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鶯歌萬家農村博物館

  三月十九日時至鶯歌一遊,回程途中突發現一門乾隆年間「李媽簡氏墓」。古墓很吸睛,但旁邊一堆古文物更讓人詫異,我在荒煙蔓草中發現一石碑,上書「萬家農村博物館」
  立碑人為李清木夫妻,想來大概也是此博物館創辦者,但,與其說是農村博物館,不如說是古文物館,因為和農業沒啥關係。
  此處文物,年代最早的應該是1743年的石雕,上書「周村大社」,推測為社神,就是土地公、婆,上網查了一下,唯一能查到地名為「周村」者,在山東淄博。此石雕土土地公所戴帽式,看起來比較接近宋朝,有點像包青天戴的帽子,土地公、婆之上身服裝皆有仙鶴圖案,細微差別在土地公的仙鶴為抬頭,土地婆的仙鶴則低頭。
  碑上除「周村大社」四字外;另有「乾隆捌年八月吉旦」,兩個八,果然是吉旦。
  其次是那門1784年之古墓;另文介紹。
  剩下一個有年代的文物是1808年所立之旗桿,為古代有科舉功名者方得設置,共一對,上書「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桂月穀旦 恩授州判吳世源立」,州判為清代州官之典吏,大致為從七品,從典吏之名可知為州官左右手。州地位高於縣,因此州判在基層官吏中不算太小。
  至於吳世源此人無資料可查,可能不是派任臺灣的官員,此旗桿也許來自於大陸。
  其他文物還有石像生、疑似寺廟拆下來的石雕、石獅等等,沒有年代,不過壁堵石雕頗精美。
  現代網路上不是常常可以看到長輩發「勸世文」嗎?這種風氣早就有了,只是刻在石碑上成本比較高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樂風的民藝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