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汗水流骹始信吳

次韻袁公濟謝芎椒(1090年5月) 北宋 · 蘇軾

創作地點:浙江省杭州市

蘇軾一生被貶八個州,可說是仕途坎坷,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遷太常博士攝開封推官,因不堪新黨的迫害,求外職,神宗本欲予以知州,但王安石只願予之潁州通判,神宗最後折衷,讓蘇軾擔任相對較好的杭州通判。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出知杭州,與執政恩例(同副相待遇)。到杭州之日,上表云:「江山故國,所至如歸,父老遺民,與臣相問。」,可見他受當地人民愛戴的程度。元祐五年(1090),蘇軾聽取錢塘縣尉許敦仁的建議開拓西湖,取淤泥作堤壩,在其上築橋,是為蘇堤。成就西湖不世美名!而古時候所貶之地比諸北方更為溼熱,故身體常受溼熱之苦,故其友贈其解溼熱的芎椒之物!蘇老先生自嘲久病而求速藥,卻是無用功,不如老友身康體健,老而彌堅,身輕如仙鶴之驅!

註:(吳真君服椒法:是一種中藥辣椒的炮制及服用的偏方,說,『服之半年內,腳心汗如水,四時去煩勞,五臟無風氣,明目腰不疼,身輕心健記。』,這裡單取「腳心汗如水」(後再詳述「骹」字)



」 :助動詞。猶「得」。表示客觀上或情理上的需要,應該,能夠等。宋王安中《小重山·相州榮歸池上作》詞:“淩波新恨儘難忘。分攜也,觸事思量。”宋張炎《綺羅香·席間代人賦情》詞:“纔忘了、還思量,待去也、怎禁離別。”

「著」:音tiok/tiok8, 白音 tioh8。字典寫猶「得」字! 得 tik/tok, 兩音相似! 在現代中文習慣是使用「得」字!念 děi/ㄉㄟˇ。



閩南語的kha,教育部字典寫「跤」字!之後,發現有很大的爭議,於是將「腳」,「骹」兩字寫入異用字選項!「腳」是使用最為普遍,最被接受的字!只因為「腳」的發音為kiok,白音kioh, 故,被形聲字「」所替用!「跤」·【玉篇】脛也。亦作「骹」。此字無證,後被挪去當跌跤的跤! 其實就是「骹」的異寫字!因此,何不直接採用「骹」字呢?

「腳」,在說文沒有收錄,源字應該是「卻」字,音符為谷,形符為「卩」,「卩」在甲金文是一個象形字,象一跪跽人形的側面。

「卻」字後來演化成膝行而退的「退」字義!另外加上「肉」字旁的「腳」字當作本義,但是,大家都已經忘了,它的音符是「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