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聊鬱.療癒⎮被打大的孩子...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看見小兒科醫師#陳映庄,在自己粉絲頁(目前已關閉)上寫著一篇文章 #我打了我的小孩 (該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內容上寫著陳醫生照顧孩子有多勞心勞累,為了教育孩子,他「不得不」打了孩子50多個巴掌,然後叫孩子跪著踹,要用痛覺神經提醒孩子的過錯,在孩子睡著後,把孩子繼續叫起來打,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
  看到這篇文章時,馬上引起我的PTSD,情節跟我小時候有87分像,因為我就是被打大的孩子...更讓我覺得心寒的是,底下一推留言,支持家長使用超過額度的暴力教育孩子,還說就是要打才會怕。
  我想用自身經驗,告訴那些覺得打才有用的爸媽,讓你們瞧瞧被打大的小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圖片來源:pexels
一、自卑
因為長期被打,所以在人際關係上,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很容易出現討好他人的行為,因為怕提出自我想法會被反對或討厭,這種可能會被討厭的感覺,會自動連被打的痛覺感。
二、腎上腺素引發「戰」
這些主張打才有用的家長,不知道其實孩子被打久了,也會不怕了,在我被打到16-17歲的時候,基本會知道哪一刻快被打了,但那時候的我,已經不畏懼皮肉痛,更多的是想抵抗「威權」,所以到後面變得像是在跟爸爸打架。
更糟糕的是,這個「戰」的效應,像是毒素蔓延到其他方面,當我感受到自身有威脅的時候,「戰」的模式就自動打開,如同驚弓之鳥要與人作戰,為在外人看起來,解讀成為情緒化、大驚小怪、很激動,但這其實是被打久了,為了保護自己的副作用。
三、情緒起伏大
不管是言語還是肢體,只要受到暴力行為,大腦中的海馬迴、杏仁核等部位,因為長期受到強烈的刺激,所以調節恐懼和焦慮就會失衡,只要一點點狀況,就會引起情緒極大的反應。
四、說謊
隨著年紀長大,也知道爸爸的怒點,為了不被打,於是「說謊」成為最方便的通關卡,可以逃過皮肉痛,又能達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久而久之,爸媽也不會瞭解我,因為壓根不會想說真心話。
五、與家人關係疏離
當中的無助、憤怒、難過、孤獨、憤恨,累積多年以後,已經成了一條高高的牆,阻擋在我跟爸爸之間,現在對我來說,他只是生我的人,名稱叫爸爸,而親情,都已經被打掉了,
  以上這些扭曲了我的身心靈,導致長大後,需要花一輩子來修復自己、療癒自己,時常要擁抱小時候的自己說:
「沒事的,我已經長大,我可以陪在我自己身邊,好好愛自己。」
圖片來源:pexels
  如今,現在的我,也成為了孩子的母親,我更能有立場跟資格的說,孩子需要教育沒錯,但打絕對是最下策,「打」只是特效藥,確實能有效能阻止孩子當下做的事,同時能發洩大人怒氣,但下一次,孩子依然會再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他只知道不能做的原因,是因為會被打。
 確實,育兒很累、一直講很煩、耐心很少、怒氣很高、孩子總是能一秒扯掉理智線,但我相信,去瞭解孩子做每一件事背後的原因,以及建立起自己的防爆機制,教育,就是在不斷磨合中,找出與孩子相處最平衡的方式。
但願每個孩子長大後,不需要回頭去療癒小時候受傷的自己❤️


⎮有任何有關身靈疑問⎮
【歡迎】來信 terrific0722@gmail.com
IG: lightwalker0000 #人類圖光行者
➕ 3/5 顯生者 薦骨權威 ➕
🔺邀稿 解圖 身心靈 歡迎私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