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斷捨離」---與另一平行宇宙的自己相遇

    amp-img-attr

    近年「斷捨離」的風潮,幫助人們有效益的整理居住環境,很多人也在實踐過程中看見更多面向的自己、無意間鬆動了隱晦的情緒,乃至人際關係等各層面的釐清。

     「斷捨離」之所以成為一股風潮,想必是當代社會有這樣的需求。試想農業時代、經濟起飛前人們會覺得日子要富饒豐康都很不容易,甚至推崇「節儉是美德」,怎麼可以亂丟棄東西,於是有時養成了東西若不是損壞到不能用就會留著、堆著備用。

     當人們努力向上拚經濟、不斷向前衝的過程中,財富漸漸寬裕,卻也堆積了很多有形無形及分不清有價值或無價值的事物。尤其當一切都那麼辛苦才獲得,好不容易才有的好日子,使得惜物的美德逐漸演變成放不開的心情。而這些演化,對於一出生就被呵護疼愛、生活較無虞的世代來說,就會看不懂長輩的生活方式。他們會看不明白:「明明眼前的物質都算安和樂利,但年長的一輩卻總是想積存更多,心境過得寒酸、不斷擔心未來變化,總是過著防患未然、無法放鬆的日子。」

     有些家庭也會因為世代觀念差異,造成婆媳、親子問題。試想不同家庭背景成長下很多觀念都需要磨合,何況不同世代。有人會覺得自古以來都一樣有這些問題,也以為只能無奈地接受眼前的一切,結果不自覺地也沿襲上一代的行為模式。其實,要脫離各種重複輪迴模式亦是一條「自我負責」的路。這也意味著如果可以主動學習並意識到自己與別人所在位置的差異,再從其中思考適切的作為,那麼就不會一直走回頭路。

     很多經驗讓我覺得深入了解不同成長背景所造就的觀念和行為差異很重要,否則總一廂情願的以為自己才對的處理方式,不僅會惹腦對方(踩到雷)而不自知,自己也會因為陷入情緒而無法從中反省思考,而結果就會上演「明明是好意卻演變成兩敗俱傷」的情節呢!也所以這個世代更需要學習各種面向的「斷捨離」,除了物品、也包含了人際關係、各類資訊的處理;相對來看,這不也表示我們所處的環境雖然比較複雜,但卻也是更富足的呀!

     章成老師教導說過:「人生不是來要的,人生是來瞭解的。」這真是有很多面向的意涵。而在很多我們不願丟棄又不斷想要的事物中,或許隱含很多我們可以深入探究瞭解的事。有時我們以為的惜物、惜情,其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貪求與放不下。而這些眷戀真的有帶給我們甚麼好處嗎?

     資訊交流繁冗快速,如果沒有更有「覺」的選擇資訊,不用等到下一代,在同一輩之間觀念和做法都很快就顯得落後、過時。相對的,若不懂「選擇」就容易被大量資訊淹沒以致不懂得判斷,但又以為自己懂很多,就像無意識地囤積一大堆物品、也不用心看待自己真正的需求,以致讓自己囤積至好似「擁有很多」卻也無從享受。

     以前少數人才會去想到「自我實現」的問題,現在不僅可以追求「自我實現」、也諸多談論「如何做自己、愛自己」的重要。那麼我們可曾細想自己目前的觀念是在哪個階段?有跟時代接軌去做些調整學習嗎?

    人的「體質」是可以改變的,而個性、慣性養成的「習氣體質」也可以改變。如果只歸咎先天條件如何…後天環境如何…,那麼這不也可以成為理所當然的藉口。

     想改變「體質」,可以從「清楚不需要甚麼」、「明明知道應該斷掉甚麼」、「應該停止甚麼」開始調整,也可以從「感謝現在所擁有的」開始。當你衷心感謝時,很神奇的,你會更有智慧地知道該給自己甚麼養分、該把自己放在甚麼更適切的環境。那麼,你心中另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也將會歡喜地迎向你而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