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被達爾文物競天擇誤導了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僮小露的閱讀筆記分享

去年讀了《解鎖創傷療癒地圖》才知道,原來我們被笛卡兒誤導了好久。

這幾天更發現,除了「我思故我在」,還有300年前牛頓的物理學定律、以及160年前達爾文的演化生物學,都大大地誤導了我們!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分離與競爭概念是如此根深柢固在我們心中。但這些觀念...

已!經!過!時!了!!!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的細胞、軸突與DNA概念、及因為力場的存在讓萬物彼此相連…等,這些都說明了:

#自然界的基本法則並非競爭與衝突

看好了!是「並非」「競爭」!

#自然界的基本法則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

#自然界的基本法則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

#自然界的基本法則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3次)

生物學家稱之為互助。

原來我們一直都被框在曾經學習的知識中。

大家都知道要順著自然法則生活

但是你認知中的「自然法則」,更新了嗎?

#書僮小露的閱讀筆記分享

#超癒力

#高小露Lulu佳均

avatar-img
38會員
24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1228/1228-h/1228-h.htm **中文翻譯:** 《物種起源》 透過自然選擇, 或 在生存競爭中優勢品種的保存。 查爾斯·達爾文,碩士, 皇家學會、地質學會、林奈學會等會員;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
Thumbnail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1228/1228-h/1228-h.htm **中文翻譯:** 《物種起源》 透過自然選擇, 或 在生存競爭中優勢品種的保存。 查爾斯·達爾文,碩士, 皇家學會、地質學會、林奈學會等會員;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這是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書籍,作者認為科學和美感可以相輔相成,並且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角度,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科學對世界的理解和詩意的關聯性,以及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
物理學是統計歸納自然界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所以叫自然科學。因為很多現象都有規律可預測,因此就能成為定律,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社會科學是統計歸納人類行為的規律所成的一門學問,因為對象是人,所以往往會有不符合規律的情形發生,所以社會科學很難預測,例如股票何時會恐慌出現賣壓……
Thumbnail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Thumbnail
唐娜哈洛威,在著名文章〈賽伯格宣言〉中,指出了三種關鍵的界線瓦解:其一是人類與動物,其二是動物-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其三則是物質與非物質。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界線的模糊,早已是多年的共識。而對於自然和文化的斷裂乃至縫合現象,亦不乏有多種領域的深入討論。《進化症候群》,就是其中一部出色的電影作品。
在人類長年來的各種發展而言,都會討論到世界似乎存在某種潛在的方向性,在陰陽五行的領域就會說是「道」,而在近代思想,最類似的可能是海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個人認為,這些概念其實可以從當代物理的對稱性與對稱破缺的角度,給予相對具體的理解途徑。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Thumbnail
金寶英在這八篇小說中都一再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視角,她提到:「這就是我們親眼所見的世界。我們只了解自己觀察到的世界,每個人就只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人們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像見過整個世界一樣誇誇其談。」永遠以挑戰你認知,卻也讓生命故事有所連結的哲學,這正是我喜愛科幻小說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