢有閒。
我的測試結果是除了ChatGPT以外,其他幾乎不認識。甚至不知道ChatGPT-4已經能做到架設網站、修改程式碼、編寫遊戲。以最樂觀的角度講,Office和Adobe推出AI計畫後,科系的隔閡將漸漸消弭。但以最現實的角度來講,鬼島是中小企業為主要群體,花錢買AI方案?不如人力便宜。如果政府不主動去推,將來錯過產業革命我都不意外。但也別忽視AI。別寄望AI只是個警惕,不代表放棄,好好學著利用才有機會在未來接軌。在同樣職位上,即使有不同資歷,AI也能弭平這個差距。當然,你得先入職。

最優先事項

難聽的都講在前面,但接下來你願意看我也覺得不容易。這所謂最優先事項是「認識自己」。你得先放棄你原本的認知,你的系所不見得是你的專長,你擅長的東西可能跟你的性格息息相關。打個比方,生管和倉管兼文書,有些產業雖然不見得要求系所,那就能做嗎?沒有,生管文書要揣摩上意,聽取一線戰力反應,抵禦廠商攻防,確保生命線能確實供給且品質無虞。如果你的性格沒有細心、善於聽取意見、協調、抗壓性、安排時間規劃這些特質(也是專長),很快會陣亡。

中文系到底在學啥?

把這個問題放在文章最後面,自然是因為:這個是最沒意義的問題。我不希望這個問題阻撓任何新生太多時間。政治正確?懶得說了,我學的內容就是繁體華語文。當然,我不會敷衍了事。下文指的都是正統的中文系,有的叫中國文學系,台灣語言文學文化,都一樣。要罵隨便,本質上就是一樣,我列出來。所謂的正統會有以下特質:
  1. 中文系在雜學榜會名列前茅
    並不是系上的學生為了要謀生而去斜槓,而是因為要理解一串文字背後的文化意涵,必須得了解背後的文化運作。舉例來說,有一個詞叫做「暖屋」。在傳統上是在搬遷到新居時,要匯聚人氣,家才會旺,才不會陰冷。而這個傳統是建立在人脈(人情)連結上,因為新遷代表要融入一個既有規則的社區,除了跟街坊鄰居自我介紹也要互相聯繫,為將來出意外的可能性打預防針。如果暖得好,人常來,就不怕冷了。什麼叫做冷?其實就是被排擠被冷落。如果家逢巨變,又被冷落,那不就陰氣逼人了?好,您可以算算這串話涉及幾個領域。
  2. 中文系不見得專攻文學
    任何語言學系的本質上是在研究文化,包含思想。而在本地語言時,本地語言學系理論上地位會很高,但顯然這是過去而且是國外的經驗。這問題滿簡單的:「島民重視文化嗎?」特別是這種世界少見的文化熔爐(不是拼盤)。島民如果不重視,專攻文化的人真的是在浪費生命。

就如前所述,中文系對文化的理解會比較深刻,對社會運作,甚至到整體地緣政治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如果反映到實際行動上,是可以見到修養非常好的人。但那種理想型不多。這跟社會化有關。因為會偏題我就不聊了。總之,我就是腦袋能處理但行動跟不上的失敗例。
我常常說自己樣樣通、樣樣鬆,他確實在思想文化上有很大幫助,但對我的求職求生沒啥幫助。父母對我來說也沒甚幫助,甚至推了我一把。反倒是諮商時「拜託你好好認識你自己」,救了我。所以我也希望讀到這邊的你,「拜託你好好認識你自己」。順便思考一下要不要轉系。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AI繪圖生成發展快速,但也在各地掀起一連串腥風血雨,特別在日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umicha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天推特在小帳問我"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joined Twitter?"我笑了。一周年以前,正好在64前幾天,Twitter發生多起帳號被凍結的案例,史稱推特大屠殺。 而最近,有人這樣問:64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這天推特在小帳問我"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joined Twitter?"我笑了。一周年以前,正好在64前幾天,Twitter發生多起帳號被凍結的案例,史稱推特大屠殺。 而最近,有人這樣問:64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經營頻道這麼久,最常遇到小貓們問: 我到底要怎麼找到我的目標 要畢業了,對於未來還一片茫然怎麼辦? 畢業季就在轉角倒數了!比起其他youtuber爭相恭喜學生族群失業,我更想告訴你們,畢業之後,該怎麼找到自己人生的下一站。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