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有什麼原則嗎?這些原則是如何形成又是怎麼影響你的呢?
我覺得原則就像是指南針,為人生地圖提供方向與指引,而指南針只要偏差一度,隨著時間與行走的距離,差異會越來越大。
在分享我的原則前先和你說過故事,來自於聖經約翰福音第 8 章(我沒有要傳教XD,請放心看下去)
先打下預防針,以下經文是源自於我個人主觀解讀,若有偏誤的部分還請基督徒的朋友糾正
影響我至深的一個故事
事情是這樣的,某個清晨耶穌正在聖殿外院教導群眾時,突然經學家,法利賽人帶來一個衣衫不整、頭髮繚亂的女子,和耶穌說這婦女犯姦淫時被他們抓到,要求耶穌審判這位婦人。
表明上看這是嫉惡如仇的宗教領袖要行使正義,實則是要下套給耶穌,按照宗教律法這婦人要被眾人以亂石砸死,但當時是羅馬統治時期,按國家律法是不允許動用私刑的。
要違背宗教律法還是國家律法?丟石頭還是不丟石頭,That is the question.
宗教領袖們一臉坏笑看著耶穌,想說這次看你怎麼辦,同時不忘煽動群眾。群眾跟著叫囂著"治這個女人的罪”,"不守婦道”,"就該被石頭砸死”。 群眾中有小孩,少年,成人,老人,大家一邊叫囂一邊趕緊在地上撿石頭,深怕找不到石頭,心儀的石頭被別人選走。選好石頭的人則拿在手上躍躍欲試,就只等一聲令下讓亂石齊發。
換做你是耶穌,你會如何處理呢?
只見耶穌不發一語,彎下身用指頭在地上寫字。幾位宗教領袖一臉懵逼,這不按牌理出牌,只好繼續逼問耶穌。這時耶穌緩緩挺身,對著眾人說道:“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起石頭丟她。”說完又繼續彎下身在地上寫字了。"
原本蓄勢待發的眾人,聽完這句話後默默放下了石頭,從老至少一個接一個離開了。只留下耶穌與那位婦人。耶穌對婦女說:“眾人不定你的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在故事中登場的角色
聽完這段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們先來梳理故事中的人物,其背後代表的意涵。一共有五種角色:犯罪的婦女、宗教領袖、吃瓜群眾、耶穌、還有個未登場的男子(與婦女犯下姦淫但順利脫逃者)。
01 犯罪的婦女 定義這裡所謂的罪,不一定是犯下某項罪行,也可以代表犯了什麼過錯。
02 經學家和法利賽人(宗教領袖) 最熟悉律法但心中沒有慈悲,時刻高舉公義審判的錘,只想着給人定罪但未必是為了正義。糾眾煽動他人進行審判來彰顯自義。
03 吃瓜群眾 在一邊看熱鬧,沒有了解事情經過,就跟著起哄,只想丟石頭。丟的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石頭丟和石頭不是丟自己或自己人就行了。
04 犯罪但脫逃的男子 抱有僥倖心,想說幸好沒被捉到,躲在人群中偷偷觀望,叫嚷着比誰都還大聲。
05 耶穌:真理與恩典的化身
在耶穌說出「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這是第一個讓我震撼與反思的地方,人無完人,我們都會犯錯,也都犯錯過。這句話的用意是讓大家進行反思反省,不過離去的眾人未必個個都認為自己有罪,只是沒人敢做出頭鳥。如果這起事件的主角是你所熟悉的人,那顆石頭還可以丟的這麼果斷嗎?
宗教領袖看似伸張公義的背後卻是為了彰顯自義,以高傲的姿態去論斷指責他人。只看到律法卻沒有看到活生生的人。 給我的警醒是要小心這種自我的驕傲與優越感,在不了解他人的處境與背後緣由,不要隨意對他人進行批評和審判。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只說明了耶穌的寬容和憐憫,但祂接著說出關鍵的這句話:“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婦女是有罪是有犯下過錯的,但耶穌給予他改過的機會。
每個人都會有遭逢困境,軟弱的時候,當然這不能成為我們去犯罪犯錯的理由,但當我們犯下了,就去承擔,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的過錯然後悔改。對比事件中的另一位脫罪者,沒有自覺,抱有僥倖心態,但下次就未必能這麼幸運逃脫了。
我人生的處事原則
這段經文影響我很深,成了我待人處事的首要原則,以下簡短分享我如何應用在生活中
第一:不要輕易論斷他人
我們會受到自我中心與偏見的影響,在判斷外在人事物容易帶有強烈主觀意識,但未必就是事情的真相。在不了解事情的經過,不要妄下評論,而網絡時代,眼見未必為憑,看到的可能只是斷章取義。
第二:用寬容的態度善待他人
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境處於低潮的時候,不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中,聆聽他人的需求,給予必要的支持與協助。比如你是職場資深工作者,可以協助職場新手適應新環境。遇到他人的過失,先了解對方的處境,提供解決方式而非馬上批評與指責。
第三:保持謙卑與自我反省
我們是人總會有犯錯的時刻,但就是誠實以對,勇於承擔責任,然後改善改進,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傲慢的認為自己不會犯錯,或雙重標準,寬以待已,嚴以律人。
今天分享的內容,用意在反省提醒我們自身,而非論斷審判別人。學習擁抱接納會犯錯會軟弱的自己及他人,當自我或他人陷入狀況時,選擇彎下身去扶持而非拋棄唾棄,去看見事件背後活生生的人。
文中列舉出所有登場的角色,是因為每個角色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反思與學習的功課,在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扮演過不同的角色,有時是犯罪的婦女,有時是吃瓜群眾,有時是宗教領袖。
大家可以試著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出演過上述哪些角色?是否有曾經犯過錯但被寬容或者寬恕別人過錯的經歷,也歡迎你在留言處分享。也歡迎分享你的想法或人生原則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