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席尼墨菲,我們得先從他的名字開始談起。我之前做過一個小調查,問大家都怎麼稱呼 Cillian Murphy?選項有四:1. 席尼墨菲、2. 席林墨菲、3. 奇利安墨菲、4. 稻草人,最終,拿到最多票的是 1 與 4,也有些人開玩笑地說會稱他為「諾蘭的吉祥物」或「總是出現在諾蘭電影中的男人」。
事實上,最接近他名字的發音其實是「奇利安墨菲」,在愛爾蘭文的讀音中,Cillian 最前面的 C 並不是發 S 的音,而是發 K 的音。但為了跟目前官方的翻譯一致,下文皆先以席尼墨菲稱呼他。
我一向喜歡那些可以演、也願意演迷人反派的演員,而這似乎是來自歐洲的演員要進入好萊塢的必經之路。他們略帶異國風情的神秘氣質,以及不同於美國演員的優雅口音,使他們立刻成為了完美的反派人選──席尼墨菲也走上了這條路,他那有稜有角的消瘦外型,與自帶邪氣的陰柔氣質,讓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許多觀眾眼中「那個常演壞蛋」的演員。
說來好笑,或許正是因為他的外型讓觀眾有了這樣先入為主的印象,但事實上,在主流大作中,他真正能被稱做「邪惡」的角色只有兩個:《黑暗騎士》系列中的稻草人、《赤眼玄機》(Red Eye,2005)中被戲稱為開膛手傑克的恐怖份子。前者是個邪魅狡詐的斯文敗類,後者則用紳士般的語調對女主角說出恐怖的威脅,或許因為他的長相太適合這樣的角色了,使得明明他並不常演出壞人,卻在觀眾的印象中烙印了這樣深刻的印象。
也正是因為席尼墨菲那既斯文又邪惡,既霸道又冷靜的氣質,讓他得以完美演出英劇《浴血黑幫》中,愛家卻自傲的梟雄湯米謝爾比,這應該是近年來他最為人知的作品與角色了。
但席尼墨菲並沒有受限於先天的外型與氣質而不斷演出一個個相似的角色,他大可藉由他的「優勢」,在大量的商業作中重複演出反派,但在《全面啟動》(Inception,2010)中,他卻選擇洗淨邪氣,成為一個渴望父愛的二世祖。電影最末,當他拿起保險櫃中的風箏時,那眼神之動人,任誰看了都要被他的情緒給感染──那可能是諾蘭電影中最真摯的時刻之一。
在《第7度感應》(Red Lights,2012)裡,我們能再度感受到這樣矛盾反差的轉變。這部驚悚電影充分利用了他無辜的雙眼和邪氣的外型,為他量身打造了一個角色,電影本身並不算突出,但我們可以看到席尼墨菲在其中有趣且具戲劇性的表演。
事實上,在那部讓全世界認識他、自此大放異彩的恐怖電影《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2002)中,他就不是演出反派角色,而是實實在在的主角。他在電影中展現了極具說服力的靈活演技,從剛在醫院醒來時的迷茫徬徨、一開始遭遇感染者的害怕驚慌,到最後為了守護同伴時的銳利而堅毅眼神,光用眼睛就能完美展現出角色性格的轉折與多樣性。
我想正是這樣的眼神,讓導演丹尼鮑伊選擇在科幻驚悚片《太陽浩劫》(Sunshine,2007)中再一次跟他合作。你可能很難想像墨菲演出一個拯救世界的英雄,別說動作派英雄,就連要在末世電影中演出科學家,以觀眾對他的印像來說,都可能以為他要演出的是那位想滅世的瘋狂科學家。
但墨菲在這部電影中的眼神,卻與他在《28天毀滅倒數》最後的眼神如出一轍:那是一種說什麼也要達成任務的堅毅。他可能不是團隊中最有領導力、最果決或戰力最強的人,但他讓觀眾相信「這個人絕對會為了拯救地球拼命」。最後,當任務完成,搭配著他情緒起伏平穩的口白,我們這才發現,原來他的聲音可以這麼溫柔。
同樣的堅毅我們也能在《鐘點戰》(In Time,2011)中看到,他對於追捕男女主角的執著,還真有幾分《絕命追殺令》(The Fugitive,1993)中湯米李瓊斯的味道,雖然這部電影並不好看,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至少可以看到穿著帥氣風衣的席尼墨菲在電影中跑來跑去。
對我來說,席尼墨菲最為迷人之處,其實不是他辨識度極高的外型,而是他那深邃的藍色眼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2015)中的角色,電影宣傳時不斷主打克里斯漢斯沃為戲瘦了多少,卻鮮少提到席尼墨菲也同樣瘦了許多(當然,這可能也跟他平常的形象就挺瘦的有關),他的角色在最後彌留之際,已然瘦骨嶙峋,但他眼神中的那一抹湛藍卻依然那麼地清澈美麗。導演最後給了他的眼神一個特寫鏡頭,那是你看過一次就不可能忘記的畫面。
常令影迷們感到可惜的是,因他本身個性淡泊名利,除了宣傳新片的期間,很少會看到他有什麼新聞或是八卦,對許多沒在特別關注電影圈的觀眾而言,比起他到底叫做席尼墨菲還是奇利安墨菲,他更像是「嘿,我見過這個傢伙」的那種演員。
事實上,他未曾中斷演藝生涯,挑片眼光也不算特立獨行,亦並不排斥在主流商業電影中演出,除了上面已經提過的電影,我們還能在迪士尼的科幻大作《創:光速戰記》(Tron:Legacy,2010)、眾星雲集的《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2014)與《玩命鎗火》(Free Fire,2017)、盧貝松導演的動作電影《安娜》(Anna,2019)、話題恐怖片的續集《噤界II》(A Quiet Place Part II,2021)等片中看到他的身影,但他始終少了一個讓這個世界真正認識他的演出。
他不斷在或大或小的作品裡插花露臉,而我一直期待在好萊塢主流作品中看到一部真正屬於他的代表作──到了今年,我們終於等到了。在諾蘭電影中螯伏多年的墨菲也終於等到了。他不只終於成為了電影海報上唯一露臉的主演,更是那令他魂牽夢縈的諾蘭電影的男主角──
那位在超過 20 年前從廢棄的醫院中醒來、對著全世界的觀眾大喊「Hello」的青澀少年,如今要讓我們再一次認識他──那個「他」,既是奧本海默,亦是席尼墨菲。
說到這邊,我們必須先把時間拉回諾蘭準備《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2005)的那段時間,這是席尼墨菲從影至今最重要的轉捩點。
剛以《28天毀滅倒數》讓大家看見他的墨菲當然知道,若能演出蝙蝠俠將是個讓他知名度更上層樓的好機會,他參加了面試,網路上至今依然可以看到他當時穿著方基墨的蝙蝠裝試鏡的珍貴影像,雖然最終輸給了克利斯汀貝爾,但這場面試仍改變了他的人生:諾蘭注意到了他,不僅給了他稻草人這個在三部曲中諾蘭都捨不得放手的角色,還開啟了他們兩人的長期合作。
在今年一場與 IndieWire 的訪談中,墨菲是這樣說的:「無論於公於私,我總是和諾蘭說,無論角色大小,如果你希望我在你的電影中演出,只要我有空就在所不辭。」
從《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2017)那位戲分不多、而且可能會被觀眾討厭的士兵角色就可以看出他所言不假──就連他少數缺席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2014),諾蘭都給一個關鍵角色取了 Murphy 這個名字,我要浪漫地相信這不只是個巧合。
但他同樣也說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其實一直偷偷地渴望能夠為他演出電影中的主角。」不管他接下來能不能透過這個角色拿下什麼獎項,我想光是能夠演出《奧本海默》,對他而言就已是夢想實現。
最後,談回席尼墨菲這個人。
跟《奧本海默》同期上映的《芭比》,因為兩片調性強烈的反差感,讓它們成了粉絲們為對方抬轎最好的迷因素材。更重要的是,《芭比》活潑、熱鬧、繽紛、粉紅泡泡幾乎就要溢出銀幕,而這些特質正好跟大眾眼前的席尼墨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就是為什麼不久前,一張《奧本海墨》的演員合照讓整個網路為之沸騰,不只是因為這張照片中的明星含金量之高,或是它讓我們看到漫威宇宙最聰明的兩個男人同框出現──而是,影迷們難得看到了席尼墨菲臉上那大大的笑容。
他在銀幕上的形象總是陰沉、抑鬱,彷彿快樂兩個字與他絕緣,但這很可能又是席尼墨菲展現出來的演技魔法,他創造了戲裡戲外真假難辨的錯覺:如果你去 google 搜尋「Cillian Murphy laugh」,你會發現他比你想像的還要常笑,且可能更讓你驚訝的是,他笑起來就像個靦腆無邪的孩子。
我希望、也願意相信,一個有著這樣笑容的人,是個很快樂的人。有著一雙如汪洋般神秘而璀璨雙眼的他,一直是好萊塢最低調的美麗藍寶石。
如今這顆藍寶石,即將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全文劇照提供:環球影業、IMDb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