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寶拉對男主秀赫解釋『 打理自己外表的重要程度攸關一個人的生存』,她說:「 奧斯威辛集中營裡,有一個醫生看著有人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上死去, 有些人拿到一杯水會喝到一半,剩下的一半拿來洗臉,還用玻璃碎片剃掉了鬍子,最後活了下來。」
男主的表情顯然覺得女主用這段話來形容打扮自己的重要性有點不倫不類,但又欣然以為女主有讀過弗蘭克(Viktor E. Frankl)《 活出意義來 》這本書。可惜,這是女主是從雜誌上翻讀到的。
編劇或許沒有顧及到二戰集中營倖存者的創痛,不過這卻是戀愛教主開始跳脫過時與老套的戀愛儀式感,並自我格式化前一段戀情的一場戲。
那麼,關於「 分手 」戀愛教主教了什麼?
戀愛的時候多半是幸福感爆表的,尤其對象又是高富帥或白富美,若是再加上論及婚嫁,那豈非天選之人?戲劇一開始就是女主以為已經論及婚嫁卻遲遲等不到求婚戒指來套上,想方設法暗示小開高富帥,最終發現對方劈腿而神傷分手。
號稱戀愛教主的女主面對分手題時,其實和某些普通人一樣,失心瘋地想要再和對方見面,是習慣了有對方的日子,是「習慣」讓女主忽略了對方其實有點渣的事實。
有一天,女主覺醒也決心告別這段戀情,於是她裝扮好自己的外表,從頹廢消沈中打起精神,等在小開男友常出沒的餐館,假裝巧遇,然後把背得滾瓜爛熟的分手稿,從容優雅地說完,這才好好地告訴自己對這段戀情真的說再見了。
可見戀愛教主是相當重視物質儀式的人,約會要餐館、求婚要戒指,就連愛對方的心意都要顯示出來被看見才算合理。這對性格較為內斂,情感較為理性的人而言,其實很困難,尤其在一段關係還沒有非常確定之前,言表和送禮從來都是多餘。
可以說女主是在進入下一段戀情的時候才漸漸意識到,喜歡一個人是可以從日常互動時的反應感受到的。比如說,兩人住的地方分明就跨很大區,卻說著很近的距離,然後堅持送對方回家。比如說,兩人的聊天話題可以天南地北,而非話不投機三句多。更比如說,一張卡片的一段文字所感動的程度,並不亞於禮盒裡的一顆鑽戒。
戀愛教主教了戀愛時的全程感受都要忠於自己內心所感動的;分析自己內心感受時,也需要回想相處細節中的意表。雖然這已經超越飲食男女將戀情與幸福劃上等號的心智,卻也是編劇想要傳達的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