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什麼都不在乎了,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開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院晨音】🍀
聽聞我們的自性用一種通性之聽,
就是所謂的無聞而聞,
這樣可以聞於三界,
無聽而聽才能聽於十方,
這就是深入大道的妙門。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聆聽自性需要一種通性的聆聽,
是一種內在的靜觀和明辨,
感知到真正的聲音和指引。
當你真正不執著於外界的瑣碎和紛擾時,
你的人生才能迎來真正的開始。
當你什麼都不在乎了,
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開始,
無能為力叫順其自然,
心無所謂叫隨遇而安。

畢竟,生活嘛!
適合自己的的就是最好的。



#見真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chuan Hu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乾卦跟坤卦能安定人生? 乾坤兩卦被易經稱為是父母(爸媽)卦。 易經是古人從觀察大自然各種象(現象)來比喻人與人之間各種象(關係)。 乾=天=父=爸=陽=動=變=龍..... 坤=地=母=媽=陰=靜=定=馬...... 64卦中只有乾卦是六爻都是陽的,也只有坤卦六爻都是陰的,象徵天地之間,
【書院晨音】🍀 因為心生萬法,心沒有聲音,不自造作,聽不見、看不見、摸不到, 就好像大道看不見也無法聽聞一樣。 所以它才能生育天地,造化萬物。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在感到無力的時刻, 我也經常借著自己過去的紀錄拉拔自己, 或許我們的每一天都會有或大或小的挫折
【書院晨音】 凡夫跟聖人的差別, 聖人見到的都是道,所以聖人能以道御術, 能看到萬物因緣變異的樞紐。 所以聖人可以創造因緣,可以把握因緣,可以不失時。 凡夫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形象,不究竟的這些, 而我們還執著這些是真實的。 修行的人就是要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書院晨音】🍀 從觀察一切的形象形式,還能去看到形無其形。 因為一切的形都是生滅變異,瞬息萬變,所以能夠看到形無其形, 才能真正到達道家講的「物我兩忘」,佛家講的「內外皆空」, 這樣就可以看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你與世界相互作用,與他人相互聯繫, 這都
【書院晨音】 老子在警醒我們世人面對得失寵辱都要處之泰然。 我們要懂得去御物,去領導統御外在的事物, 而不能讓外在的事物來領導統御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的心態。 _節錄 老子書 第13章 寵辱若驚 ∷∷∷∷∷∷∷∷∷ 人生不會因為得失榮辱就變得比較好, 你永遠是你, 能讓你更好的人,只有你自己,
觀「象」能最好看懂「局」勢。 先來講講三畫卦的意義。 天在上,地在下,天跟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以你「人」為主體。 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發展的,具有本能性的慾望,讓生物間生生不息也自生自滅,只有你「人」具有一切生生不息,也具有讓一切毀於一旦的可能變化。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用
為什麼乾卦跟坤卦能安定人生? 乾坤兩卦被易經稱為是父母(爸媽)卦。 易經是古人從觀察大自然各種象(現象)來比喻人與人之間各種象(關係)。 乾=天=父=爸=陽=動=變=龍..... 坤=地=母=媽=陰=靜=定=馬...... 64卦中只有乾卦是六爻都是陽的,也只有坤卦六爻都是陰的,象徵天地之間,
【書院晨音】🍀 因為心生萬法,心沒有聲音,不自造作,聽不見、看不見、摸不到, 就好像大道看不見也無法聽聞一樣。 所以它才能生育天地,造化萬物。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在感到無力的時刻, 我也經常借著自己過去的紀錄拉拔自己, 或許我們的每一天都會有或大或小的挫折
【書院晨音】 凡夫跟聖人的差別, 聖人見到的都是道,所以聖人能以道御術, 能看到萬物因緣變異的樞紐。 所以聖人可以創造因緣,可以把握因緣,可以不失時。 凡夫看到的都是生生滅滅的形象,不究竟的這些, 而我們還執著這些是真實的。 修行的人就是要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書院晨音】🍀 從觀察一切的形象形式,還能去看到形無其形。 因為一切的形都是生滅變異,瞬息萬變,所以能夠看到形無其形, 才能真正到達道家講的「物我兩忘」,佛家講的「內外皆空」, 這樣就可以看見道。 _節錄 老子書第14章 道的存在 ∷∷∷∷∷∷∷∷∷ 你與世界相互作用,與他人相互聯繫, 這都
【書院晨音】 老子在警醒我們世人面對得失寵辱都要處之泰然。 我們要懂得去御物,去領導統御外在的事物, 而不能讓外在的事物來領導統御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的心態。 _節錄 老子書 第13章 寵辱若驚 ∷∷∷∷∷∷∷∷∷ 人生不會因為得失榮辱就變得比較好, 你永遠是你, 能讓你更好的人,只有你自己,
觀「象」能最好看懂「局」勢。 先來講講三畫卦的意義。 天在上,地在下,天跟地之間有萬物,萬物以你「人」為主體。 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發展的,具有本能性的慾望,讓生物間生生不息也自生自滅,只有你「人」具有一切生生不息,也具有讓一切毀於一旦的可能變化。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所以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人生漫長旅途中,我們常被他人的眼光羈絆,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或許你也曾在夜深人靜時問過自己:「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當你終於決定放下外界的評價,內心將湧現一股無與倫比的輕鬆感。這便是自由的開始。從此,你不再為迎合他人而做選擇,而是為了取悅真正的自己。 追逐夢想,不需別人點頭 你是否願意將生命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不在乎是不是就是放下執著?只要是事涉修行的用語,我一般都是不敢用的。但是我知道,不要太在乎,世間的事真的會輕鬆一點。 跟朋友在一起,我只要不想得到什麼,我就不會去管他是什麼家庭,他的父母是誰?因此我自然就𣎴會唯唯諾諾的。這樣的朋友才交的久。當然,基本的禮節是有的,從小就被訓練到大的,那已經是本能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
人生漫長旅途中,我們常被他人的眼光羈絆,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或許你也曾在夜深人靜時問過自己:「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當你終於決定放下外界的評價,內心將湧現一股無與倫比的輕鬆感。這便是自由的開始。從此,你不再為迎合他人而做選擇,而是為了取悅真正的自己。 追逐夢想,不需別人點頭 你是否願意將生命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 全然的透徹明白 沒有絲毫的迷惑偏差 此種智慧 就叫做「一切種智」 了悟世間無常 在變動中 時刻讓心處於 清淨自在之境 即是「常樂我淨」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不在乎是不是就是放下執著?只要是事涉修行的用語,我一般都是不敢用的。但是我知道,不要太在乎,世間的事真的會輕鬆一點。 跟朋友在一起,我只要不想得到什麼,我就不會去管他是什麼家庭,他的父母是誰?因此我自然就𣎴會唯唯諾諾的。這樣的朋友才交的久。當然,基本的禮節是有的,從小就被訓練到大的,那已經是本能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無我境界的根源與「道可道,非常道。」如出一轍,都是在實際給予的歡喜裡,使得良性循環生生不息,當自然就正大光明,卻成為一種約束與要求時,我們是否真的變得更文明? 如果不是要求,那麼特別寫出來是什麼原因? 至此! 總算知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循環真諦。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2024/05/22 自性(道體)蘊涵一切機能,生命者從自性中生,屬於全能全知的機能生命行使者。 卻不知道自己如此,也不知道自己就是自性,是第一道的「無明」(無明就是不知道),於是開始一連串往外走的旅程、探索與創造,有點像蒲公英從自性原點散開出去的情況,蒲公英沒有也無法知道有什麼特定落點
Thumbnail
每次你放下,內在的執著就會少一點 自由是這世上最自然不過的事,事實上,它是我們生命應有的姿態。而所謂,自由的活在「當下」,指的就是體驗生命碰觸你、流經你深受感動的每個瞬間。 探索自性與生命的開展是緊密交織的,而不置可否的是,內在不容忽視的聲音,恰恰是我們需要下工夫之處。 這段深入內
Thumbnail
禪師示頌曰: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這首詩深刻表達了禪宗關於覺性本質和解脫道的教導。 它強調放棄執著、成見和二元思維的重要性,以便體驗超越一切形式和區別的現實的真實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