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惹塵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書〈高僧傳-六祖惠能〉,
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於2019年7月初版的贈送版,贈送對象為(慈濟道侶檀施會員),如果大家有興趣找來看,可以向身邊資深的慈濟師兄師姐們借閱看看。

作者李明書老師,查閱了許多版本的六祖壇經及學術著作,將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及個人的禪法思想,用現代白話的方式描寫出來。
(高僧傳-六祖惠能)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2019年7月初版
李明書老師在書中介紹了惠能大師明鏡臺偈的數個版本: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惹塵埃>?

(這個跟神秀大師寫的明鏡臺偈差異性不大,但整體的針對性更強,只改了後兩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一首是最常見的版本。)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補充網路上資料:現在常見的三個版本的〈六祖壇經〉中的明鏡臺偈。
敦煌本〉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臺,佛性常清淨,何處塵埃?」
曹溪原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
大乘寺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塵埃?」
本來無一物佛性常清淨,大家覺得哪個更好?
avatar-img
173會員
415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安的雜文 的其他內容
#大唐賢后觀音婢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封號為文徳皇后,乃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則是唐朝開國初期的重臣。 長孫皇后小名叫作觀音婢,為何小名叫觀音婢,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長孫晟的續弦夫人高氏,某夜裏在夢中見觀音菩薩,親自帶來一個小女孩給她,並囑咐自己好生扶養
網路上的文章,能夠解釋為什麼老人家說番石榴、番茄不能拿去拜拜的問題。 ~~問「地基主」是什麼神? 答:十七世紀初漢人從福建搭帆船到台灣來,開始與當地平埔番作「以物易物」的交易,在清初禁止漢人攜眷來台,渡台先民只能娶當地平埔族之女為妻。 平埔族的風俗是「女性社會」,財產傳女不傳子,所以發現漢人更會耕種
《四十二章經》 說到《四十二章經》,許多人,尤其是武俠小說讀者,一定會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以主角韋小寶尋找《四十二章經》中隱藏的秘寶,作為故事主要軸線之一的故事。 事實上《四十二章經》在中國佛教史上面,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本經為中國「第一本漢譯佛經」。
星雲大師曾在〈星雲說偈〉中談到了一首禪偈: 勸君莫還鄉。還鄉道不成。 溪邊老婆子。喚我舊時名。 #為什麼俗語說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因為太親近的人既定的刻板印象難以改變
現在印刷術進步,每次看到善書結緣區滿滿佛經善書,心中總是不由自主想到這首取經詩: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唐‧義淨三藏 _______________
傳說應驗的部分: 中興事業付麟兒,豕後牛前耀德儀;繼統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泥。 1972年(鼠年)5月26日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 1950-1988,蔣氏父子在台灣總共當了36年總統。(嚴家淦當了2年) 還沒應驗的部分: 赤鼠時同運不同,中原好景不為功;西方再見南軍至,剛到金蛇運已
#大唐賢后觀音婢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封號為文徳皇后,乃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女兒,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則是唐朝開國初期的重臣。 長孫皇后小名叫作觀音婢,為何小名叫觀音婢,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長孫晟的續弦夫人高氏,某夜裏在夢中見觀音菩薩,親自帶來一個小女孩給她,並囑咐自己好生扶養
網路上的文章,能夠解釋為什麼老人家說番石榴、番茄不能拿去拜拜的問題。 ~~問「地基主」是什麼神? 答:十七世紀初漢人從福建搭帆船到台灣來,開始與當地平埔番作「以物易物」的交易,在清初禁止漢人攜眷來台,渡台先民只能娶當地平埔族之女為妻。 平埔族的風俗是「女性社會」,財產傳女不傳子,所以發現漢人更會耕種
《四十二章經》 說到《四十二章經》,許多人,尤其是武俠小說讀者,一定會想到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以主角韋小寶尋找《四十二章經》中隱藏的秘寶,作為故事主要軸線之一的故事。 事實上《四十二章經》在中國佛教史上面,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本經為中國「第一本漢譯佛經」。
星雲大師曾在〈星雲說偈〉中談到了一首禪偈: 勸君莫還鄉。還鄉道不成。 溪邊老婆子。喚我舊時名。 #為什麼俗語說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因為太親近的人既定的刻板印象難以改變
現在印刷術進步,每次看到善書結緣區滿滿佛經善書,心中總是不由自主想到這首取經詩: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唐‧義淨三藏 _______________
傳說應驗的部分: 中興事業付麟兒,豕後牛前耀德儀;繼統偏安三十六,坐看境外血如泥。 1972年(鼠年)5月26日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 1950-1988,蔣氏父子在台灣總共當了36年總統。(嚴家淦當了2年) 還沒應驗的部分: 赤鼠時同運不同,中原好景不為功;西方再見南軍至,剛到金蛇運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53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由品‧第一〉 讀懂名句 自性本空,雖菩提樹、明鏡台亦終不可得;萬法本無實相,何處去沾染塵埃呢? 名句故事 這首偈可謂六祖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0533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行由品‧第一〉 讀懂名句 自性本空,雖菩提樹、明鏡台亦終不可得;萬法本無實相,何處去沾染塵埃呢? 名句故事 這首偈可謂六祖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聖慧之明入於無量,分別聰達,道靡不通,其智慧輪莫能遏毀,行權方便暢識一切眾生根本,為說經法莫能抑制,而皆斷絕一切處所閉結之行,照見群黎所欲咨受。」 聖人的智慧光明無量,分辨清楚,通達大道,沒有不通的地方。他們的智慧
魔仔說:舊時報佛法的高峰來了嗎?在當代的有誰?是在台灣。我只說一個好了,就是老淨空。他不像我研究魔慈系統,也沒有說過妙慈夢想的慈悲,不知他有說過覺悟者的良心嗎?就是佛慈。他說的就是原生佛法,我寫的次生佛法要把這些文字帶向高峰,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妙性人的慈悲,簡稱妙慈。 老淨空從魔仔心裡出來了,是阿彌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一個提倡無用之用的心學,也可以實際用來建設新世界,而其中的層次與角度,還可以容納得下世間萬物。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