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去內在幫你更精準定位主角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說結論,你的主角,與故事無關。

我說的你的主角,指的是內在身分。

當我們設想主角時,需要思考身分職業與動機,再將之分為外在與內在。

在人類認知界限裡,外在是主角為了滿足內在追求而驅動的外殼,以職業或身分去界定,人類不一定實際體驗過,但是可以理解;內在無非愛恨情仇與層次需求,只要是人類都能理解,只差異在心智年齡。

而一句話說故事的邏輯裡,不講內在。


請想像這個小故事:

你為了買東西而去超市,閒逛時看到一個商品,上面的圖案吸引了你的注意,那是新出的零嘴嗎?好奇的拿起來正面看看反面看看,盯著盒面上的介紹,試著想像一下會是什麼味道,思慮再三怕會被包裝給騙了,所以你不斷的看著說明確認與心中想像的差異應該不大,除了它號稱的新口感或新口味讓人期待又怕受傷害,最後再確認一下價格後,決定嘗試一下放進提籃裡。


在這段想像裡,你有曾試想過零嘴的心情嗎?你沒有。

誰會在乎零嘴的心情?包裝如果沒辦法吸引人購買,這零嘴連存在的價值都沒有了。

同樣道理,誰會在乎主角的心情?如果故事不吸引人,誰還在乎主角有愛恨情仇?

有人說主角的愛恨情仇是用來共鳴,說實話,有國仇家恨真情深愛的天選之人應該沒有時間看電影聽故事。

我想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主角們可能不想再體驗同樣的遭遇。

不要去寫主角的內在,在觀眾還未理解你的故事在講什麼之前。

主角的內在係為了建立動機與成長弧線,這兩點都是買票後才看的到。


因此,在一句話說完故事裡,我們只寫外在,為此你需要精準定位主角的身分職業,以達到產生類型與預測的效果。

舉例:當主角身分是媽媽或是爸爸時,就會產生一個對應者的身分叫做孩子,以及歸屬層次需求。爸爸媽媽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如果是寫爸爸,觀眾可以預測到是為了孩子。

當作者思考主角是誰,必須同時思考對應者,接著會產生為什麼,然後建立一個層次需求。

誰、對應者、為什麼、層次需求,結合起來幫助作者穩固主角,確認主角是"誰"。

接下來我會在一句話裡加上隱藏的第四點:為什麼


套用全面啟動的模式但是將主角變更以幫助說明:

這是原本的一句話,加了隱藏第4點為什麼:

  1. 誰:商業間諜
  2. 憑什麼:使用夢境機器
  3. 做什麼:給目標放入一個念頭
  4. 為什麼:完成商人的委託—獲得尊重層次需求

這是一個科幻犯罪故事

商業間諜的對應者商人,為了完成商人的委託

這是將誰換成爸爸的版本:

  1. 誰:爸爸
  2. 憑什麼:使用夢境機器
  3. 做什麼:給目標放入一個念頭
  4. 為什麼:孩子—獲得歸屬層次需求

變成一個科幻親情故事

爸爸的對應者是孩子,為了完成孩子的要求

有看過全面啟動的人可以知道,其實主角有多重身分職業,商業間諜、賊頭、夢境機器操作者、丈夫、爸爸


使用拆片表看,在第1章第5節與第7節的時候,主角有個爸爸的身分被揭露,他做這一切是為了回家當爸爸,主角的內在動機到這裡介紹完畢。

raw-image


以正常故事時間來算,已經是21分鐘之後(全面啟動全片達140分鐘之多,因此有遞延),而故事裡主角是誰,你只有12分鐘(片長90分)到15分鐘(片長120分)可以介紹,光介紹主角與外在動機就時間緊促,實在不應該將前15分鐘的精華時間分給內在動機。會讓觀眾混淆主角是誰,以及主角行動的核心動機與利益。

如果全面啟動一開始就讓觀眾看到他是爸爸又是賊又是丈夫,只會產生混淆,無法理解主角是誰,以什麼身分,為了什麼在前進。


最後,把全面啟動的主角內在職業抽調,從爸爸換成媽媽,可以發現其實完全不影響一句話,甚至完全不影響故事本體,如果要讓故事簡化,將丈夫這層內在身分完全抽掉(當然會實質影響故事深度與長度),將主角的內在換成一個兒子,對應者變成父母,或換成情人,對應者變成主角的另一半,一句話說故事的根本性還是沒有改變,當然也不會影響到logline。

  1. 誰:商業間諜
  2. 憑什麼:使用夢境機器
  3. 做什麼:給目標放入一個念頭
  4. 為什麼:完成商人的委託—獲得尊重層次需求

這依舊是一個科幻犯罪故事


請在思考故事的時候分清楚內外在,並且不要讓內在去影響到外在的故事,在觀眾對故事感興趣之前,不會有人在乎主角內在有多脆弱。


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助益。

這裡寫的是個人多年來對於故事如何編寫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將講述如何在18秒內,用一句話清晰地傳遞你的故事。通過使用「誰 + 憑什麼 + 做什麼」的結構,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力,讓聽者迅速理解你的故事核心。這項技能不僅能提升你在創作和講故事方面的能力,也能在各種情境下助你一臂之力,無論是推銷劇本、介紹項目,還是建立聯繫。
本篇講何謂最終目的,個人認為是否正確設定最終目的,影響到一部片成功與否。觀眾期待看到最終目的,以及它是否能成功,作者如何說服觀眾這樣做能成功,是作者與觀眾的戰爭,也是一部片看點之一,因此如何正確的設計出最終目的,就是本篇的內容。
本篇介紹了反派和支線的定義,並提供瞭如何去界定反派和支線的規則和條件。作品中的反派必須帶來主角改變的契機,而支線則是輔助主角達成最終目的的具體行動。支線的作用有助於豐富故事內容、加深角色刻畫、增加情節複雜性和提供情感體驗。本文也提供了支線的類型和構建要素,並提供了相關的例子。
這篇文章討論了何謂合格的委託人,及如何設計一個合格的委託人,並且提到了觀眾對於任務的興趣、預判和壓力轉移等議題。文章內容包括對一些電影中的委託人的分析和觀察,以及對委託人和反派的差異的初步討論。
與太太孩子去看了加菲貓,看完三人感想各自不同——我個人是欣賞故事的完整度高沒什麼bug,孩子只在意畫面與人物的渲染,我太太看到打瞌睡。 追問感想後,這些意見可以打成幾篇與各位分享。 以下討論或有劇透,若想進影院看,請下檔再點閱。 本篇講套路 我太太覺得無聊的主因之一,其餘下篇討論 加菲
亂流型 不算是主流走法,但是偶有佳作會是亂流型,何謂亂流型? 最簡單的舉例,就是穿越。 亂流型的主角總是在原先的世界有著自己的強烈追求(注意),但是一場意外將主角帶到了意想不到的異世界裡,在異世界裡的配角們有著自己的煩惱,主角幫助他們,也是在幫助自己回到原先的世界,同時學習並且成長,最終回到原先
本文將講述如何在18秒內,用一句話清晰地傳遞你的故事。通過使用「誰 + 憑什麼 + 做什麼」的結構,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力,讓聽者迅速理解你的故事核心。這項技能不僅能提升你在創作和講故事方面的能力,也能在各種情境下助你一臂之力,無論是推銷劇本、介紹項目,還是建立聯繫。
本篇講何謂最終目的,個人認為是否正確設定最終目的,影響到一部片成功與否。觀眾期待看到最終目的,以及它是否能成功,作者如何說服觀眾這樣做能成功,是作者與觀眾的戰爭,也是一部片看點之一,因此如何正確的設計出最終目的,就是本篇的內容。
本篇介紹了反派和支線的定義,並提供瞭如何去界定反派和支線的規則和條件。作品中的反派必須帶來主角改變的契機,而支線則是輔助主角達成最終目的的具體行動。支線的作用有助於豐富故事內容、加深角色刻畫、增加情節複雜性和提供情感體驗。本文也提供了支線的類型和構建要素,並提供了相關的例子。
這篇文章討論了何謂合格的委託人,及如何設計一個合格的委託人,並且提到了觀眾對於任務的興趣、預判和壓力轉移等議題。文章內容包括對一些電影中的委託人的分析和觀察,以及對委託人和反派的差異的初步討論。
與太太孩子去看了加菲貓,看完三人感想各自不同——我個人是欣賞故事的完整度高沒什麼bug,孩子只在意畫面與人物的渲染,我太太看到打瞌睡。 追問感想後,這些意見可以打成幾篇與各位分享。 以下討論或有劇透,若想進影院看,請下檔再點閱。 本篇講套路 我太太覺得無聊的主因之一,其餘下篇討論 加菲
亂流型 不算是主流走法,但是偶有佳作會是亂流型,何謂亂流型? 最簡單的舉例,就是穿越。 亂流型的主角總是在原先的世界有著自己的強烈追求(注意),但是一場意外將主角帶到了意想不到的異世界裡,在異世界裡的配角們有著自己的煩惱,主角幫助他們,也是在幫助自己回到原先的世界,同時學習並且成長,最終回到原先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05/27/2010 兩個星期沒刮的鬍子,今天把它刮了。 今天打算將公司帶回的私人物品整理一下。 順便將前一家公司帶回的私人物品也整理一下。 把書房整理一下。 三年前搬回家的東西,總想著有機會用到了。 但實際上完全就沒動過了。 這樣子不知道還留著作什麼呢? 在開始之前,把鬍子給刮了,
Thumbnail
社會,像是一個複雜地熱帶雨林生態鏈,需要順應著極端氣候才能在廣大叢林中生存,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其他適應良好的生物取代。於是,既像達爾文的演化法則一樣,人類,已經演化成能適應多元社會的生物體。
Thumbnail
我們確知人要往前走,便終究要有勇氣捨去。 We know that if people want to go forward, they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give up after all. 我忘了是在哪裡讀到這段話,寫下它時,我其實在嘗試告訴自己,不要原
Thumbnail
  人要學習健忘 全然捨去 在登上高峰後 放眼盡是山巒疊翠 雲霧在山谷間繚繞  舉頭 藍空白雲一望無際 在這橫無際涯的天地中 輕啜一口高山青茶 把緊握於手裡的欲望通通放開 用愉悅的心情 感受自然的原貌 用坦率的身心 體會風雨的沐浴 好的 壞的 強求的 試著都放下 讓心情澄靜若杯中茶
Thumbnail
把握每個當下,才能感受過去拼湊而成的現在 越長大也越明白,經歷過的一切都不會白費。越走越遠回頭看,每個點竟然真的都巧妙地串成了一條線,屬於我自己的故事線。如果捨去任何一個片段或抉擇,都不會是今天的我。 如果少掉任何一段經歷,我現在做的每個決定都可能變得不同。
Thumbnail
柚子貍 從0到1媒體人x斜槓 (柚子貍&安妮動物園)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story/cksx6wjntf3bj0822c5vtkotm?description=1 本集重點:整集都很精彩,歡迎全集收聽,或您也可以依照自己興趣依序跳著聽 1.走失的老狗會用眼
Thumbnail
有沒有哪首歌,只要播放旋律,就像播放你的記憶?有沒有哪樣物品,只要一出現,就像翻開你和的它故事情節? 記得當初看完《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這本書,電影還沒開始拍攝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我們要如何捨棄某項物品,並且說明自己基於「某些理由」而無法割捨的原因。 通常無法放下的並不是「物品」,而是「想法」。 我們常常專注的焦點都在「物品」上,例如「這個物品很貴!」、「這個物品是國外帶回來的!」、「這個物品可以水煮、油炸,還能清蒸!」、「這個物品的顏色(圖案)很少見!」、
無論是什麼人和什麼事好像都不值得一直耗費心神在上面反覆責備自己。我這裡會想說是「責備」,是因為我覺得當我們陷入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就會是對自己能量的一種耗損,因為沒有真正做自己,所以,我們在急於想要先滿足別人的過程中已經耗費了大部分能量。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05/27/2010 兩個星期沒刮的鬍子,今天把它刮了。 今天打算將公司帶回的私人物品整理一下。 順便將前一家公司帶回的私人物品也整理一下。 把書房整理一下。 三年前搬回家的東西,總想著有機會用到了。 但實際上完全就沒動過了。 這樣子不知道還留著作什麼呢? 在開始之前,把鬍子給刮了,
Thumbnail
社會,像是一個複雜地熱帶雨林生態鏈,需要順應著極端氣候才能在廣大叢林中生存,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其他適應良好的生物取代。於是,既像達爾文的演化法則一樣,人類,已經演化成能適應多元社會的生物體。
Thumbnail
我們確知人要往前走,便終究要有勇氣捨去。 We know that if people want to go forward, they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give up after all. 我忘了是在哪裡讀到這段話,寫下它時,我其實在嘗試告訴自己,不要原
Thumbnail
  人要學習健忘 全然捨去 在登上高峰後 放眼盡是山巒疊翠 雲霧在山谷間繚繞  舉頭 藍空白雲一望無際 在這橫無際涯的天地中 輕啜一口高山青茶 把緊握於手裡的欲望通通放開 用愉悅的心情 感受自然的原貌 用坦率的身心 體會風雨的沐浴 好的 壞的 強求的 試著都放下 讓心情澄靜若杯中茶
Thumbnail
把握每個當下,才能感受過去拼湊而成的現在 越長大也越明白,經歷過的一切都不會白費。越走越遠回頭看,每個點竟然真的都巧妙地串成了一條線,屬於我自己的故事線。如果捨去任何一個片段或抉擇,都不會是今天的我。 如果少掉任何一段經歷,我現在做的每個決定都可能變得不同。
Thumbnail
柚子貍 從0到1媒體人x斜槓 (柚子貍&安妮動物園)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story/cksx6wjntf3bj0822c5vtkotm?description=1 本集重點:整集都很精彩,歡迎全集收聽,或您也可以依照自己興趣依序跳著聽 1.走失的老狗會用眼
Thumbnail
有沒有哪首歌,只要播放旋律,就像播放你的記憶?有沒有哪樣物品,只要一出現,就像翻開你和的它故事情節? 記得當初看完《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這本書,電影還沒開始拍攝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我們要如何捨棄某項物品,並且說明自己基於「某些理由」而無法割捨的原因。 通常無法放下的並不是「物品」,而是「想法」。 我們常常專注的焦點都在「物品」上,例如「這個物品很貴!」、「這個物品是國外帶回來的!」、「這個物品可以水煮、油炸,還能清蒸!」、「這個物品的顏色(圖案)很少見!」、
無論是什麼人和什麼事好像都不值得一直耗費心神在上面反覆責備自己。我這裡會想說是「責備」,是因為我覺得當我們陷入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就會是對自己能量的一種耗損,因為沒有真正做自己,所以,我們在急於想要先滿足別人的過程中已經耗費了大部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