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生活在扭曲的「常態」中,經常隱約覺得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當觀察朋友或親戚家族間的互動時,更能感受到「他人的家庭常態」和「我的家庭常態」之間的落差。

以下是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1.不健康的競爭關係: 家庭成員之間頻繁的競爭較勁。例如:父母與子女較勁事業、外表、人際各方面的表現。子女之間競爭贏得有條件的愛。
2.有條件的愛: 愛與包容只有在達成特定成就時才會被給予,被當成操控行為的籌碼。
3.具有操控意圖的行為:使用手段操控家中成員。
例如:
  • 貶低人格的話語:長期被貶低、嘲笑你在意的事情,甚至聯合外人一起言語霸凌你(這類的外人有個稱呼叫Enabler: 促進者、推動者),讓你失去自我價值,認為自己只能依靠自戀型父母才能生存下去,讓你覺得痛苦卻離不開。
  • 前後不一的言行:小至生活瑣事,大致影響家裡的重大事件,前後矛盾不一的說詞讓聽者以為是自己認知錯亂,導致每件事都會先自我懷疑。
  • 慣性說謊:類似上一點,同一件事情,該人格者對不同人說的版本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在我生活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的自戀型母親對我身邊「所有」好朋友的負面評價,可能來自她自身或是她「聽說」的,只為了讓我主動孤立。
4.缺乏情感支持: 家庭成員對彼此的感受冷淡與漠視。自戀型父母的家庭最缺乏的元素之一就是家庭溝通,因為只有該人格者的情緒才能被允許表現出來。其他成員表達情緒只會被該人格者以過激的反應壓制或是輕佻的嘲笑弱化,久而形成彼此之間冷漠,外在形象光鮮但其實只是住著一群陌生人的家。
5.固定單一的角色: 自戀型父母為家庭成員們分別賦予了單一的角色,導致失衡的期望或對待方式。例如:將家庭中所有負面的事件、形象與情緒歸因給代罪羔羊的角色。

該如何自處?
長期在有毒的關係之下已經深深影響我們對自己和外在世界的認知與行為,翻閱了無數關於自戀型人格者的知識,最理想的方法都指向遠離他們。但不是每個人所在的情況都能做到、針對不同的自戀型人格者也需要對他們的反應和行為模式有深入了解,再去有技巧地執行,否則可能將自己置於更危險的情況。
無論哪種情況都能馬上開始執行的有以下兩點
  1. 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你的直覺是真實的,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家中代罪羔羊的角色,長期下來已被制約,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只要稍微想到違背該人格者的意願的想法或行為(微小至沒報備就和朋友吃個飯),內心就湧入罪惡感。
2. 獲取知識:知識能幫助你認清自戀型人格者的行為模式。
推薦2個開啟我對自戀型人格的認識,走出泥淖的youtube頻道1.Mental Healness - Lee Hammock : 他是有自覺的自戀型人格者,極少數意識到甚至尋求諮商改變的患者。從自身角度分享自戀型人格者在人際關係中,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2. DoctorRamani : 自戀型人格領域的心理學家。她本身也經歷過與自戀型人格者往來的黑暗時刻,在她的頻道上對自戀型人格家庭的著墨鉅細靡遺。讓受害者的感受與不同階段的心境得到科學上的解釋。
當擁有足夠的知識,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委屈,終於可以被釐清,貼上清楚的標籤,得以辨識自戀型人格者的行為模式、甚至是身邊有這樣特質的人發出的警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