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我是老么,說實在的,廚房於我真的沒啥相關。⼀來家⼈怕我闖禍,⼆來怕我受 傷,但這⼀切種種都擋不住我的好奇⼼。到了小學時代,漸漸有了機會,和⼀般⼈⼀樣, 起⼿式就是「蛋炒飯」。媽媽是上海⼈吃不慣在來米,黏軟的蓬萊米做炒飯,就要辛苦⼀ 點,掌握了用冷飯、蛋要打泡、油、鹽、蔥花的適量,⼀般⽽⾔,就不會離譜了。經驗的 累積,發現米飯結球務必要壓散,⽕侯不能太⼤,⼀盤端出來,蛋是⾦黃⾊的、飯是白⾊ 的、蔥花是綠⾊的、飯米粒⼀顆顆都要獨立⽽帶上油光,盤底卻不能見油,除了蛋香、蔥 香、飯香外,最好,再帶⼀點點焦香。 後來發現,有⼈喜歡先炒飯再加蛋,讓飯粒上都沾到蛋,看來⾦光閃閃,也是不錯的主 意。變花樣的加些⾁絲、青⾖或⽕腿粒、洋蔥粒、叉燒、蝦仁,都能讓「蛋炒飯」錦上添 花、香味四溢。

到了中學,有機會和同學上街吃小館, ⼀家日式的餐廳,有「蛋包飯} 的供應,當時讓我⼤開眼界,將番茄醬加⼊「蛋炒飯」,再用蛋皮包裹著,視覺效果和味 道相當獨特。⾄於粵系配鹹魚、湘系配⾖豉、川系配辣椒,魯系配蒜苗,有⼈為配⾊,加 上胡蘿蔔和⽑⾖,各有千秋,我還是認為原味的好。 在電冰箱尚未普及的年代,家庭主婦天天是要上菜場的。暑假期間,我經常替媽媽打太陽 傘、拎菜籃,也讓我瞭解,葷素菜的搭配和比例。回到家,洗米、煮飯、洗菜、削皮都不 在話下。站在廚房門邊,陪媽媽聊天,也同時觀摩到,做菜的程序和步驟,是我最⼤的收 穫。家庭聚餐,我得到最多的讚譽是飯香,但後來很快就被「⼤同電鍋」取代。偶⽽,有 機會能秀⼀⼆道菜,⽽受到好評,就是最⼤的鼓勵。


外出、唸書、當兵、⼯作、打拼,有好長⼀段時間,沒進廚房。交友期間認識⼀漂亮⼥ ⽣,居然自辦⼀桌酒席的⽣日宴,⼤家驚艷之餘,吃得眉開眼笑,我則思想娶了她,不是 天天有得吃嗎?老天有眼,⼼想事成,婚後幸福美滿,原想在廚房⼀較長短,相互切搓廚 藝。不料,⼤小姊略有潔癖,不准⼤師進”她的“廚房,這下⼦我的⼗⼋般武藝全都繳械。 每當好友聚餐時,無論在家或是餐廳,我經常⼀時技癢,都會對菜式講評,還說得是頭頭 是道。認識久了,三姑六婆們就說道:就聽你說三道四,從來沒見你露⼀⼿啊?這激將法 真有用,差點就上當,萬⼀逞得⼝舌之爭,⽽被老婆修理,豈不慘哉?立刻說到:本府當 家是老婆,她可是做得⼀⼿好菜,你們都知到的。但是廚藝如同武功,最⾼境界是動⼝不 動⼿,有誰看過教練親自下場打球的?我的廚藝已昇華⾄“說得⼀⼝好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