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圖表|利用雷達圖提升數據的競爭與衝突感

資訊圖表|利用雷達圖提升數據的競爭與衝突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競爭」彷彿就是商業社會的代名詞。產品的銷量、員工的業績、市佔的比例,每年每月鬥個你死我活。這些具競爭性的數據,大多數會採用長條圖或是圓餅圖來表示,我們來看一下,如何利用雷達圖的視覺衝突感,來加強數據之間的對比。在商業應用以外、獎項與選舉的候選人支持度也是適用的場合呢。
raw-image

是次的教材來自於端傳媒較早前奧斯卡頒獎禮的系列報道:

raw-image

在圖中可以看到五個長條從中央擴散開來,營造出互相競爭的視覺效果。可能你會覺得,這樣做很簡單,把五個長條形的形狀,各自旋轉再組合便可以吧?可是形狀朝中央對齊其實不是想像中容易(教材便有出現不整齊的情況),而且,既然有自動化的方法,又何苦要做手工呢?


第1步:擴張數據的範圍

改造由長條圖開始,將「比例」列的數據呈對角線錯開如下:

raw-image

現在於錯開後的空白位置補上零,秘訣是當數列中只有一個非零值,而其餘的數值都是零的時候,就可迫使雷達圖由繪出網狀,變成繪出一條直線。


第2步:加入預設雷達圖

完成數據的梳理與準備,下一步就是選擇「演員」及「比例」的內容並加入軟件中預設的雷達圖:

raw-image

你看,毫無難度之下雷達圖已經基本成型了喲!



第3步:修正雷達圖設計

產出了雷達圖的原型,就可以修正設計來加強溝通的效益。

raw-image

先進行減噪,把軸線上的數字隱藏,因為各個數據點最終會配上很大的標籤,所以軸線上的刻度就相對不重要;再把五條數據線的顏色統一並加粗顯示(可隨個人喜好修改cap/ join type 使其變成圓頭);

接著是突出訊息,把軸線跨度由5%改為10%,並把軸線的最大值設定值訂為35%,這個組合會使最外圍的網線只得30%,目的就是造就楊紫瓊的支持比例(32.6%) 突出於網線外,視覺上更突出其領先地位。


第4步:加入數據的標籤

最後也是最需要心思的一步就是標籤的處理。當然你可以走懶惰又直接的路線,手動以文字方塊為每個數據線配上標籤,不是錯誤的做法;也可以繼續看下去學習解難技巧,將來遇上其他問題也更容易解決。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在之前幾次的資訊圖表改造,學會了應用CHAR(10)來強制標籤的分行,今次的教材也是採用兩行的標籤,可否用同樣的做法呢?

遺憾地是不能夠這樣做。

CHAR(10)沒錯可以帶來兩行的標籤,但是不能分開設定兩行之間各自的字體和大小,共同進退之下,就不能夠做到教材中的上大下小效果。

另一個角度是考慮separator,軟件中數據標籤的設定,可以選擇不同內容之間的separator,當中的new line就可以幫助我們達致兩行標籤,並且可以分開設定字體及大小。

教材中的第一行是數值,第二行是分數,然而在軟件中,數據標籤設定頁,從上而下,Value from cells(可用來顯示分數)是先於Values(用來顯示數值),而且無法改動次序,那麼,難道我們只可以造出第一行是分數,第二行是數值的數據標籤嗎?

也不一定呢。

既然Value from cells是先於Values,就乾脆用Value from cells來顯示分數吧!記住按下Select Range時把整列的數值也選取而不是單一儲存格;然後標籤第二行的分數,則可以來自於Series Name設定,做法就是在試算表中,把演員的名字(反正在教材中演員名字會另外顯示)換轉成分數便可。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問題:6項數據又可以嗎?

常見的雷達圖多是五邊形的設定,套用現在所學的,數據線由圖中央擴散開去的設計,能夠支援五個數據點。

要是有六個數據點,又可以怎麼辦呢?這種設計就只有那麼狹窄的應用嗎?

不用擔心,其實在軟件之中,選取六組數據(還記得要依對角線錯開嗎?六組數據就是6X6的儲存格)並加入雷達圖,就會自動調整和顯示全部六組數據,雷達圖背後的網格也會自動調整成為六邊形,十分方便。

raw-image

可是六個數據點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數據線從中央擴散開來時,因為是六條線的關係,與五條線相比,會出現了三對平行線,而影響了視覺上對長度的判斷。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花一點小心思,在圖中央繪上一個*形圖案,簡約地協助區分平行線。



設計考量:沒有哪裡都適用的設計

學會了這種圖表設計技巧,當然不代表所有場景也會適用,所以也要學會各種技巧的使用時機。

由長條圖換成雷達圖,固然可以增加視覺的衝突感,但只適用於五至七個數據點,再多的話看上去就只會像花瓣般密集,光有設計感而失去了簡報需要的快速可讀性。

另外,數值之間也要有一定差異,這種設計才會有效與好看。試想像一下,同樣五項數據,但是全都是約20%上下,雷達圖看上去也變得像花瓣一樣。

數據線之間各有不同的角度,因此視覺上要比較長度就沒那麼容易,也就是為什麼標籤的文字不能夠太小的原因,觀眾可以直接看標籤而省去視覺比較。


結語

雷達圖多數用於比較兩組數據,然而只要稍花一下心思,也可以成為長條圖的變奏版,也就是說,手頭上的工具可以有多於一種用途 ,多觀察就能夠打破固有的認知。


我的第一本簡報書「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職場商業簡報實戰懶人包」現已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大實體書店有售,電子書版本亦已經在各大平台上架。

喜歡社交媒體的朋友,歡迎追蹤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laryman.presentations/),一口式內容,適合通勤時學習之用。

社福機構或是教育界如果有公益講座的需求,也歡迎電郵聯絡:[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上班族簡報日常的沙龍
132會員
76內容數
人人也說要大圖大字,簡報是否只有一個模式? 在企業框架內、上司要求下如何發揮設計創意? 我不想聽「你要這樣做」,我要知「為什麼」! 遙距簡報的世代,設計上又有什麼雷區要避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利用AI工具發想大綱、整理思緒、自動配圖、甚至產出投影片,一時之間ChatGPT、Tome、Copilot紛紛成為熱話,網上有大量如何施咒語自動預備簡報的教學……那麼,是否從此不再需要學簡報呢?下文一起來採討在自動化預備以後,三個值得你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的學習方向,還會預測一下設計市場的潛在變化。
全球直播的發佈會,能帶來矚目的成功,然而偶一不慎,也會造成廣傳的失敗。Google巴黎發佈會正值AI對答模型的戰國時代,外界期待會有能與ChatGPT一爭長短的產品,只是不如天算,無論是場外Microsoft的突襲,還是場內出包的簡報示範,從市場定心丸變成近年最令人失望的發佈會,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商業簡報只等於好看專業的投影片」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在各地跨國企業的親身經驗,在需要討論細項、數字的時候,簡報的載具也會混有試算表來作靈活運用。單一地強化投影片的技巧,就忽略了實戰中商業機構的需要。相對起投影片強調空間運用,上班族在預備試算表的時候,內容更容易出現密麻麻、難以快速看清的情況。
近年簡報設計以扁平化為主流,立體設計執行上未必能配合複雜的數據和內容,那麼要在扁平設計滲透一點的玩味,又可以怎麼做呢?偽立體的紙張切割效果,常見於簡報模板網站中,然而,你只需要一分鐘時間、常見的軟件,就可以自己動手做呢!新一年一起來學習新的技術吧!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選擇資訊圖表,或是應用可視化工具,背後重要的心法,都是如何有效地帶出訊息,以及減少圖表當中的雜訊。兩項數據的比較,是在簡報、報告中常見的角度。為了搶眼球的改造有很多高手,然而很少人會跟你詳談為了提煉訊息傳遞的修正方法,讓我繼續透過商業世界的真實數據比較例子,分享改造資訊圖表的「為什麼」與「怎麼做」。
利用AI工具發想大綱、整理思緒、自動配圖、甚至產出投影片,一時之間ChatGPT、Tome、Copilot紛紛成為熱話,網上有大量如何施咒語自動預備簡報的教學……那麼,是否從此不再需要學簡報呢?下文一起來採討在自動化預備以後,三個值得你把省下來的時間投資的學習方向,還會預測一下設計市場的潛在變化。
全球直播的發佈會,能帶來矚目的成功,然而偶一不慎,也會造成廣傳的失敗。Google巴黎發佈會正值AI對答模型的戰國時代,外界期待會有能與ChatGPT一爭長短的產品,只是不如天算,無論是場外Microsoft的突襲,還是場內出包的簡報示範,從市場定心丸變成近年最令人失望的發佈會,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商業簡報只等於好看專業的投影片」其實是一種誤解,我在各地跨國企業的親身經驗,在需要討論細項、數字的時候,簡報的載具也會混有試算表來作靈活運用。單一地強化投影片的技巧,就忽略了實戰中商業機構的需要。相對起投影片強調空間運用,上班族在預備試算表的時候,內容更容易出現密麻麻、難以快速看清的情況。
近年簡報設計以扁平化為主流,立體設計執行上未必能配合複雜的數據和內容,那麼要在扁平設計滲透一點的玩味,又可以怎麼做呢?偽立體的紙張切割效果,常見於簡報模板網站中,然而,你只需要一分鐘時間、常見的軟件,就可以自己動手做呢!新一年一起來學習新的技術吧!
這幾年很多人都會說:「好簡報就要說故事」。跟校園簡報、演說比賽、激勵說辭不同的是,在商業簡報中,你總不能老是跟上司、客戶述說自己的經歷。將說故事的技巧,融入你簡報中的結構及推進手法,才是在辦公室的生存之道。從入門的三幕劇架構,到進階的二拍子式解說方法,透過蘋果的衛星求救短訊功能介紹,以實例為你拆解。
選擇資訊圖表,或是應用可視化工具,背後重要的心法,都是如何有效地帶出訊息,以及減少圖表當中的雜訊。兩項數據的比較,是在簡報、報告中常見的角度。為了搶眼球的改造有很多高手,然而很少人會跟你詳談為了提煉訊息傳遞的修正方法,讓我繼續透過商業世界的真實數據比較例子,分享改造資訊圖表的「為什麼」與「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