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如何減輕COVID-19 的全球負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截至 2023 年 2 月,世界衛生組織 (WHO) 報告稱,全球有超過 680 萬人死於 COVID-19 大流行。世衛組織警告說,這些數字可能低估了大流行病的真實死亡人數。
可悲的是,COVID-19 大流行遠未結束:世衛組織繼續每週報告數千例新死亡。作為回應,醫學和製藥科學界正在致力於開發和改進疫苗和治療方法。與此同時,營養科學界一直致力於解開營養與 COVID-19 易感性和 COVID-19 嚴重程度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在世界上醫療條件有限的地區,營養可能在疾病預防和緩解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以下是 ASN 期刊上發表的一些有前途的原創研究和評論的樣本,它們有助於指出有效的營養策略,以減輕 COVID-19 疾病的全球負擔。有關 ASN 期刊如何探索 COVID-19 如何影響糧食不安全的信息,請訪問我們之前的博客。
  • 急性期營養治療與 COVID-19 感染通氣患者預後的關係:一項多中心前瞻性觀察研究,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2022 年 1 月
    尚未確定針對嚴重 COVID-19 感染急性期的最佳營養療法。作為回應,Kensuke Nakamura 等人。進行了一項前瞻性觀察研究,以檢查在 COVID-19 急性期提供營養對死亡率和重症監護 (ICU) 後綜合症的影響,重症監護後綜合症是一組認知、身體和心理健康障礙,可能發生在以下患者身上ICU出院。具體來說,作者在日本 32 個重症監護病房之一的 297 名需要機械通氣的 COVID-19 感染患者中檢查了前 7 天營養輸送的效果。本研究未定義營養方案:營養由每位主治醫師決定。不過一般來說,在急性期的前 7 天內,患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約 20 大卡能量,每公斤體重攝入 1 克蛋白質。研究結果表明,“在機械通氣 7 天或更長時間的 COVID-19 患者中,第 4-7 天的營養輸送與調整後院內死亡率降低顯著相關,但與重症監護後綜合癥結果無關”
  • 營養在 COVID-19 易感性和疾病嚴重性中的作用:系統評價營養學雜誌,2021 年 5 月
    Philip T. James 等人與 22 篇已發表的文章、38 篇預印本文章和 79 項試驗合作。審查了證據,以闡明營養不良如何影響 COVID-19 的易感性和進展。作者發現,“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預防肥胖和 2 型糖尿病將降低 COVID-19 嚴重後果的風險。” 例如,一項針對法國 COVID-19 ICU 患者的研究發現,肥胖是患者中最常見的合併症。同樣,在另一項研究中,發現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患上嚴重或危重的 COVID-19 疾病,並伴有更多並發症,包括更高的死亡率。作者確實發現“迄今為止有限的證據表明,高劑量的微量營養素補充劑可以預防疾病或加速治療。
  • 觀點:針對腸道微生物組以減輕 COVID-19 結果的營養策略營養學進展,2021 年 3 月
    “在感染 COVID-19 的住院患者中觀察到的胃腸道表現和腸道微生物改變提高了人們對腸道機制在增加疾病嚴重程度方面的潛在作用的認識,”Laurence Daoust 等人說。在他們的評論中,作者探索了針對腸道微生物群的潛在營養策略,目標是使用多酚、益生菌、維生素 D 和 ω-3 脂肪酸,目標是找​​到“既容易適用於既往有代謝疾病的弱勢人群的具體建議合併症和老年人,也適用於普通人群。” 儘管其中一些策略似乎有望預防 COVID-19 或限制其嚴重程度,“主要問題是缺乏精心設計的大規模臨床研究,無法讓我們得出最終結論並最終制定公共衛生建議。” 例如,作者指出建議使用高劑量的維生素 D 來保護人們免受 COVID-19 的侵害,“這也可能導致繼發性血管鈣化,這是一种血管疾病,其特徵是鈣沿血管沉積牆。”
  • 西方飲食模式抗氧化攝入量和氧化應激:SARS-CoV-2/COVID-19 大流行期間的重要性營養學進展,2021 年 1 月
    Igor Trujillo-Mayol 等人。報告稱,當前的 COVID-19 危機導致了該疾病引起的高氧化應激。此外,政府為控制大流行而採取的措施導致焦慮、壓力和抑鬱情緒增加,所有這些都加劇了氧化應激,增加了 COVID-19 感染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儘管證據仍然很少,但有一些跡象表明,健康的飲食以及補充抗氧化劑的攝入,包括鋅、硒、維生素 E、維生素 D 和兒茶素,對 COVID-19 患者有益。即使是地中海飲食等健康飲食也無法滿足每日維生素 D 需求,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補充。尤其,作者建議“老年人和肥胖者等弱勢群體可以從抗氧化劑補充劑中受益,以改善他們的抗氧化反應。” 然而,作者確實指出,目前“平衡飲食中所需的抗氧化劑含量以對抗 COVID-19 患者的氧化應激是一個尚未回答的問題。”
我們邀請您仔細閱讀所有四種 ASN 期刊,以了解有關 COVID-19 與營養之間雙向關係的更多信息。使用術語“COVID-19”進行快速搜索,您將找到數百篇文章。
此外,如果您正在研究營養與 COVID-19 疾病之間關係的任何方面,我們邀請您提交您的研究結果以在 ASN 期刊上發表。我們的編輯團隊將確保您的原始研究結果或評論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幫助改進 COVID-19 預防和治療策略,並推動這一緊迫的營養研究領域的更多發現。
歡迎訂閱我的睡眠舒壓頻道,睡前聽頌缽、冥想、森林音頻,可以讓你保持放鬆專注在自己!
歡迎訂閱我的醫學科普頻道,想知道更多醫學常識或者認識疾病和治療,請訂閱我!
► 合作: fayemoe1108@gmail.com
► Instagram:lucccclucccc Instagram

資料來源:https://nutrition.org/asn-journals-explore-how-nutrition-can-alleviate-the-global-burden-of-covid-1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77內容數
不要做一個無知的人know it all,而是做一個無所不學的人learn it all,我們一起不斷學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露小西Lucy 的其他內容
*作者:David S. Seres,醫學博士,ScM,PN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人類營養研究所醫學營養學主任和醫學教授 最近的 ASN 博客探討了COVID-19 大流行與糧食不安全之間複雜的雙向聯繫 ,以及減輕 COVID-19 全球負擔的有效營養策略。其中一些營養策略包括維生素 D。下文
摘錄自「2022 台灣頭痛學會民眾衛教手冊」 A. 經皮眶上神經刺激療法 (transcutaneous supraorbital neurostimulation): 以電刺激或磁刺激治療偏頭痛的儀器已開發出幾種,目前最成熟且已引進台灣的是「經皮眶上神經刺激療法」,商品名舒服麗 (Cefaly),
福芯中週波治療器,按爽機$8?90 時間限定:30分鐘自動結束 輸出頻道:一組 作動模式:模式1(綠LED燈)脈衝頻率5KHz,波寬200us — 模式2(藍LED燈)脈衝頻率2K~7.8KHz,波寬128~500us 強度設定:31階力道 輸出電壓:0–77.5Vp-p(可調整) 輸出電流:RM
NAD+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子,它在我們身體裡發揮著許多重要的角色。你可以想像它像是一個小小的能量傳遞者,它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把食物轉化成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力氣去奔跑、跳舞、甚至是思考。我們也可以叫它能量小管家
過敏! 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無害的物質進入體內時所產生的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免疫系統是人體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的防禦系統。當免疫系統將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敵人來對抗時,自然會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慢性過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誘發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時,身體就會發炎。 疲勞、缺
⏪快篩與PCR差別: 抗原快篩仍不如PCR檢測精密,仍有誤判可能。且只能檢驗陰性、陽性,無法得知Ct值來推估體內的病毒量,亦不能做基因定序。 抗原快篩檢測 10~15分鐘,然而準確度比較低;RT-PCR核酸檢測需 1~2 天。 ▶️快篩步驟: 1、鼻腔拭子:將長型棉花棒伸入鼻腔內,到達最深處的鼻咽位
*作者:David S. Seres,醫學博士,ScM,PN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人類營養研究所醫學營養學主任和醫學教授 最近的 ASN 博客探討了COVID-19 大流行與糧食不安全之間複雜的雙向聯繫 ,以及減輕 COVID-19 全球負擔的有效營養策略。其中一些營養策略包括維生素 D。下文
摘錄自「2022 台灣頭痛學會民眾衛教手冊」 A. 經皮眶上神經刺激療法 (transcutaneous supraorbital neurostimulation): 以電刺激或磁刺激治療偏頭痛的儀器已開發出幾種,目前最成熟且已引進台灣的是「經皮眶上神經刺激療法」,商品名舒服麗 (Cefaly),
福芯中週波治療器,按爽機$8?90 時間限定:30分鐘自動結束 輸出頻道:一組 作動模式:模式1(綠LED燈)脈衝頻率5KHz,波寬200us — 模式2(藍LED燈)脈衝頻率2K~7.8KHz,波寬128~500us 強度設定:31階力道 輸出電壓:0–77.5Vp-p(可調整) 輸出電流:RM
NAD+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子,它在我們身體裡發揮著許多重要的角色。你可以想像它像是一個小小的能量傳遞者,它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把食物轉化成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力氣去奔跑、跳舞、甚至是思考。我們也可以叫它能量小管家
過敏! 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於無害的物質進入體內時所產生的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免疫系統是人體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的防禦系統。當免疫系統將無害的物質誤認為敵人來對抗時,自然會誘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慢性過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當我們攝取的食物誘發體內的免疫系統反應時,身體就會發炎。 疲勞、缺
⏪快篩與PCR差別: 抗原快篩仍不如PCR檢測精密,仍有誤判可能。且只能檢驗陰性、陽性,無法得知Ct值來推估體內的病毒量,亦不能做基因定序。 抗原快篩檢測 10~15分鐘,然而準確度比較低;RT-PCR核酸檢測需 1~2 天。 ▶️快篩步驟: 1、鼻腔拭子:將長型棉花棒伸入鼻腔內,到達最深處的鼻咽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還記得國內剛開始有長新冠災情,最常提到的莫過於腦霧和糖尿病? 在一系列介紹長新冠腦霧後,國內近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與「新生糖尿病」以及國人健檢常出現的紅字: 高膽固醇,這些問題和長新冠是否有關? 2024年的新科學證據提供了一絲線索: 好膽固醇和鐵蛋白是長新冠嚴重程度的關鍵標誌物。
Thumbnail
「糖尿病患的抵抗力較差,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出現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的機會較高。」歐弘毅醫師說,「這些患者發病後常常是兵敗如山倒,相當危險,可能住院超過一個月。事先做好預防措施,才是最佳的策略!」
Thumbnail
大規模研究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 有 200 多種症狀已經兩年多了。科學家們一邊努力尋找造成長新冠的原因,另一邊則努力尋找治療長新冠的方法。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長新冠研究經費增加了近 50%...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英國劍橋大學和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及聖卡洛斯臨床醫院科學家於2024年8月2日在發表了《心血管疾病和covid-19:系統評價》,對繼發於新冠肺炎 的急性和慢性心血管併發症進行系統回顧。。。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現代人免疫力失調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本書由醫學菁英社編著,書中涵蓋認識免疫力/免疫系統、免疫力等於抵抗力等重要的知識,提供日常生活指引以及關於正確飲食觀念與原則。這本書有益於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並規劃良好免疫力的積極對策,進而預防罹病或避免惡化。
Thumbnail
根據《華盛頓郵報》6月6日的報導: 「新冠大流行後出現了“不尋常”的癌症。醫生問新冠病毒是否是罪魁禍首?」先說結論,2024年新冠第五年,科學家和醫生說: 「希望我們錯了!」自COVID-19大流行以來,侵襲性、晚期和罕見癌症的增加,是否和感染新冠有關? 美國國家數據和大型癌症機構證實了這一趨勢
Thumbnail
還記得國內剛開始有長新冠災情,最常提到的莫過於腦霧和糖尿病? 在一系列介紹長新冠腦霧後,國內近期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與「新生糖尿病」以及國人健檢常出現的紅字: 高膽固醇,這些問題和長新冠是否有關? 2024年的新科學證據提供了一絲線索: 好膽固醇和鐵蛋白是長新冠嚴重程度的關鍵標誌物。
Thumbnail
「糖尿病患的抵抗力較差,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出現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的機會較高。」歐弘毅醫師說,「這些患者發病後常常是兵敗如山倒,相當危險,可能住院超過一個月。事先做好預防措施,才是最佳的策略!」
Thumbnail
大規模研究發現,長新冠Long Covid 有 200 多種症狀已經兩年多了。科學家們一邊努力尋找造成長新冠的原因,另一邊則努力尋找治療長新冠的方法。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長新冠研究經費增加了近 50%...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