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我只是想要一個朋友——讀《暗黑孤兒院》

    1537719716-2105996985_n.jpg - 書影
    暗黑孤兒院。棘丘。書名告訴了這不會是一個輕鬆的故事。可能陰暗,可能充滿棘刺,而你必須注意腳下,一步一步緩慢的翻開書頁與書頁之間,為了阻止閒入進入的刺網。也許必然會受些傷,你才能站上那個曾經痛苦,也許現在也仍然承載著痛苦與寂寞的山丘,用另一個視角回頭看我們現在的世界。

     

    「這真是一個又大又寂寞的地方,房子好寂寞,公園好寂寞,花園也好寂寞,而且好多地方都上了鎖。」秘密花園裡的瑪麗這麼說。寂寞、孤單。幼小的孩子們可能還不是那麼能夠理解,只是感覺到了一種強大複雜的情緒,而這種情緒會讓幼苗乾枯。也許還是長大了,可是卻是空心的,沒有辦法抵抗住寂寞的風,也沒有辦法不停止水的需求。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孩子你為什麼大吵大鬧。你可曾經認真停下來聽過孩子們想要說些什麼。翻閱書頁時,你有讀到瑪麗顫抖的筆觸嗎,你有聽見你有看見艾拉悲傷的雙眼嗎,你有瞭解那個惡魔般的她的惡作劇是為了什麼嗎?

     

    秘密花園是孩子們心靈的隱喻。在外在現實碰了壁受了傷,孩子們只能夠回到這裡,找尋一個陪伴的朋友,所以瑪麗有那些人偶,艾拉也有那些書本裡的角色。而就像小說秘密花園一樣,兩個不曾被溫柔相待的靈魂,互相灌溉,互相養護,「我只是想要一個朋友」,這句話搭配上書末兩個女孩的那抹笑容,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那複雜的感受。其實閣樓裡的女孩沒有瘋,他只是想要一個朋友,只是和一般女孩不太一樣。但如果女孩能夠長大,事情又會變得如何呢?也許仍然殘酷,我不知道。

     

    一頁一頁黑白的圖畫以及日記間,你可以翻得很快,也可以翻得很慢,但請記得看看女孩的表情,看看孩子們探出窗外看見彼此的表情,那是作者想要說的。

     

    這是一本很黑暗的繪本小說,但是比他黑暗的,是現實。

     

    ps. 如果大家對選擇性緘默症,或者兒童精神醫學有興趣,歡迎大家超連結閱讀相關文章以及用心衛教網站

     

    (2018/09/29 PO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了?----如何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生活?>)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新書簡介】

    一棟被遺棄的孤兒院,兩個身處不同時代的孤獨女孩──

    出乎意料的雙線敘事,懸疑寫實的恐怖氣氛,

    文字與圖像敘事交錯,以平行剪接的手法,

    一步步窺見暗黑之丘的祕密……

    跨越三十五年的時空,

    你,是朋友,還是鬼魂?

     

    1982年,暗黑之丘上,一棟即將拆除的女子孤兒院,瑪莉一個人待在頂樓房間,緊鎖房門。她身邊唯一美麗的事物,是她自己親手剪裁、縫製的娃娃。

    2017年,艾拉搬進陌生的小鎮。她的新房間面向一座小丘,那有一棟廢棄的老房子,荊棘與枝葉蔓生,她鼓起勇氣跨過封鎖的圍欄,拾起吊掛在簷上的娃娃…… 

    以圖文交錯敘事,將兩個的女孩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文字以1982年瑪莉的日記,傾訴一段又一段的祕密,她為什麼夜不成眠?為什麼無法言語?深夜無端敲響的房門,勾起靈魂深處恐懼的惡意。而三十五年後,同一個地點,另一個女孩,一步步踏進那棟古老的房子……

     

    【國外佳評】

    入圍2018年凱特格林威獎決選名單

    柯克斯書評2017年度選書

    紐約市立圖書館評選最佳童書

    2018美國兒童圖書館協會(ALSC)推薦童書

    《青少年讀者之聲》書評網站(VOYA)最佳選書

    故事大師菲力普・普曼盛讚:「圖畫氣氛滿盈,文字飽含情感和張力,間或穿插於書中更顯力道十足……本書繼承了英語文學傳統的『寂寞小孩與花園』的主題,既有鬼故事的氛圍,又有希區考克的心理懸疑元素,同時在黑白線條圖的優美構成下,完成了一個友情與勇氣的動人故事……是一部精采傑出之作。」

    在驚悚與懸疑之間,探討友誼真相、透析霸凌議題。

     

    【作者介紹】

    潘.斯麥(Pam Smy

    英國人,從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的劍橋藝術學院畢業後,斯麥繼續研讀,取得兒童繪本插畫的碩士學位。斯麥曾榮獲麥克米倫圖畫書獎首獎,也擔任過許多青少年小說的插圖與封面繪製,像是她為琳達紐伯瑞著作的《雪山男孩與幻影巨怪》繪製插畫。《暗黑之丘》是她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創作挑戰,並在書中藏了《祕密花園》、《簡愛》等心愛的文學作品,入圍2018年凱特格林威獎決選名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再一次,我又成為了那個躊躇著而放不下的人。但,就繼續一起讀書吧。@背景/專長:心理治療、精神醫學、兒童發展、日本文學與文化、女性創作、詩創作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