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讀書心得】夢中的《橄欖樹》在遠方流浪

從鹽分地帶破滅的青春戀曲,明月展開天註定的硬頸人生,一家人轉向高雄都會謀生,在這座陌生的城市晨昏打拼,為家計辛勞付出但求溫飽。蔡素芬暨《鹽田兒女》之後推出的二部曲《橄欖樹》,場景轉換到女兒祥浩北上淡水小鎮,就讀大學迎接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她未知身世之謎也逐漸揭曉。
▲《鹽田兒女》三部曲之二
▲《鹽田兒女》三部曲之二
滑落的《鹽田兒女》淚水,帶著淡淡的海腥味,樸實中帶有畫面的文字,捕捉細膩的情感描繪,於1993年獲得聯合報長篇小說獎,1994年經聯經出版社發行,受到讀者歡迎後1998年推出三部曲之二《橄欖樹》,延續的原有的背景人物,第二代女兒祥浩在淡江校園的生活、戀情、打工、社團,成為故事闡述的主題。同樣在台北工作的哥哥祥春,則是就近關照妹妹的親人。
在《橄欖樹》發行四分之一世紀後閱讀,許多時空背景的畫面都會浮上腦海。作為台灣第一條鐵路支線的淡水線,於1988年停止營運,不少曾經搭乘通勤的民眾與鐵道迷朋友,不約而同前來送行致意;雖然那時我還是南部小孩,但日後的戲劇與影視作品,都有類似情節或橋段的懷念,不僅是對逝去年代的勉懷,也是遙望曾經生活的痕跡。
故事描述70年代中期的大學生活,未曾進入淡江校園的我,隨著大一新鮮人祥浩走入時光長廊,去感受她的淡水印象,同時對照我自己90年代的大學記憶。時空環境的差異,生活面貌自然不同,但舉凡大學生接觸的社團、宿舍、翹課、舞會、出遊的自在寫意,仍有相似的心情讓回憶鮮活。當我尚未北上就學前,1989年晨星出版社發行《大學之愛》的小說,由張曼娟、侯文詠等多人合著,那是我對大學生活初始的嚮往。
祥浩踏入校園的第一天,就與往學生生活有截然不同的體會。遺傳媽媽姣好的面貌,青春健美的體態,她大學多彩的日子可以想見。在宿舍室友兼外夕學姊的帶領下,認識周遭環境、結識新的人際圈、夜探男生宿舍暢聊至白晝;即便時代不同,這個章節與今日時下大學生的情景相去不遠。
身為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的蔡素芬,對於校園景致的著墨應當十分寫實(因為我沒去過),對於她曾經走過的民歌時代,自然也寫入故事情節。台灣的校園民歌風潮因為國際政治現實情勢進入轉淚點,1976年在淡江大學的西洋民歌演唱會上,李雙澤在台上拋掉可樂瓶,拿起吉他開始唱起了自己的歌,揭開民歌運動的序幕,這一事件被稱為「可口可樂事件」之稱。
小說情節也循著這樣的脈絡發展,祥浩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兼家教打工,因緣際會下得到民歌比賽的冠軍(這副好歌喉遺傳自生父,在前部作品《鹽田兒女》有提到),之後也順利爭取到民歌餐廳演唱的檔期。但看似順遂的打工,隨著人心不古而有意外發展,也有身事真相的後續揭曉,
台灣在1980~1990年代是民歌餐廳鼎盛時期(如木船、吉普賽),不少歌星也出身於民歌餐廳。小說內容輔以當下的台灣社會發展,也是這本小說值得推薦之處。而書名《橄欖樹》的命名也與此相關,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於是書中人物都走進了一個夢。
海風鹹鹹陽光烈烈的鹹土地,接觸蔡素芬創作的小說,翻閱文字一氣呵成讀來順心,遣詞用字描繪景象和人物心情的手法,韻味十足豐富生動。秋來冬去、春花落盡、夏日初臨,隨著情節呼應發展,我在時光迴廊遊走,她的筆下人生疊印我走過的足跡,彷彿看見當年我夢中的橄欖樹,在遠方呼喚。
齊豫首張國語專輯《橄欖樹》於1979年發行,專輯中的歌曲「橄欖樹」由作家三毛作詞,是齊豫的成名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