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劇本:重視角色扮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關於著重的點差異在我更重視角色塑造,而夥伴更在意一個好的劇情。
之前討論過程中提過GTA擁有好劇情這樣的案例,是夥伴比較不清楚的點。顯見組內需要更開闊的心胸去看各種作品,並試著剖析是我們需要做到的。謀殺故事、英雄與反派故事其中的衝突點都是一個可以拿來在教育意義或文化加值的討論點。給老師交差也罷,實際上也可以給我們自己良心交代,因為這些是確確實實而非強加的故事。
GTA V的富蘭克林
過去我提出認為無法編出超越他人的劇本,似乎是夥伴一直想關切的點,尋找編劇課程、為編劇過程而苦惱。我不是沒有信心,而是實際的角度去看。回到之前舉例的蝙蝠俠與反派,可以參見過去撰寫的#關於角色的塑造:小丑的結語:
「無關乎角色本是如何被塑成的,而是被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配音、扮演、行為、抉擇所定義的。」這邊提及的是對於相同角色,在既定的背景設定下所有的其他詮釋,之間的差異與吸引之處。
蝙蝠俠90年代動畫系列
仔細的觀察蝙蝠俠90年代動畫系列,每段故事都採用了簡單而大同小異劇情模板,壞人因各自苦衷偏激的報復社會→蝙蝠俠一段式阻止→壞人學一課或假裝從良→蝙蝠俠二段式阻止。為什麼觀者會對這看似大同小異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的流連,不是因為受眾是兒童而設計單純,在這全年齡向的卡通作品中,類似的劇情模板卻有不同的吸引人之處,則在於深刻刻劃的角色與設計,包括從角色形象背景執著與人格缺陷等細節,與不同角色間的糾葛、愛恨、狂熱、欺瞞、背叛。
回到前文提及對於不同小丑刻劃的文章,不同作品對相同角色的描摹,由廠商多次的重新翻拍與衍伸作品,更再參見GQ對蝙蝠俠系列電影中不同的反派詮釋:
回到前文提及的GTA5劇情,不深入討論其中劇情,簡單提取其中元素並剖析,闡述了三段時而平行時而交織的故事,從惹到黑幫老大而鋌而走險、幸運的瘋子到典型的黑幫小夥想在街頭闖出片天。可以屢見不鮮地找到類似的故事範例,然而這款遊戲劇情之所以吸引人,除了三線敘事手法外,還有主角與周邊角色的形象與關係刻劃,包括家庭關係的付出與不知感恩、同儕間的壓力及「毒性關係toxic relationship)」,複雜交錯而前後呼應,這才是「角色扮演」遊戲名符其實之本。
但當然不是具備「複雜與呼應」、「同儕」、「家庭」這些元素就能打造脈絡通暢而引人入勝的劇情,所謂「角色扮演遊戲之本」,應該在於「創造衝突點」、「刻劃」與「抉擇」。所以說創造一個故事,最重要之處不在於需要什麼模板或是元素,當然選取適當劇情模板與元素作為素材也是重要的取捨點,但能剖析並學習其他作品的要點更是在設計這樣的產品時更重要的。
舉例來說以福音戰士來看,若把使徒入侵作為一個討論對象,在剖析這項作品將其作為反配類型收納到素材庫就是一大失誤。使徒創在了作品中的情境:世界遭受入侵者攻擊,是一個相當普遍的故事模板,他所創造的是環境,提供給玩家的就只是一個攻或受的目標,在一個完好的角色扮演遊戲中,除了外型與意涵上的塑造外,更該做好與玩家間的關係刻劃,而更能符合這個條件的,更該是包括碇源堂、美里與明日香等使主角深受毒性關係與英雄主義下不平等壓力的有害配角。
毒性關係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基於對角色扮演遊戲的熱衷針對各式作品所做的調查研究與剖析,一些個人筆記與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Villa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備註:含劇透) 這部分由一些個人興趣與觀察組成,初步構想能解析作為產出物中反派塑造章節的範例原型,另一方面蝙蝠俠與高譚市相當吸引我,值得作為劇情方面、世界觀的剖析討論,在撰寫這段內容時並沒有做完整的回顧,客觀與完整度有所欠缺、只能說是「蒼白騎士」漫畫系列的觀後感以及日常心記。 #蝙蝠俠與高譚市——
(備註:含劇透) 這部分由一些個人興趣與觀察組成,初步構想能解析作為產出物中反派塑造章節的範例原型,另一方面蝙蝠俠與高譚市相當吸引我,值得作為劇情方面、世界觀的剖析討論,在撰寫這段內容時並沒有做完整的回顧,客觀與完整度有所欠缺、只能說是「蒼白騎士」漫畫系列的觀後感以及日常心記。 #蝙蝠俠與高譚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本篇文章討論了主角反規則的概念,並提供了幾個符合描述的好例子。探討了積極和消極的「反規則」主角,並介紹瞭如何設定這些主角的角色特質和職業設定。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一個故事優秀精彩與否,除了劇情是否別緻、文采是否斐然之外,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世界觀是否完善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雖然四者並無高下之分,然而文筆是裝飾,可以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劇情是驚喜,莞爾一笑有餘,拍案叫絕卻難矣;而角色與世界觀,才是真正引領觀眾一顰一笑的核心,以及身歷其境的關鍵。  
今天這篇較為簡短,因為怎麼設定主角,其實在英雄的旅程這類的故事裡,在所有要素中屬於相對簡單的問題。 依造幾個簡易的要素加總起來就等於主角,直接以等式來表示: 職業 ( 身份)a+目標a+行為a+層次需求a=主角a 這裡要注意的是,主角有兩層等式。
Thumbnail
在創作作品時,許多創作者很容易陷入混淆主題的局面。本文介紹瞭如何避免混淆主題,包括澄清角色內在衝突、控制故事深度和確定主角目的。透過列出角色設定格和刪除不適合主角性格的情節,作者能夠讓主題更加明確並減少讀者吸收故事的阻力。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上篇講體制不公,本篇講敵人太強. 怎樣的故事叫做敵人太強? 可以先基本認定主流商業類型電影都可以暫稱為敵人太強(雖不絕對,但十有八九). 光看預告便會讓觀眾理解到主角要完成任務,將會有強大敵人或是艱困的條件要達成或是克服,不會去想到主角必須反求諸己,自我省思與改進.雖然聽起來是一段廢話,但搞錯
繼上篇講了角色的外在與內在. 這篇要講的是角色要對抗的方向. 對抗的方向我個人一樣分為2種: 1是體制不公 2是敵人太強 一個故事只擇其一種讓角色去遭受或是挑戰,事關作者以這個有缺陷的角色想要帶領觀眾往哪裡去成長.
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角色,這篇文章從外在與內在的角度探討角色的定義和相關概念,並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探討內在追求與慾望。最後列舉網路上對於角色的定義,包括角色的類型、性格特點、動機、發展、與情節的互動、背景故事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本篇文章討論了主角反規則的概念,並提供了幾個符合描述的好例子。探討了積極和消極的「反規則」主角,並介紹瞭如何設定這些主角的角色特質和職業設定。
Thumbnail
當創作故事時,需專注於主角的外在身分,包括身份職業與動機。內在身分只在故事發展後才會展現。文章提出針對不同身分的主角,需對應對象及層次需求,才能確定故事主角。同時,作者呼籲在故事開始前不要讓內在影響外在故事。這樣的建議可應用於各類型的故事創作中。
  一個故事優秀精彩與否,除了劇情是否別緻、文采是否斐然之外,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世界觀是否完善亦是相當重要的因素。雖然四者並無高下之分,然而文筆是裝飾,可以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劇情是驚喜,莞爾一笑有餘,拍案叫絕卻難矣;而角色與世界觀,才是真正引領觀眾一顰一笑的核心,以及身歷其境的關鍵。  
今天這篇較為簡短,因為怎麼設定主角,其實在英雄的旅程這類的故事裡,在所有要素中屬於相對簡單的問題。 依造幾個簡易的要素加總起來就等於主角,直接以等式來表示: 職業 ( 身份)a+目標a+行為a+層次需求a=主角a 這裡要注意的是,主角有兩層等式。
Thumbnail
在創作作品時,許多創作者很容易陷入混淆主題的局面。本文介紹瞭如何避免混淆主題,包括澄清角色內在衝突、控制故事深度和確定主角目的。透過列出角色設定格和刪除不適合主角性格的情節,作者能夠讓主題更加明確並減少讀者吸收故事的阻力。
美國漫畫人物蝙蝠俠,他用自己的能力保護葛咸城,隱身於漆黑之中將一個又一個壞人打至落花流水。照道理說他應該大受葛咸城市民歡迎,但偏偏蝙蝠俠是個被警察追捕,被葛咸城市民恐懼的角色。80年代之後不同導演拍攝蝙蝠俠,都會很強調蝙蝠俠的左右不是人。
上篇講體制不公,本篇講敵人太強. 怎樣的故事叫做敵人太強? 可以先基本認定主流商業類型電影都可以暫稱為敵人太強(雖不絕對,但十有八九). 光看預告便會讓觀眾理解到主角要完成任務,將會有強大敵人或是艱困的條件要達成或是克服,不會去想到主角必須反求諸己,自我省思與改進.雖然聽起來是一段廢話,但搞錯
繼上篇講了角色的外在與內在. 這篇要講的是角色要對抗的方向. 對抗的方向我個人一樣分為2種: 1是體制不公 2是敵人太強 一個故事只擇其一種讓角色去遭受或是挑戰,事關作者以這個有缺陷的角色想要帶領觀眾往哪裡去成長.
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角色,這篇文章從外在與內在的角度探討角色的定義和相關概念,並結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探討內在追求與慾望。最後列舉網路上對於角色的定義,包括角色的類型、性格特點、動機、發展、與情節的互動、背景故事和角色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