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袈裟的種類及功德|結夏安居──供千僧道糧‧供佛齋僧,比黃金更珍貴的供養

袈裟代表著出家人所穿的衣服,為求解脫之人所穿之法服,有「善哉解脫服」之稱。袈裟是出家僧眾的「法衣」,可分為「五衣、七衣、大衣」,出家人以此布塊裹身,即為佛教僧侶的法衣
佛陀開示讚歎袈裟的功德不勝枚舉,袈裟五德、袈裟十利,雖然我們在家眾不能穿著袈裟,若是能禮敬僧伽與袈裟,或發心供養袈裟,獲福無量。在佛教中有很多禮敬僧伽與袈裟,招感福報的公案。

與袈裟有關的公案 之1

在《地藏十輪經》卷四中有一則與袈裟有關的公案:
一名死囚,被棄置曠野之間待羅剎鬼魅食啖,死囚為求活命,剃除鬚髮並尋得一小片袈裟繫於頸處,羅剎母見之即右繞合掌、恭敬頂禮,死囚而得免難。由此可見,袈裟之功德殊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阿含經》記載著:「破舊袈裟,不堪更用,懸於曠野山林;人畜鳥獸,若有見者,得種福善」。「袈裟」乃佛教之標幟,其功德善利,豈是尋常可比?清朝順治皇帝曾讚嘆道:「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與袈裟有關的公案 之2

佛陀在世時,波羅奈國的梵摩達王有一位公主,名叫伽尸孫陀利,其容貌非常清麗,性情柔善,而且出生時身上就披著袈裟。
隨著年齡的增長,公主身上的袈裟也跟著變大。有一天,她和隨從到鹿野苑遊玩,看見佛陀的相好光明,心裡非常喜悅,於是走上前去,頂禮佛足。
公主聽聞佛陀的開示後,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公主接著又請求佛陀成就她出家,此後,孫陀利比丘尼精進修習,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為諸天世人所敬仰。
有比丘知道了這件事,於是請示世尊,為何孫陀利比丘尼有這種因緣?
佛陀為大眾開示:「過去加那加牟尼佛,常帶領比丘們外出行化眾生,當時有一個國王的女兒,見到佛陀即心生喜悅,除了發心供佛齋僧,更供養袈裟,因恭敬供養的功德,多世以來生於尊榮豪貴之家,常有袈裟隨身而生。而這位王女,就是孫陀利比丘尼。」

袈裟的十種功德

  1. 能覆其身遠離羞恥,具足慚愧修行善法。
  2. 遠離寒熱及以蚊虻惡獸毒蟲,安隱修道。
  3. 亦現沙門出家相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
  4. 袈裟即是人天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
  5. 著袈裟時生寶塔想,能滅眾罪生諸福德。
  6. 本制袈裟染令壞色,離五欲想不生貪愛。
  7. 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作良田故。
  8. 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業道念念增長。
  9. 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增長菩薩道故。
  10. 袈裟猶如甲胄,煩惱毒箭不能害故。
智光當知!以是因緣,三世諸佛緣覺聲聞,清淨出家身著袈裟,三聖同坐解脫寶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入一味諸涅槃界。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

比黃金更珍貴的供養 結夏安居──供千僧道糧

觀音山首次於雪域舉辦「結夏安居──供千僧道糧」,在西藏地區的僧團結夏安居,精進修行時,對僧團作廣大的供養,令出家人安心向道。此計畫亦同時供養臺灣薩迦寺僧團。

千僧供之四事供養
四事供養為飲食、衣服、臥具、醫藥。
  • 全套僧服供養:包含袈裟、禪裙、襯衣、裙子、坎肩、腰帶等六件。
  • 僧鞋供養:包含鞋子、襪子、鞋墊等三件。
  • 僧服、僧鞋,預計供養300套。
  • 飲食、臥具、醫藥此次將依各寺廟所需,給予最適切的安排。
實際供養數量需依善信法友發心護持款項而定,歡迎十方善信法友發心護持,共同成就殊勝功德行。
我們應該把握每一個可以行善布施、積福修德的機會,為自己創造各種禮敬、供養三寶的因緣。
【觀音山 2023結夏安居──供千僧道糧‧供佛齋僧】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觀音山 2023 西藏三大千年古寺供佛 廣修福慧資糧】 ✦ 佛身貼金 ▸https://bit.ly/3OU9Q3i ✦ 供養法衣 ▸ https://bit.ly/3R7dLMf ✦ 燈供萬盞 ▸ https://bit.ly/3AnwRI4 ✦ 鮮花供佛 ▸ https://bit.ly/42DWcso
文章擷取自 觀音山 吉祥洲 及 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