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vatar-img
5會員
3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悅讀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麻醉醫生的憂鬱"作者主動脈接受鄧醫師的採訪, 一個擁有纖細靈魂的修行醫生, 認識他來自一位女作者的採訪文, 單靠文章無法知道他的很多理念, 那時也不知道他已經是出書作者且斜槓經營民宿; 昨天的訪問中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的是, 他是一位半農半僧半醫的入世修行者, 在醫療前線看到生老病死苦, 在出家表哥身
為了聽一場早上十點的演講我提早吃飯, 在準備出門時聽了一個節目, 主持人是一對夫妻主題是關於覺察自己的自卑, 我很喜歡他們倆的節目讓人感覺真誠, 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能一起直面的話題, 偶爾鬥嘴最多的是理解更接納; 出門前已經被他們兩個的開腸破肚感動了. 今天演講的內容是介紹台灣秘境不用出國就能拍美照
去年底跟朋友約定好到離島居遊一個月, 下個月就要啟程, 昨天跟朋友夫妻見面討論細節, 一開始先告知我的新身分, 其實已經有心理準備因為新身分改變約定, 還好朋友夫妻對於這件事沒意見; 但有趣的是朋友問起我們認識的一對朋友, 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跌破眼鏡跟玻璃心, 我很訝異朋友的直覺, 他說他純粹是
冰箱裡的庫存已經慢慢清空, 對於過去三年疫情焦慮性囤貨狂, 看著冰箱的食物逐漸變少心理挑戰不算小, 每個人對於安全存量標準不一樣, 我確實是相對中庸的, 不須囤積整屋的物資, 但也無法接受只存一兩日的食材; 有一些食材被我丟掉, 那些蔥花與蒸過的栗子, 蔥花太多用不完, 栗子多用來煮紅豆湯, 但只剩
跟南非外師上課這半年來, 每次都跟他分享小旅行跟美食, 我擔心他誤會了吃大餐是我的日常, 刻意跟他分享我簡約的日子; 找出圖片檔裡的紀錄, 有自己做的餛飩抄手, 有焗烤起司鮪魚吐司, 有濃郁的紅燒牛肉麵, 有雞蛋泡菜和竹筍湯, 有五花肉青菜及炒飯; 都是預算不多的一餐, 用相片證明簡單日常. 同時跟
昨天傍晚一陣疲憊感來襲, 我躺在床上抬腿聽英文然後就睡了半小時, 以為不按生理時鐘睡覺會影響晚上的作息, 沒想到時間一到還是倒頭入眠; 整天沒有特別的活動, 規律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疲憊感, 即便前幾天喉嚨不舒服時也未有這樣的感覺, 會不會是天氣?!還是又被正在閱讀的書籍影響
"麻醉醫生的憂鬱"作者主動脈接受鄧醫師的採訪, 一個擁有纖細靈魂的修行醫生, 認識他來自一位女作者的採訪文, 單靠文章無法知道他的很多理念, 那時也不知道他已經是出書作者且斜槓經營民宿; 昨天的訪問中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的是, 他是一位半農半僧半醫的入世修行者, 在醫療前線看到生老病死苦, 在出家表哥身
為了聽一場早上十點的演講我提早吃飯, 在準備出門時聽了一個節目, 主持人是一對夫妻主題是關於覺察自己的自卑, 我很喜歡他們倆的節目讓人感覺真誠, 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人能一起直面的話題, 偶爾鬥嘴最多的是理解更接納; 出門前已經被他們兩個的開腸破肚感動了. 今天演講的內容是介紹台灣秘境不用出國就能拍美照
去年底跟朋友約定好到離島居遊一個月, 下個月就要啟程, 昨天跟朋友夫妻見面討論細節, 一開始先告知我的新身分, 其實已經有心理準備因為新身分改變約定, 還好朋友夫妻對於這件事沒意見; 但有趣的是朋友問起我們認識的一對朋友, 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讓我跌破眼鏡跟玻璃心, 我很訝異朋友的直覺, 他說他純粹是
冰箱裡的庫存已經慢慢清空, 對於過去三年疫情焦慮性囤貨狂, 看著冰箱的食物逐漸變少心理挑戰不算小, 每個人對於安全存量標準不一樣, 我確實是相對中庸的, 不須囤積整屋的物資, 但也無法接受只存一兩日的食材; 有一些食材被我丟掉, 那些蔥花與蒸過的栗子, 蔥花太多用不完, 栗子多用來煮紅豆湯, 但只剩
跟南非外師上課這半年來, 每次都跟他分享小旅行跟美食, 我擔心他誤會了吃大餐是我的日常, 刻意跟他分享我簡約的日子; 找出圖片檔裡的紀錄, 有自己做的餛飩抄手, 有焗烤起司鮪魚吐司, 有濃郁的紅燒牛肉麵, 有雞蛋泡菜和竹筍湯, 有五花肉青菜及炒飯; 都是預算不多的一餐, 用相片證明簡單日常. 同時跟
昨天傍晚一陣疲憊感來襲, 我躺在床上抬腿聽英文然後就睡了半小時, 以為不按生理時鐘睡覺會影響晚上的作息, 沒想到時間一到還是倒頭入眠; 整天沒有特別的活動, 規律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疲憊感, 即便前幾天喉嚨不舒服時也未有這樣的感覺, 會不會是天氣?!還是又被正在閱讀的書籍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人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尤其是鋼琴與長笛的學習體驗。作者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分享與音樂老師的互動,以及學習音樂如何讓情感釋放、增進人生的快樂。文章強調契合度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持續練習對進步的影響。這是一本提醒所有年齡層都能享受音樂學習的書。
Thumbnail
看到鋼琴擺飾,想到我的音樂之夢。不知怎的、對於鋼琴有莫名的喜歡、從小開始,但從未向爸媽提起過,也沒有學過鋼琴。小學、國中、高中都有音樂課,是我喜歡的科目。國中班級歌唱比賽,全班都要唱,我們選唱「茉莉花」,分部合唱、我是高音部,那時經常練習很有趣,我們班還得名了(忘了第幾名)。印象最深的是高中音樂老師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鋼琴對我來說,是一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坐在鋼琴上的時候才感覺這是我,在這勞勞碌碌的世界裡,有個屬於我的地方,有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 不管我的日子好或是不好,順利或是不順利,我知道無論如何,我最後還是會回到鋼琴上。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開始接觸鋼琴是五歲的時候,那時候坐上鋼琴椅後,我的腳還碰不到地板,兩隻腳懸在空中晃來晃去。 第一次接觸到五線譜,老師說在五線譜上房間裡面住的是小豆芽,有的住在房間裡,有的住在線上。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年人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尤其是鋼琴與長笛的學習體驗。作者以幽默有趣的方式分享與音樂老師的互動,以及學習音樂如何讓情感釋放、增進人生的快樂。文章強調契合度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持續練習對進步的影響。這是一本提醒所有年齡層都能享受音樂學習的書。
Thumbnail
看到鋼琴擺飾,想到我的音樂之夢。不知怎的、對於鋼琴有莫名的喜歡、從小開始,但從未向爸媽提起過,也沒有學過鋼琴。小學、國中、高中都有音樂課,是我喜歡的科目。國中班級歌唱比賽,全班都要唱,我們選唱「茉莉花」,分部合唱、我是高音部,那時經常練習很有趣,我們班還得名了(忘了第幾名)。印象最深的是高中音樂老師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鋼琴對我來說,是一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坐在鋼琴上的時候才感覺這是我,在這勞勞碌碌的世界裡,有個屬於我的地方,有個我能夠屬於的地方。 不管我的日子好或是不好,順利或是不順利,我知道無論如何,我最後還是會回到鋼琴上。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你以前學彈琴有沒有很喜歡古典音樂? 最近在 IG 看到要看見一些管弦樂團演奏,深深被他們迷住了,於是在 YouTube 瘋狂看鋼琴家彈鋼琴,然後愛上了中國鋼琴家王羽佳,好型好勁。然後又看了郎朗成長故事,一個天才音樂家看來天生就是天才,原來他以前也是多年苦練過來的。 我正在學色士風嘛,我決定要繼續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大概是小學四年級開始吧,小學四年級我就開始上台幫別人伴奏,然後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自然有許多人因為不同需求而找我伴奏,我所伴奏的項目非常廣,包含國樂、古典音樂、流行歌、改編的跨界音樂等等。但你絕對沒有想到我曾有一段時間很後悔自己選了鋼琴這個樂器。
開始接觸鋼琴是五歲的時候,那時候坐上鋼琴椅後,我的腳還碰不到地板,兩隻腳懸在空中晃來晃去。 第一次接觸到五線譜,老師說在五線譜上房間裡面住的是小豆芽,有的住在房間裡,有的住在線上。
年輕時玩過吉他,步入晚年,一直有個「重拾吉他」的夢想。 一位年青朋友把心愛的雅馬哈古典吉他送給了我。知道我是一個不會「半途而廢」的人,既然有這個夢想,一定不會放棄,這把簇新的琴,不會「所託非人」。 整整五十年沒有碰過了。一些和弦的位置及指法,右手的彈撥技巧,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好在今天有You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