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感|「Barbie芭比」-任何人都不該是別人的附屬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任何人都不該是別人的附屬品。」

這句話從12歲的女兒口中說出,讓我有點驚訝!

我們走往停車場的路上,聊著剛剛看完的電影「Barbie芭比」。

當芭比變得不完美,她還是芭比嗎?

當肯尼沒有芭比的目光,他還有價值嗎?

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與期待裡,可曾想過內心真正的想要是什麼?

(以下劇透有雷慎入!)

raw-image

當芭比發現自己不再是踮著腳尖,生活不再一如往常地順利跟美好,她充滿了恐慌跟焦慮,她得努力的做些什麼來讓一切恢復正常,但結果卻是越來越糟。

肯尼在父權社會發現男人可擁有的權力與地位,找到自尊卻也因此迷失自我。

當「自我意識」逐漸甦醒,自我的價值感不該是建立在打壓他人,而是在認清楚「我是誰。」

當劇中的Gloria說,「身為母親的我們必須站在原地,讓我們的女兒回頭看看她們已經走多遠了。」(we mothers stand still so our daughters can look back to see how far they have come.)

這句直中當媽的心坎,瞬間飆淚。

面對孩子的長大、獨立,既怕她飛不高又怕線斷了,光是要鬆開緊繫著風箏的線,就充滿著糾結與不捨!

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對於片中講到女人的難為,也很有感觸。

「當一個女人真的很難。你明明美麗又聰穎,讓我更難過的是,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It is literally impossible to be a woman. You are so beautiful and so smart, and it kills me that you don’t think you’re good enough.) 

「女人要瘦又不能太瘦,還不能說想變瘦,要說想變『健康』。但你還是要瘦。」(We have to be thin but not too thin, and we can never say we want to be thin, you have to say you want to be healthy. But also you have to be thin.)

「沒有我,你也必須清楚你是誰。」(You have to figure out who you are without me.)

講到劇中的"肯尼們"的自我探索與追尋,我跟女兒不約而同地覺得,男人們應該也來看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探討了兩性議題,與自我的關係和認同。

男女相處不是誰依附誰,而是必須先看重自己,才能有健康長久的關係。

「Barbie芭比」很適合正在尋求自我認同與價值的青少年,如果父母可以一起觀賞討論,更能創造彼此話題

女人要看,男人更要看。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去7-11取貨,排隊結帳的同時,看見貨架上商品"小時候粉粿(材料包)",想起兒子前兩天跟我說,他最近喜歡吃粉粿,就隨手拿了一包回家試試。 看著包裝上說明,先用冷水把粉拌勻,再加入滾燙熱水,一杯水電鍋蒸熱放涼即可完成。 看起來好簡單啊!
從小到大,我們許多言行舉止,日復一日,一再的重複,發展出我們的慣性,這是求生存的本能,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跟大腦的運作,因為需要留著更多的心力去面對跟處理更多的問題跟事情。 但我們卻從來逃離不了內在感受帶來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應對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溝通問題上,其實,是卡在自己的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帶著孩子們讀情緒繪本。 大概都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戴著口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咕嚕咕嚕地轉著,很是天真。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問道:「你們可以生氣嗎?」 「....不可以...」異口同聲,而且聲音聽起來都有點怯懦。 「不可以生氣啊?! 那你的生氣要往哪裡去呢?」 「..
「不超速就唱歌給你聽」 很好奇吧??!馬路上怎麼播歌呢?唱的是甚麼歌呢? 通常我們只想到,避免車子超速,不是測速照相就是開罰單。從來沒想過,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車速慢下來。 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況可以讓車速慢下來呢?
昨天早上去外婆家, 口袋一摸, 「啊~我手機忘記帶出門!」 「我幫你回家拿~」媽媽說。 「不用~我用電腦一樣作業。」 「我可以幫你拿了送去公司….」 「真的不用啦~~~」 「不然請妳先生幫你送去公司....」 媽媽滔滔不絕,我感覺有一股煩躁升起。 我想起過去, 我也常常追著孩子問:「功課寫了沒?作業
去7-11取貨,排隊結帳的同時,看見貨架上商品"小時候粉粿(材料包)",想起兒子前兩天跟我說,他最近喜歡吃粉粿,就隨手拿了一包回家試試。 看著包裝上說明,先用冷水把粉拌勻,再加入滾燙熱水,一杯水電鍋蒸熱放涼即可完成。 看起來好簡單啊!
從小到大,我們許多言行舉止,日復一日,一再的重複,發展出我們的慣性,這是求生存的本能,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跟大腦的運作,因為需要留著更多的心力去面對跟處理更多的問題跟事情。 但我們卻從來逃離不了內在感受帶來的情緒,影響著我們的溝通應對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於溝通問題上,其實,是卡在自己的
上周末跟課李儀婷老師的的工作坊,她在親子教養這塊,對我而言,簡直是神人等級。 不管是當媽媽的內在穩定度,遇到事情情緒不容易被挑起而有起伏,即使情緒上來了也能很快覺察,先安頓自己。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帶著孩子們讀情緒繪本。 大概都是學齡前的孩子,他們戴著口罩,明亮的雙眼盯著我,咕嚕咕嚕地轉著,很是天真。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我問道:「你們可以生氣嗎?」 「....不可以...」異口同聲,而且聲音聽起來都有點怯懦。 「不可以生氣啊?! 那你的生氣要往哪裡去呢?」 「..
「不超速就唱歌給你聽」 很好奇吧??!馬路上怎麼播歌呢?唱的是甚麼歌呢? 通常我們只想到,避免車子超速,不是測速照相就是開罰單。從來沒想過,可以用什麼方式,讓車速慢下來。 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況可以讓車速慢下來呢?
昨天早上去外婆家, 口袋一摸, 「啊~我手機忘記帶出門!」 「我幫你回家拿~」媽媽說。 「不用~我用電腦一樣作業。」 「我可以幫你拿了送去公司….」 「真的不用啦~~~」 「不然請妳先生幫你送去公司....」 媽媽滔滔不絕,我感覺有一股煩躁升起。 我想起過去, 我也常常追著孩子問:「功課寫了沒?作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芭比》透過所有人的童年玩具——芭比娃娃,藉以反映當代社會對於女性審美的專制與物化,不僅僅是在批判父權體制,推崇女性主義,更巧妙地利用Barbieland與真實世界間性別權力的相互角力與傾軋,描繪「身而為人」的存在危機。
因為很喜歡導演/編劇Greta Gerwig的前兩部作品《淑女鳥》和《她們》,再加上《芭比》在歐美的試映反應都非常好,讓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電影。所謂「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第一次看完《芭比》的當下,並沒有覺得有如各大影片所說的那樣「不得了的好看」,而且甚至覺得台詞好滿、節奏太快,想說的議題一直丟出
現在讓我們在《芭比》上映前一天,回頭看看這部電影的一支正式預告,可以說,它已經在那時我們還搞不懂導演葛莉塔潔薇要怎麼處理這部電影時,就已經嚴重爆雷。這部預告傳遞一個訊息:「如果你喜歡芭比,你會喜歡這部電影;如果你討厭芭比,那你也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你知道嗎?這句話完全沒說錯。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在電影中,芭比過著每天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我們也像芭比一樣,每一天我們都想要維持自己的完美,做了很多事情來符合自己心中定義的完美,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會流逝的,我們開始會焦慮未來或是活在過去,我們忘了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完美的,我們一直追逐世俗濾鏡下的完美,卻忘記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暑假總是電影荒,當我第一次看到芭比的預告時,怎麼想得到我會進影院甚至二刷。想看芭比的原因除了好奇,關鍵還有Chacha推薦文的一句:「如果你是女性主義者,會愛爆這部電影。」 我的童年當然也少不了芭比,雖然我的印象只剩被我不肯拆封的肯尼(He just Ken),還有後期日本推出的莉卡公主。
Thumbnail
在電影中,芭比過著每天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生活」生活中我們也像芭比一樣,每一天我們都想要維持自己的完美,做了很多事情來符合自己心中定義的完美,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會流逝的,我們開始會焦慮未來或是活在過去,我們忘了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完美的,我們一直追逐世俗濾鏡下的完美,卻忘記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Barbie芭比(Barbie, 2023)劇透心得 【她是全世界,而他只是肯尼】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非常前衛、色彩瑰麗又充滿奇幻的電影,好看卻非常挑人,也是各大影展絕對喜歡的題材,包含自我成長探索、衝撞社會體制規範、貧富差距和身體自主權……以及近年主流的女性意識電影,比起「芭比」輕鬆歡快的商業喜劇,可憐的東西不僅探討深入,而且更加聚焦在父權社會下的性覺醒,批判也非常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部片最隱微的一個焦慮:喜歡的玩具過時的哀傷。這個哀傷在整部片就分裂成為母女和解劇碼。正是把這種「過時」設計成是人格化的「世代差距」,而「世代和解」的成長課題,更延伸到芭比和創辦人之間近乎母女情懷的互動。《芭比》更可以說是一個拍給成人的卡通片:我們總是要不斷重新長大,不斷面對內心還未長大的部分。
Thumbnail
在《芭比》熱潮稍微退卻之際,這部電影仍值得深度探討。雖然外界對其女性主義的標籤可能使部分觀眾望而卻步,但其在性別議題上的深刻反思,使人們能共享共鳴。不僅強調女性的力量,還透過肯尼角色展現了男性在當代社會中的掙扎。電影最終以現實世界的回歸收束,真正反映出平權的複雜性與努力。