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與移民身分奮鬥七年,讓我變成一個極度自私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在求學期間最常被提到的負面人生哲學。我們都應該要在行有餘力之時幫助他人,彼此之間互助合作,除了能夠為社會有正面的影響之外,這樣的行為所獲得的成就感也是讓人進步的動力之一。雖然說稱不上是甚麼大慈善家或是積極入世的社會運動人士,但是我自認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這樣的價值觀的關係,是一個很樂於助人的人,或是至少很努力地想要成能夠為他人帶來正面影響的人。
但是隨著我待在美國的時間邁向第八年,我慢慢的發現我對於他人的處境越來越不在乎,有的時候連幫助他人的念頭也都沒有動過。如果把現在的我跟赴美以前的我放在一起比較,最明顯的差異我覺得就是現在的我比以前自私非常多。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在美國與移民身分奮鬥的過程真的對我有這麼大的影響嗎?我想要用這篇文章來自我檢視,並且討論有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
拿到綠卡的過程
2015年夏天我來到美國就讀研究所,原本的計畫是在獲得學位之後就回台灣找新的工作,但是因為我的每一個外籍生同學,來到美國的目的都是利用留學生的工作簽證來找工作留在美國,這改變了在赴美之前完全沒有對求職做功課的我的看法,當下的決定是如果有幸能夠留下來工作,就看能夠靠留學簽證在我的領域上面走多遠。
在準備求職的過程中我也終於對美國工作簽證有更多的了解:工作簽證必須要依靠雇主贊助,找到雇主願意贊助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拿到簽證,而是要用抽籤的。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條件,是留學生必須在畢業之後三個月內找到工作,不然就必須要離境。因為這些種種的限制,2017年冬天研究所畢業之後求職的過程比我想像中的辛苦非常多,在面試時很常會發生對方只要聽到我需要贊助簽證,就會直接拒絕我的狀況。後來我還是靠著親戚的介紹先在一家公司當實習生來避開三個月的找工作時限,最後終於在2018年五月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前後花了將近六個月。
開始工作之後我非常幸運地在2019年順利抽到工作簽證,在這段時間裡面我對於在美國工作的看法已經跟2015年完全不同了,以我的領域來說在美國不管是待遇、工時、還是工作上能夠一展長才的機會,都比在台灣好上非常多,在美國工作了一年多,並且和家人以及妻子討論過後,我們都覺得在美國辦綠卡一勞永逸解決身分問題會是最好的職涯決定。所以2019年十月我正式拿到工作簽證之後,我馬上在下一個月跟公司提出我想要辦綠卡的要求,公司也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並且在隔年2020年二月正式開始與合作律師走綠卡流程。(外國人用工作來申請綠卡跟辦工作簽證是一樣的,一定要公司願意贊助才能夠開始申請,並不是在美國工作久了就自動可以辦綠卡)
就在一切都看似順利的時候,2020年三月Covid疫情在紐約爆發,各行各業的生意都受到極大的打擊,公司也在四月的時候通知我要讓我放無薪假,綠卡的進度同時因此大受影響。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內心的焦慮並不亞於當初在找工作的時候,因為全部的東西都停擺,就算後來無薪假結束了還是一直提心吊膽害怕公司會不會直接把我開除,一旦被開除了我過去數年的心血直接付諸東流。雖然說專業綠卡在一定進度之後沒有綁定原本申請的公司,但是不確定性還是太多,待在原本的公司通常都是比較好的做法。在這樣的心情之下,2020以及2021就伴隨著緩慢的綠卡進度過去了,這樣的日子一直到了2022年五月綠卡終於發下來才正式結束。
甚麼時後發現自己變得自私
2015年到2022年是一段不短的時間,到底是在甚麼時候我發現我變得比以前更自私,而又是怎麼個自私法呢?我覺得大致上可以用2020年的疫情做一個分水嶺。在開始辦綠卡之後,我的生活重心就從工作慢慢地轉移到等待綠卡進度之上,這跟之前還學校的時候上課做作業,開始工作之後力求表現讓老闆願意贊助簽證以及綠卡我覺得有很大的不同。等待綠卡的時候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反正現在甚麼都不重要,拿到綠卡才是當務之急。”。再加上疫情的關係被迫要關在家裡與人群斷了連結,這段時間中除了綠卡的進度之外,我的心幾乎容納不下其他東西。
“這不關我的事”
“他們自己會去想辦法吧,我們不用多管閒事”
“管好自己才是現在最重要的”
在我發現我越來越常把這些句子掛在嘴邊的時候,我才驚覺跟來到美國之前的我相比我變成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人。
除此之外,我對於跟同事以及周遭的人相處越來越沒有興趣,當然疫情期間跟人的互動本來就非常的有限,但對比以前會比較想要積極跟別人釋出善意的我,也算是一個不小的轉變。只要是跟移民身分以及綠卡無關的事情,我常常都不想要多花時間以及心力。2020到2021唯一稱得上有建設性的成就是我開始撰寫專業部落格,主題圍繞在身為外國人如何在我的領域於美國求職,這段時間也有不少人來請我幫他們準備面試或是提供求職建議,但其實我寫部落格最初的用意是希望未來能對我自己求職或是職涯發展有幫助,真的說不上是甚麼無私的動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我覺得工作簽證以及綠卡的規定是影響我的態度的最大原因,跟我一樣沒有身分的外國人在美國工作,一旦失業,就必須要有限的時間之內找到下一分工作不然就會面臨強制離境的窘境。在申請綠卡的時候失業的成本更大,在申請到一定進度之前,只要失業或是換工作綠卡的流程就是要從頭開始跑。更不要說只要有任何關於移民政策的風吹草動,都會擔心這會不會影響自己辦簽證或是拿到綠卡。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覺得會很自然而然地只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撐下去,讓自己不要因為失業而離境”上。心裡可以容納其他事情的空間就跟著變小,在沒有拿到簽證和綠卡之前,任何無關的事情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就算是抱持著拓展人際關係的想法去認識新的朋友,心中多少都還是盤算著”希望這個人能夠在我拿到身分之後,成為我換工作的人脈”或是類似的想法。
因為能不能繼續待在美國,完全都依靠一份工作的關係,所以對我自己來說真的是很難分神在別的事情。全部的心思都花在讓自己在工作上面有穩固的地位,進而能夠相對安心地等待綠卡以及簽證進度通知上面。
2020年的疫情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一夕之間幾乎跟全部的人失去了實體的聯繫,生活很大一部分圍繞在”要進一切所能防止自己確診”這件事情上面,和維持簽證等待綠卡都是非常自我中心、獨善其身的動機。久而久之我覺得就開始習慣了”只要自己好就好了,其他人發生甚麼事情我也沒能力幫忙”這樣的想法。
這樣的心態真的是好的嗎
我其實心中沒有一個答案,到目前為止其實我在美國發展的還算不錯,工作簽證只抽籤了一次就中、綠卡流程雖然有延宕但是還算是順利,拿到綠卡之後也換了一份大公司的工作,生活品質跟2020年相比算是大大的進步。以獨善其身的結果來說,應該算是滿成功的吧?
另外,我覺得現代的職場壓力其實真的很大,我自己身邊就有很多人壓力大到需要長期心理諮商,如果不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的話,真的很容易會一不小心就身心失調,在工作忙碌的同時真的是要適時的檢視自己的狀況,畢竟生活在這世上,再也沒有甚麼東西比照顧好自己更重要了。在把自己照顧好之前,我認為其他東西都是其次。
但是把自己顧好了,接下來呢?難道要繼續用這樣自我中心的心態來生活下去嗎?
不需要為身分煩惱了之後,未來呢
就算身分問題解決了,未來應該還是會有更多不同的問題等著我去面對吧,對於接下來的生活其實還是有很多不確定性,在拿到身分之後就馬上決定要不要改變生活的態度,可能還是太早。
我最近替我自己定的準則是”希望未來的我能夠成為比現在的我更好的人”,未來也不是說五年或是十年之後,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一個下午,成為更好的人可能是多學了新的東西、讀了一本新的書、或是對事物有新的看法,只要有持續在挑戰自己,讓自己成為心目中更好的人,那麼不管動機是不是自私的,都可以算是在進步的路上前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走路工取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轉眼2022年就結束了,在2021年的閱讀回顧裡面我還有特別提到希望可以找更多時間來寫方格子。結果一整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面試新的工作,完全忘記寫方格子這檔事。不過2022我也是利用閒暇時間讀了不少書,按照慣例用這篇文章一起來回顧一下2022年我讀的書吧。
愛X死X機器人的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因為第一季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所以我馬上就把全部的集數都看完了,但是卻大失所望。除了動畫品質還是驚為天人的高之外,剩下的部分都完全比不上第一季,所以我想要特別寫一篇文章,來整理一下為什麼我覺得這一季的"愛X死X機器人"完全比不上第一季的原因。
2020年因為我都在家工作,導致我必須更改閱讀習慣,平常都是利用搭地鐵的通勤時間來看書,但完全不進辦公室之後就沒有在通勤看書的空檔了,所以前半年讀書的速度比前一年慢很多,後來有特別分時間出來讀書之後有變快一點,我想要用這篇文章來回顧我這一年看的書,以及我對他們的一些看法。
我想要利用這個空間來記錄我看過的書,跟大家介紹它們的背景以及大綱,最後再簡單的講我對於這些書的想法。而在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我要來介紹的就是喬治歐威爾出版1949年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1984
一轉眼2022年就結束了,在2021年的閱讀回顧裡面我還有特別提到希望可以找更多時間來寫方格子。結果一整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面試新的工作,完全忘記寫方格子這檔事。不過2022我也是利用閒暇時間讀了不少書,按照慣例用這篇文章一起來回顧一下2022年我讀的書吧。
愛X死X機器人的第二季已經在Netflix上線,因為第一季給我非常深的印象,所以我馬上就把全部的集數都看完了,但是卻大失所望。除了動畫品質還是驚為天人的高之外,剩下的部分都完全比不上第一季,所以我想要特別寫一篇文章,來整理一下為什麼我覺得這一季的"愛X死X機器人"完全比不上第一季的原因。
2020年因為我都在家工作,導致我必須更改閱讀習慣,平常都是利用搭地鐵的通勤時間來看書,但完全不進辦公室之後就沒有在通勤看書的空檔了,所以前半年讀書的速度比前一年慢很多,後來有特別分時間出來讀書之後有變快一點,我想要用這篇文章來回顧我這一年看的書,以及我對他們的一些看法。
我想要利用這個空間來記錄我看過的書,跟大家介紹它們的背景以及大綱,最後再簡單的講我對於這些書的想法。而在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我要來介紹的就是喬治歐威爾出版1949年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1984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初聽到某個離職的同事 申請綠卡移民到美國 這是許多人艷羨的事情 我當初也是陷入這樣的立場裡 而幾年後我才知道 獨自到異國他鄉的過程 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 其實裡面有許多孤獨、無助 還有無數次陷入自我懷疑 不斷地詢問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嗎 聽到這樣子的歷程 其實內心很為對方心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PERM是證明你的工作在美國找不到人,這關我覺得難度是最高的,往往要經過漫長的流程和時間才能完成,中間還有很多變數,要看當時的大環境還有個人的運氣。PERM之後簡單許多,就是要遞交I-140。 I-140是證明你的工作是有資格申請綠卡的文件,是由美國雇主提交給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 (USCIS
無論你是剛來美國求學,還是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年,這篇文章都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在美國的求學經歷,不僅能提升你的學術水平,還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下面是我在美國求學7年中獲得的3個重大體悟。 ▋自我認識1 - 認識到自己的研究風格 從2017年開始, 我在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
Thumbnail
B是一位內向者,與他對談時,他顯得很害羞。 但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名情感導向者,他也在意互動氛圍如何。 因為我發現一旦我停止說話,感到尷尬的不只有我。他一樣憂心忡忡。 他與我年紀相仿,但怎麼會突然從美國首都來到台北學中文呢?他說是時候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了。 從高中起就在一家公司兼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因為美國打工度假踏上美國的領土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好驚奇!󠀠 最讓我比較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是:「這裡的人好像很做自己?」󠀠 從街上各種大膽的造型,到他們的自信談吐,不時會聽到美國人對我說「你真的很酷!打工度假的選擇太棒了!」󠀠󠀠同時,我也感受到美國人的開放和包容。󠀠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初聽到某個離職的同事 申請綠卡移民到美國 這是許多人艷羨的事情 我當初也是陷入這樣的立場裡 而幾年後我才知道 獨自到異國他鄉的過程 語言的不同、文化的差異 其實裡面有許多孤獨、無助 還有無數次陷入自我懷疑 不斷地詢問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嗎 聽到這樣子的歷程 其實內心很為對方心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PERM是證明你的工作在美國找不到人,這關我覺得難度是最高的,往往要經過漫長的流程和時間才能完成,中間還有很多變數,要看當時的大環境還有個人的運氣。PERM之後簡單許多,就是要遞交I-140。 I-140是證明你的工作是有資格申請綠卡的文件,是由美國雇主提交給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 (USCIS
無論你是剛來美國求學,還是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年,這篇文章都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在美國的求學經歷,不僅能提升你的學術水平,還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下面是我在美國求學7年中獲得的3個重大體悟。 ▋自我認識1 - 認識到自己的研究風格 從2017年開始, 我在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
Thumbnail
B是一位內向者,與他對談時,他顯得很害羞。 但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名情感導向者,他也在意互動氛圍如何。 因為我發現一旦我停止說話,感到尷尬的不只有我。他一樣憂心忡忡。 他與我年紀相仿,但怎麼會突然從美國首都來到台北學中文呢?他說是時候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了。 從高中起就在一家公司兼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因為美國打工度假踏上美國的領土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好驚奇!󠀠 最讓我比較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是:「這裡的人好像很做自己?」󠀠 從街上各種大膽的造型,到他們的自信談吐,不時會聽到美國人對我說「你真的很酷!打工度假的選擇太棒了!」󠀠󠀠同時,我也感受到美國人的開放和包容。󠀠
去年的種種原因之下,我離開生活很多年的台北,離開打拼多年的圈子,也離開工作建立起來的人際圈。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也不是多廣擴的人脈,畢竟我做得都是小助理的工作,身分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而且我每次換公司都會刻意斷絕大多數人的來往。這可能是因為我總是在精疲力盡、身心俱疲的時候離開吧,所以心裡都不願意見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