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割香

㠱伯子𫳙(王安)父銘 先秦 · 無名氏

四言詩 押陽韻 出處: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raw-image


在遠古,人一定無法勝天的年代,人對於天,也就是鬼神,是敬畏,景仰,與崇拜的,於是敬鬼神,祈福消災,無不須與鬼神打交道,這些祈願的文字,紀錄在盛載供品的器皿上,商周器皿的銘文是最早的文字之一,有許多音義分離的例子!在那個語多於文的年代,假借,替代,以及無統一的字形,使得要看懂銘文的意思,需要學有專精的學者,古人也有部份的註譯可供參考,但以現代的文字認識,對解譯是有點困難的,那麼,就要借助各地方言音的幫助,語言文字,會隨著時代的更迭,政權的分合,會歷經疊代分流!而遠離政治中心的語音常因地理的隔絕而有幸保留較古的語音!尤其是白話語音!有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然的音!就很有可能是口耳相傳下來,「幸運」存活的語言活化石!

這裡的「割」,是什麼意思呢? 人都說中文是表意文字,殊不知,它也是表音文字,中文有九成以上是形聲字,聲符就是這個字的注音符號! 那麼「割」字很突兀的出現,是不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剛好! 閩南敬神活動,kuah-hiunn (刈香,割香),承載了 kuah語音! 是不是 天雷勾動地火,有那麼一瞬間,當頭棒喝,靈光一現啊 !

同樣是祭神出現同樣的語音,兩者一定有所關聯! 來看割香:

割香

幾個割香民俗的描述:

  1. 「割香」為閩南語口譯音,是閩南對「神明遶境」的稱呼。割香主要的儀式為「請火->放軍->行香、鎮符->收軍」。請火的意義一是向祖廟的神明祈請祂加強子廟的神力,二來是向祖廟神明分調兵將,補充子廟五營的兵力,另外也藉由這個儀式加強雙方之間祖靈的聯繫。(轉載自金門割香文化
  2. 台灣早期從大陸移民來台,為了祭祀方便於是建立分廟,由祖廟迎取香火,至地方分廟,另外每年會有進香活動,一方面慎終追遠,不忘本,二方面舉辦迎神賽會凝聚信眾力量。此謂進香。進香期間會有 「交香,合kap爐」的程序,即將祖廟的香火掬(khioh)到分香廟的香爐,故稱為「刈火,乞火,乞香」。子孫廟神明去母廟,祖廟進香叫「謁祖」!
  3. 客家的「割香」只有描述到分廟的過程,而沒有每年的進香活動!

因為有「分香火」的過程,於是我對於「割」這個字就不再排斥,但,當又看到「kuah-金」時,就不淡定了,除非這個kuah-金的kuah是另外一個字,不然,「kuah香,kuah火,kuah單」的字就要重新擬定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