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最近在聽的李斯特曲目

    很久沒怎麼聽古典音樂的我...最近有點恢復聽classic music的習慣...特別是資深朋友 stone提醒我...以及礙於同一個客廳分享電視聲音的我...最近聽了好幾遍的CD...乾脆來分享它的曲目吧...
    首先對於出現好幾首的蕭邦做點整理...找到很好的參考網站ㄛ... 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  
    以下的**首是指我的CD中出現的順序  __Denise__
     
    Franz Liszt 1811-1886 匈牙利
    鋼琴之王 / 交響詩大師
     
    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於1811年10月22日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小村瑞汀(Raiding)。他的父親亞當.李斯特 (Adam Liszt)本身能夠演奏多種樂器,他在李斯特長大到六歲起剛能坐在鋼琴椅上時,就為他準備了一架鋼琴。亞當為了兒子的音樂前途,放棄他會計師的工作,陪著兒子四處旅行,在他的的指導下,李斯特有出色的進展。李斯特九歲時在歐登堡(OEDENBURG)舉行第一次公開演奏會,即獲得熱烈的掌聲,當時的一群顯貴以埃斯塔哈基伯爵為首,組織了一個委員會,資助他六年的學費,因此他父親把他帶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從此展開他的學習生涯。
     
    亞當對兒子的未來充滿野心,他辭去工作帶著妻兒來到了音樂首都維也納。他找薩列里 (Salieri) 和貝多芬最有才華的學生作曲家徹爾尼。徹爾尼對李斯特的潛力深感驚奇,他發現李斯特是個天生的鋼琴家,雖然不懂和弦,卻可以看一眼就演奏任何樂曲,而且可以輕易的即興創作。在當時「飛舞的手指」是他演奏的標誌,因為在當時這是一種革新,因為那時的鋼琴家和風琴家在演奏時,手指的動作都很僵硬。當李斯特12歲時,徹爾尼宣佈他已經把所有能教的教完了,並建議李斯特應該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
     
    剛到巴黎時,卻令人失望,因為音樂學院院長凱魯比尼堅持遵守不收外國學生的規定。但世事殊難意料,由於著名鋼琴製造家賽巴施坦.埃拉爾(Sébastian Erard)耳聞李斯特驚人的成就,於是贈送他一架最新設計的鋼琴,這架鋼琴容許同一音調的快速重複。李斯特有了這種新式鋼琴後如獲至寶,他的風暴立刻席捲了全巴黎。後來李斯特為法國的皇室演奏,被歐陸的貴婦人捧為名流,甚至他的相片出現在每個商店出售。1824年,李斯特在倫敦首次演出。接著他馬不停蹄的趕赴法國和愛爾蘭演出,當時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他曾經跟隨貝多芬的弟子徹爾尼學鋼琴,他超凡的琴技已漸漸在維也納打開知名度,所以當他在維也納舉行第二次的演奏會時,貝多芬也前來欣賞這位音樂神童的琴藝,在演奏結束時,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還上台擁抱了他。後來李斯特還為了貝多芬塑像的事情,大力的奔走、出錢,除了對貝多芬的景仰與尊敬外,應該也有感謝貝多芬知遇之恩的情份吧!
     
    李斯特才16歲時,他已經在舞台燈光閃耀下度過7年,由於過度的疲勞開始產生了副作用,因為他的健康狀況變差了,於是他和父親到布洛涅(Boulogne)海濱去療養。李斯特的父親在旅程中身體日衰,不久後就去逝了,此時李斯特轉向宗教尋求力量,日後也經常如此。
     
    李斯特17 歲時初至巴黎,結識了一位伯爵之女 " 卡琳‧聖克里克 ",兩人一見鍾情相互愛慕,但這段姻緣卻不為伯爵所接受,最後則被硬生生地拆散,李斯特為此曾一蹶不振。
     
    1830年巴黎爆發革命。在這激動人心的一年裡,他遇到三位對他的音樂有很大影響力的人:帕格尼尼、白遼士和蕭邦。帕格尼尼以其奇特的技巧蠱惑了年輕的李斯特。而白遼士則擴展了樂團的規模,當李斯特接觸了浪漫主義後,也決定擴大鋼琴這方面的架構編制。蕭邦對李斯特的影響則是:他撫平了李斯特不安的情緒。
     
    1835年23 歲,李斯特在蕭邦聚會上認識瑪麗.達各爾伯爵夫人(Marie d Agoult) , 隔年這位伯爵夫人遺棄丈夫與李斯特雙雙私奔至瑞士,兩人並育有三名子女,其中的柯西瑪在長大成人後嫁給李斯特最得意的入室弟子漢斯.馮.畢羅,之後柯西瑪重蹈母親覆轍,遺棄親夫轉而投入華格納的懷抱。 在瑪麗的影響下,李斯特開始鑽研歌德和但丁的作品,並開始作曲。這就是《旅遊歲月》(Années de pélerinage) 他和瑪麗共同旅遊的時光。之後的幾年,出現了瘋狂的「李斯特熱」,李斯特在維也納一口氣辦了10場音樂會,這一次輝煌的巡迴演出,足跡幾乎橫跨整個歐洲。當時他受歡迎的程度,就算只是短短的5分鐘在等火車的空檔,車站的鋼琴就會被搬上月台,使他能為圍繞他的群眾演奏。另外,他的社交成就也同樣輝煌,因為李斯特奇特的音樂家特點還結合了他性感的魅力,讓他被贈與寶刀、寶劍、獎章和頭銜。但這股「李斯特熱」妨礙了他和瑪麗的關係,在1847年,瑪麗決定離開他。
     
    1847 年李斯特36歲,在和瑪麗分開後,開始淡出職業演奏活動轉而醉心於文學修養。在此其間,李斯特結識了另一位頗具文學素養,28歲的波蘭公主卡洛琳.賽恩-維根斯坦 (Carolyne Sayn-Wittgenstein) ,李斯特發覺能和卡洛琳共享深刻的宗教感情和對文學的熱愛,於是他決定放棄旅行演奏的生活,和卡洛琳居住在俄羅斯南部的烏若寧斯 (Woronince),並開始專心從事作曲。然而,這種生活只維持了12年。之後,在1865年,他在天主教會中決心持首四項誓約,代表他願終生信奉天主教,之後他也決定守獨身原則。
     
    在李斯特生命的末期,他把僅存的年華分給了羅馬、威瑪和布達佩斯三地;奉獻出他的時間給音樂、宗教和愛情。這種安排令人滿足但也使人精疲力竭。在1886年,當他前往貝魯特途中感染了造成他後來死亡的感冒,因為當他在坐火車當中,敞開著窗戶欣賞月亮。所以當他一到貝魯特後,他就病發了肺炎,並於7月31日平靜的死去,享年 75 歲。
     
    李斯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已臻化境的鋼琴演奏技巧,後來他更將這份才能發揮到各種樂事上。他除了是一位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之外,他還是批評家、作家、神父、教師、紈桍子弟。他既是音樂界的表率人物,也是角色複雜多變的人。
     
    從少年時期開始,李斯特就韻事不斷。雖然他也不斷宣稱要脫離凡世皈依宗教,但直到晚年時他才正式付諸行動擔任教會基層僧職,人稱「李斯特神父」,然而即使在當上神父之後依然韻事不斷,因而有人稱他是「披著僧袍的魔鬼」。
     
    李斯特痛恨貴族勢力,堅持與貴族平起平坐,一旦遭受無禮待遇,不論對象一概罷手不彈鋼琴。每當他彈奏時,若有人對他態度無禮,他必還以顏色,因此畢生得罪過不少皇宮貴族。李斯特有時宅心仁厚,但是瞬間又會變得十分傲慢。他愛慕虛榮,喜歡別人在耳邊阿腴奉承。他也是個勢利眼,一旦人們對他表示屈服,他的態度就會轉為慷慨大方。而凡是被他識出才華出眾的後進,他必定大力獎掖褒賞盡全力提拔。
     
    李斯特深知自己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特別是他能深刻地掌握住觀眾的心理,每件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包括他懂得如何利用曲目,在演奏會現場撩起觀眾的情緒和注意力等等。因此他的音樂都是既大膽、又炫麗的樂曲,音樂效果都是經過他的細心安排而呈現出來的,他的作品栩栩如生、富有生氣,其立意則是在於驚世駭俗。
     
     
    李斯特在十九世紀當時建立了炫技性、風格華麗的演奏典範。如孟德爾頌所說:「他的演奏確實無與倫比,我從未見過能夠在瞬間把音樂的感受傳達到指尖的演奏家,其音感之敏銳,當今世上難有匹敵。」
     
    李斯特音樂風格的形成,早期深受三位樂壇宗師的影響:
    白遼士:
    李斯特從白遼士處發掘了音樂色彩的意義,白遼士的作曲方式頗能迎合李斯特的口味,李斯特也希望在鋼琴創作上營造出白遼士管弦樂曲中的氣勢。

    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給予李斯特的影響純粹屬於樂器技巧方面,李斯特在聽過帕格尼尼的現場演奏之後,決心要把帕格尼尼式的演奏效果發揮在鋼琴上,為此,李斯特訂下努力的兩大目標: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傾倒全場觀眾的本領。

    蕭邦:
    李斯特從蕭邦處學得了鋼琴演奏的另一番意義:鋼琴除了可以賣弄技巧之外,更可以傳遞詩情,表達出更深的音樂意境。
    李斯特創造了「交響詩」的樂曲形式並使交響詩的創作風潮席捲當時歐洲各地。李斯特對於樂壇另一貢獻就是他對主題變化的運用,在他的作品中,主題必須身兼多重使命,經過多次雕琢發展之後,原先的主題或以新的形式出現,卻無礙於聽眾對它的辨識。 12. Liszt: Liebestraum No.3 (愛之夢)
    http://www2.ouk.edu.tw/wester/composer/composer013.htm
     

    這首就很抒情,其旋律恰如愛情.....

    這個就要從李斯特豐富的情史說起~

    一八三三年,李斯特二十二歲,
    愛上了二十八歲的瑪麗.達葛爾(Marie D'Agoult)伯爵夫人。
    她和伯爵相差二十歲,二人之間的感情欠佳,
    李斯特正是才華橫溢的瀟灑少年,
    很快就獲得了這位少婦的芳心。
    一八三五年,二人私奔到日內瓦,
    十二月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布蘭丁(Blandine)誕生;
    一八三七年第二個女兒柯西瑪也隨之誕生。
    一八四七年,李斯特赴俄舉行演奏會,
    他的風采又使俄國的卡洛琳公主(Caroline van Sagn Wittgsenstein)大為傾心。
    卡洛琳公主也是二十八歲,而且也和丈夫因感情不合而分居。
    她更是熱情的自動向李斯特投懷送抱。
    十月間,李斯特結束了在俄國最後一場演奏會,二人就一同回到威瑪同居。
    在此期間,李斯特完成了十二首交響詩、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達到了創作的巔峰。

    李斯特曾經寫過三首題為愛之夢的鋼琴曲,其中以第三首最為著名此曲原為聲樂曲,一八四五年根據德國詩人弗雷利格拉特(Freiligrath)的情詩能愛就愛吧!所寫,詩的大意如下:

    我的愛之夢 將綿延直到永遠 雖然我倆分離 
    我的愛之夢 我知仍然綿延 雖然物換星移
     
    在沉寂的深夜裏 聽妳奇妙的心聲 到黎明始知妳己遠去
     
    我的愛之夢 如同妳把我擁抱 充滿柔情蜜意 
     
    夜夜月下 願幸福充盈 愛情之夢 何其歡欣

    這詩句在當時膾炙人口,以流暢的文辭表達人生真摯的愛情。李斯特就將她譜成優美的旋律,後來又以單純的旋律加上複雜的和聲改編成富有浪漫情趣的鋼琴曲,這首如夢如詩的樂曲,百年來一直為人讚賞,也是演奏會中最常聽到的美妙的樂曲。

    此曲是單純的三段體,迷人的主旋律不疾不徐的帶出,引人深深的陶醉在柔情蜜意的愛之夢裏,中段經由李斯特獨特的過門樂段又回到了主題,整首曲子編織著純情戀人的憧憬,隨著旋律的進行,讓我們可以拋除塵世間的煩憂,回到美麗而純真的伊甸園中。

    http://tw.myblog.yahoo.com/jw!it6V9dqGGQPDHOmbXLP9GA--/article?mid=10&next=9&l=f&fid=5
     
    13. Liszt La Campanella
    「鐘」La Campanella 由十九世紀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Liszt,1811-1886)根據帕格尼尼 (Paganini)的小提琴曲「鐘」改編的鋼琴獨奏曲,這是鋼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題大練習曲》(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六首中的第三首。


    http://tw.myblog.yahoo.com/jw!it6V9dqGGQPDHOmbXLP9GA--/article?mid=7&prev=9&next=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